说到江南水乡,脑海中不自觉冒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经典民谚。远在战国时期,越王就将都城从琅琊迁都到姑苏,就是现在的苏杭一带。作为富庶的江南产粮大户,经济实力一直都领先全国,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手工艺人聚集于斯,创造了宝贵的传统文化。如果说什么贯穿了这个苏杭文化,那非龙井茶莫属,为什么?请听小编慢慢道来!
翻开厚重古代诗词典籍,描述写茶的诗词最多的当属龙井,满纸茶香扑鼻,历代文人墨客对龙井的喜爱,溢于言表!其中就有大文豪苏轼的“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悠座山前,品尝着细腻鲜醇的谷雨春茶,内心一片安宁,寂静好似湖上下起了雪,此时此景下心里不仅想念起剡中的朋友呀!苏轼爱龙井,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高挂寿圣寺胡公庙。
明朝废茶团而改散茶,龙井快速走红,而明朝中颂赞龙井的诗词更是大放光彩。明代弘治朝礼部尚书吴宽,曾在《谢朱懋恭同年寄龙井茶》中写道:
谏议书来印不斜,但惊入手是春芽。
惜无一斛虎丘水,煮尽二斤龙井茶。
顾渚品高知已退,建溪名重恐难加。
饮余为此留诗在,风味依然在齿牙。
除此之外,明代徐渭《谢钟君惠石埭茶》、陈继儒《试茶》、袁宏道《龙井》、于若瀛《龙井茶》、屠隆《龙井茶歌》等,都是歌咏龙井的著名茶诗。
到清代,龙井更是所向披靡,击败各路选手,成为收藏狂魔,盖章狂魔的乾隆爷的心头好。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视察、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
并作《龙井八咏》,御题“龙井八景”——风篁岭、过溪亭、方圆庵、神运石、涤心沼、一片云、龙泓涧、翠峰阁,誉为“湖山第一佳”。至今都是著名景点~~
苏杭的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巅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园内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巧夺天工,在苏杭人民心中,没有品茶之所的园林不是一个完整的园林,园中的亭台楼阁中,多有一方石桌石凳。方便主人喝茶品茗。更是有人设专门的茶室,内置精巧的茶器,陈设。连窗外的风景都是一副赏析悦目的画作。
景美了怎能少了画作?钱榖(1508—1579)字叔宝,自号罄室,吴县(姑苏)人,明代画家。游文徵明门下,其所做《待茶图》。《山泉煮》等众多以茶为题材的画作。
而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细细观摩,就可以发现图中茶肆一字排开,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气息。屋檐下、店门前都设有许多茶桌,里面正有饮茶者在其中把盏闲谈、各得其乐;更有一些流动的茶摊、茶寮散布其间分茶贩茶,令往来游人流连其间、乐而忘返。
而苏杭地区的丝绸,苏绣,昆曲等等都可以看到茶,品茶的身影。人们将茶这一生活物态升华为各类艺术品。任何脱离生活的艺术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就如没有根基的大楼,眼看它楼起了,眼看它楼塌了。龙井文化,来源于生活,更回归于生活。从一个无名小辈流传上千年,至今不衰,唯有品质卓越,方能至此。
如何挑选优质的龙井呢?
从外形上辨别,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新春的茶用手用力碾碎能成粉末的干燥度优良。
从茶香上辨别,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
从茶汤上辨别,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欢迎关注【喜多福茶文化】,了解更多中国的茶文化!也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了解茶知识。
下期预告:一地一茶篇|拿什么拯救你,被玩坏了的铁观音
(如有媒体需转载,请告知并注明来源:喜多福茶文化,多谢大家配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