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号我从成都赶到绵阳,去草莓音乐节虚度一天的时光。这个中国最大规模的新音乐独立唱片公司摩登天空旗下的音乐品牌,集结了全国甚至世界上的一些优秀独立音乐人和乐队。同样,它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真伪乐迷们。
似乎大家总是喜欢把摇滚和民谣放在一起谈论。因为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玩摇滚的和玩民谣的都被视作为“穷人”。
这批人在音乐范畴中,属于独立音乐人,或者叫硬地音乐人(Indie Musician)。他们的音乐作品往往有别于主流商业唱片厂牌所制作的音乐,整个创作过程均由艺术家独立完成。这是一种音乐人对于音乐创作的态度,同样,这也是听乐人对于音乐取舍的态度,我们听音乐或多或少都是在慢慢形成自己的音乐取向,形成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独立态度。许多独立音乐人的风格难以清楚界定,因而会被归到不同的音乐类型,但是他们在一般的说法中仍会被视为一种音乐类型,这就是独立音乐。
图片来自网络他们的音乐形式常有变化,但是他们弹琴唱歌的态度始终如一:只对音乐负责,而不为娱乐与商业负责。早在1999年,中国独立音乐的主力军,硬地摇滚就开始以一种另类的姿态去挑战主流审美,与主流音乐去抢夺舞台。然而这些主流视角看来充满着古怪声音和愤怒歌词的音乐,难以被大众所认可。在商业上他们似乎注定要失败,这也是那时他们为什么穷的原因。不过无所谓,他们总是被困在在角落里,但他们也总是在发着光。虽然这些音乐人中,几乎仍没人能独靠音乐生活,几百乐迷到场的演出现场除去一半赠票也堪为盛况。没有几十万的唱片销量和彩铃下载,但毕竟出现了推崇这些独立音乐的乐迷群体。客观上促成了国内独立音乐的兴盛。
随后,一些愤怒的摇滚乐手渐渐平和下来,不再追求喧闹和先锋,努力地用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着推广,比如崔健;还有一些自我沉淀与世无争,比如窦唯;还有的则因大浪淘沙而风流云散。中国摇滚终于在商业领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然而独立民谣还是一片“净土”。
图片来自网络很多像我一样热爱小众音乐的乐迷们,心里都有这样一种矛盾的情绪:既希望心里的这些宝贝们被外界听到,但是又拒绝被践踏被玩弄被变成一种快餐。就像一处尚未被开发的不为人知的神秘风景一样,而民谣就是这样的代表。宋冬野就在微博上说了这么一段大实话:我们这帮人其实都贱得慌,没被听到的时候可想被听了,想尽办法突出重围;被听之后就学会了拿劲儿,到处诉苦说不想被人听到。用网友的话来说,诉的是真真的苦,装的也是满满的逼。
宋冬野的名气似乎是从快男左立翻唱《董小姐》之后才开始远扬的,而民谣组织麻油叶的创办者马頔一曲历经三年才得以面世的《南山南》,也是被张磊翻唱以后才开始传遍大街小巷的。我们在炙手可热的媒介中也终于渐渐听到了这些民谣的歌声,越来越多的人用各自的方式推广着民谣。但是你们肯定不知道,在演唱会现场几千人在一起大合唱《董小姐》《南山南》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商业化自然可以让中国的音乐走向专业化与多样化,可以让真正热爱并追求音乐的人们不再困窘,并保持创作的热情。但是民谣真的走进了大众的内心了吗?未必。今年10月24号的绵阳草莓音乐节,宋冬野上台自嘲“我是‘口水民谣’歌手宋冬野”,然后依着大家的意愿唱了被改得很污很卖腐的新《董小姐》;而马頔则说“送给大家一首网络金曲《南山南》,听完了的可以走了”,然后大合唱之后真的走了一大拨人,留下的人也几乎都高举手机,无不想要拍张照片发发微博微信朋友圈。
绵阳草莓音乐节的现场现在的大众,提到民谣就是马頔、宋冬野,提到摇滚就是崔健、汪峰。可是中国有太多太多优秀的独立音乐人依旧困守在角落,我们的音乐也与国际有着难以一步逾越的鸿沟,这是我们曾经与世隔绝的时代印记。在信息碎片化、大众化的时代里,有太多人只知道对着历经千辛万难或者非常走运而突出重围的音乐人们振臂高呼。那些出了名的音乐人们不知所措,那些依旧窘迫的音乐人们内心无奈。
喜欢,不应该是一种盲目的跟风,不是在歌手动情演唱时掏出手机一顿乱拍,或者在台下大声尖叫。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要学会沉寂,学会把自己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的时间,给虚度掉。
随便问个问题,你真的喜欢听民谣吗?或者把范围说得小一点,你真的喜欢马頔或者宋冬野吗?我相信很对人会回答“是的”。那我就要接着发问了,什么是民谣?在你企图去描述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大脑内的词汇好像一个扩散开的深渊。你越渴望描述详尽,就越无法表达自己对它的最恰当的看法。我们喜欢民谣,却发现这个词语如此难以界定。在60年代格林威治村的那一段黄金往事里,有戴夫·范·朗克、汤姆·帕克斯顿、菲尔·奥克斯、琼·贝兹、鲍勃·迪安等等人的闯荡痕迹与醉人声线,这是电影《醉乡民谣》向我们所展示的那一代窘迫的音乐人寻找自身价值,却到处碰壁头破血流的辛酸奋斗史,但这早已不是民谣的全部了。在中国,民谣也不再仅仅是台湾淡水大学的新民歌运动、西北黄土上嘹亮的腔调或者大学里少年背着的那一把吉他了。它的形式越丰富,它的定义就越模糊;它的情感越动人,它就越转瞬即逝。不过在我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仅仅是民谣,也包括中国的新生代独立摇滚,一首好歌总会在它被演唱者唱出来和聆听者听到时,实现自己的最终价值。独立音乐,我们应该顺着这些音乐人的表达方式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去感受他们的种种情绪。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但是的确有不少人这样去遵循了这种原则,因为这个时代需要一些来抚慰人心的东西,真正的文艺是人类社会最珍贵的东西。
“如果一首歌既不是新歌也不会过时,那它就是民谣。”
——《Inside Llewyn Davis/醉乡民谣》
图片来自网络再随口谈谈个人最喜欢的后摇(Post-Rock)。像发光曲线(Glow Curve)那些受到早期后摇滚的启发的后摇乐队们,更是突破了传统的“为了唱歌而写音乐”。与民谣不同,人声也变成了一种乐器,与吉他、贝斯或者鼓一起构建着声场,只在适时的时候出现。有兴趣的不妨一听。
独立音乐就好比一种建筑,一种哲学。有着复杂的逻辑或者充沛的情感,无论民谣还是摇滚。他们的曲子逐层搭建,并添加音乐人的个人色彩,表达他们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向往、不耻抑或是恐惧。独立音乐打破了语言对情感的局限,我们用心去听,不是说就一定要从歌曲中探寻到音乐人们的真正的想法,自己感受就好。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内心,你自己的故事,你自己的情感。
“我写过一首歌,叫《南山南》,常有人听完它后说太悲伤,接着问起,这首歌里是不是有一个故事。我说,当你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它就已经和我无关了。你掉的眼泪,才是只有你自己知道的故事。” ——马頔
我们听音乐,听的都是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内心。
在享受独立音乐的时候,学会放下手机,忘掉烦恼,忘掉那些纷繁复杂,学会用心去听,学会“虚度时光”。正如程璧所说:“与所爱之人共处看似‘虚度’,其实非常珍贵,无用和虚度,在审美领域,从来不是消极词汇,而是大智慧”。
最后独立民谣和后摇各推荐一首,仅代表个人口味。
程璧、莫西子诗《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Glow Curve《午夜快车》
图片来自网络用黑暗去放逐黑暗,用幻觉去点燃幻觉。喧嚣与沉寂之间,拥挤着年轻的脸。戴上耳机,虚度时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