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路第四小学上学记忆
那时,简称“北四小学”。是个重点小学。也是个离家五分钟就能到达的学校,但是需要过一条马路,记得每天清晨7点多,就有警察叔叔站在马路中间,吹着哨子,挥着小黄旗,指挥车辆停下,挥手让我们学生先过。于是,我们排着队,整齐,迅速地在横道线里,安全地走过了马路,放学回家也是,警察叔叔4点就来校门口接送我们,每天如此,不管刮风,还是落雨,落雪,只见警察叔叔迎风而立,两眼来回扫视着左右的车辆,做着标准的姿势,弯腰,张开双臂迎来送往我们这些学生,那些时不时夸张地甜蜜“抱击”,在同学心中永存温馨。
每天他都会和上学的孩子们击掌问候,他和孩子们之间默契的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也成为了我们无声的约定,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警察叔叔的高大形象以及日复一日地护送同学的爱心之举,直到小学毕业。我们在同一时间,同意地点,相处了五年,成为了熟悉的朋友。
警察叔叔为我树立了人生的目标和榜样。那就是坚持,责任和付出。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付出自己能付出的,收获自己可能得到的,不心浮气躁、不唐突冒进,如此甚好。
最最记忆深刻的是三年级时的班主任汪老师。她是连续三年被评为静安区的“优秀园丁”。那天,学校准备秋游,需要向每个同学收款。我被安排把同学的款项收齐汇总给汪老师。
记得那天下课后,同学们纷纷来到我桌子前交款,我收到一个,就在名册里做个记号,随手把钱往书桌中的纸包里放。十分钟课间休息的时间快到了,好不容易抽身去洗了个手,回来发现钱没了。那时候,每个同学交3.5元,一班50个同学,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是一笔很大的数字,我惊吓地哭了,知道闯了大祸了。
汪老师发现情况后,带我到办公室,一边劝我不哭,让我再回忆一遍经过,一边又动员同学上下隔壁,里里外外都查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找到一分钱。
那时,下课的时间到了,同学们都涌出教室,到操场,去喝水,到图书馆,在洗手间......。
秋游的时间临近了,母亲也知道了我丢钱的事,想着同学等着秋游,老师等着交款,应急之下,向同事借了一部分,让我跟老师说,分两次把钱补上,因为那时一大家子加上阿姨,八口,每月的生活费都是父母的工资用完,且用得紧巴巴的,没有余钱。
当时我也整天以泪洗面,觉得自己好倒霉,为父母,为家庭,为老师和同学们,频添了如此大的麻烦。也辜负了老师的信任。
那一晚,汪老师来家访了。一进门就拉着我的手,蹲下身子,温情地看着我,让我“不要拍,老师想办法。”并亲切地与母亲沟通:肯定了我平时的表现,还说我没错,是她大意了:当时情急之下,错失了全班集中,逐个相互检查的时机。还有不该让我一个孩子收钱,告诫我以后遇见收钱的事,如诺离开,是要托付专人照看一下的。
临走,汪老师让我早点休息,按时去秋游。
接着,汪老师垫付了所有的资金,活动照常进行。
以后一段时间里,母亲把该还的钱款都还上了。
到学期结束,我们升四年级了,有一天,汪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脸上漾着笑意,双手递过一杯橘子水,告诉我:汪老师不再带你们了,你要升学了,又大了一岁,记得对你说过的话!说着就把那天被劫的款项用一张报纸包好后,原数放在我手心里,让我转交母亲。
还特别告诉我,是班里某某同学主动交出来的。
那一年,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最会沟通,最理解同学,最懂得启发,最能够容错的好老师。她善于倾听,让同学把话说出来,并且努力辨别学生话里的真实意思;她注重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最后是建议,即便同学有道理,或是有难言之隐,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老师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那位“错拿”钱包的同学,就是听了汪老师的“每个人都有错的时候,改正了就是好同学,我一直在等你!”在某一个放学的午候,他交出了钱包。)
一晃五年,即将升入中学。一个学季,来来回回,一个转身,埋葬了多少往事,一眼回眸,读懂了多少沧桑!
其实,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记下每一程走过的温暖,每一次邂逅的感动,每一季散落的心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