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身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到,其实真正你从事什么工作,做什么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的能力=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某些人在非专业的岗位上能够获得成功?举个例子,产品经理很难说有专业出身的人,相反很多人的专业背景五花八门,但是他们却能够在工作上、岗位中游刃有余,其实依靠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背景不可能成为共性,但解决问题可以是共性的能力。而这份能力,适用于任何领域任何情况。
这里强调的是能力,而非问题。那么中间的差别在哪里?就是比如说你遇到一个问题A,有的人是直接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有的人就会首先思考如何去做才能寻求到A的答案。这种思考最终结果差距在哪里呢?第一种人可能会很擅长解决A问题,而且可能只擅长解决A问题,但第二种人就是不管是A或者B或者C 问题,都可以解决,这就是差别。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从事任何工作,不管面对什么情况,可能缺乏专业知识,或缺乏相关经验,但解决问题往往都能抽丝剥茧,一击即中。
目标实现的定义目标-现状=差距。
如果按照“解决问题即达成目标”这样的理解,可能结果只能是两种:解决或者没解决,按照推断,目标的结果就是:达成或者没达成,这样的判断结果很直接但也有些过于武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要锻炼的,大多数人都不是一个卓越的问题解决者,所以一开始可以定义为缩小差距,缩小差距的过程就是实现目标的过程。
个人理解,如何达成目标——试着缩小差距,这是一个持续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标非一蹴而就,只要试着去缩小差距,持续去缩小差距,那么实现目标就不会远。当然目标达成的时间过长也是不行的,这涉及一个效能问题,也就是能力问题。所以要理解大多数人一时是不足以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持续思考缩小差距则是可以达成的。
问题解决的判断问题解决的判断说了两个关键字:权重、加和。
权重说的是解决问题要抓住核心问题,然后优先解决核心问题,即解决权重高的问题,那么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更高。对于问题解决者的启发是:判断最高权重的子问题,也就是通常说的抓住问题的本质,那么提升权重判断力就非常重要。对于PM来说,判断力的提升等于战略理解力的提升和业务判断力的提升,前者战略是基于对行业的洞察与了解,后者业务则是对用户的洞察与了解。
加和说的是解决问题不只是解决最核心的问题,而是所有的子问题,也就是说真正的目标实现需要多种努力,这对于问题解决者的启发就是分析问题原因的能力。这里留有一个疑问:对于PM来说,如何有效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PM水平=方案质量总结一下:透彻全面分析问题,判断并抓住核心问题,是修炼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这里提到解决问题的水平问题。问题解决者和拥有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是有区别的,而拥有问题解决能力的人之间也是有区别的。不是说能够解决问题就ok了,卓越能力者应该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为导向。如果说分析与判断是基础能力,那么方案的设计能力就需要更进一步的修炼。
当然,解决问题不只依靠单方面的主观的努力及思考,这里还说了资源投入问题。其实资源投入涉及到客观的环境限制,因为资源调动能力不是说修炼就一定能获得,资源的调动涉及到问题解决者本身的资源所有情况,而资源所有情况涉及到太多,诸如财富,地位……等很多非勤奋而必得的东西。尽管受到限制,但从整体提升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上,除了提升方案质量,在有限范围内积累资源,提升资源整合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资源调动的能力。
如何提出靠谱假设所以,对于解决问题而言:分析和判断是基础,方案设计是进阶,而资源调动能力则可能存在诸多差异。
如图中所说,提升PM方案质量≈提升PM提出靠谱假设的能力。那么应如何提升呢?
一是依靠经验,可能某些假设已经得到验证,那么直接提出。经验,能够减少试验的过程,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提出假设的效率及正确性。这里就知道经验为何重要了。
二是修炼提出靠谱假设的能力,就是如何让自己提出的假设越来越靠谱,越来越正确。其实提出假设可能很简单,方案的形成是:假设→方案。但是提出靠谱假设则需要一番功夫,方案的形成是:假设→试验→事实→方案,中间多了“试验→事实”的过程,这就是提升靠谱性的秘密所在。在这里老师讲到提升靠谱性的方法是:1问2看3试。
1问:说≠想总结一下:一要提升提出靠谱假设的能力,就是要用问看试的方法不断验证假设,了解事实;二要提升提出靠谱假设的效率,这就需要不断总结形成经验,积累已验证的假设,即事实。
其实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做过用户研究的人都知道,用户的说≠用户的想,用户的想不一定说的出!
在这里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如何有效提升用户洞察的能力。我将老师的回答进行一下简单概括:
一是基础——培养洞察习惯。老师说曾经做过销售,接触过很多用户,听了太多用户的说,她的经验是:重要的不是用户说了什么,而是没说什么,要时刻养成这样思考的习惯;
二是进阶——了解用户心理。这个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相关领域的知识获得,老师推荐了一本书《蜥蜴脑法则》,可以看看;
三是高阶——用户洞察实践。如果说二可能还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那么三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了。这里也提到了要学习一些实践的方法,就是用户沟通的方法,老师说可以多看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书,从心理咨询方面获得更多用户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比如说与用户访谈沟通,首先要想办法获得用户信任,其次是共情,即发自肺腑的认同用户等等。
2看:行为=意愿*能力*触发如何实实在在的理解用户的行为?这里提到一个公式:
行为=意愿*能力*触发。
这里最重要最容易忽略的是什么,是触发。触发是什么,是环境,是用户场景。为什么平常要求用户研究一定要了解用户使用场景,就是因为同一个问题可能因为所处环境不同而截然不同。这里对我的触动最大了,老师的举例非常生动:
一个医院的护士在派药的时候经常派错,把A病人的药派给B病人,这个问题很严重了,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首先有人认为这个行为是意愿问题,就认为这是因为小护士的态度、思想有问题,不端正,没有真正将病人放置到崇高的位置,所以服务意思不够,所以才会出错。这样想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小护士进行态度、思想教育,然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然后有人认为这个行为是能力问题,就认为这是因为这个发药的小护士不太聪明,做事不太灵光。那么这样的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解决办法就是:在招聘的时候一定不要再招这样脑袋不灵光、办事不靠谱的人,从招聘的源头进行把控,然而事实证明也并没有什么作用;
后来有人就去分析了小护士当时发药的场景。发现在护士发药的过程中,有人总是打断小护士的发药过程,有医生叫护士将某某床的病人情况报告给他,有病人问护士这个药怎么吃,有病人觉得点滴滴的太快要护士帮忙调整等等……正是这不停被打扰的环境导致小护士总是出错,所以最后解决的办法是:给发药的小护士穿上蓝背心,上面印几个字:正在发药,你丫闭嘴……最终,问题得到了改善。
老师在分享的过程中提到了很多案例,但这是我最想记录最想分享的例子,一定要以此例谨记用户使用场景对用户行为的影响。
3试:一个本质,三个关键点最后一点,试,即验证假设的过程。当洞察了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那么就开始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是否靠谱。
验证的关键点:弄清一个核心本质,三个关键点。
核心本质指的是要弄清验证的问题,三个关键点指的是要弄清验证的关键内容,不超过3个。这里老师也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生动的案例,简单的进行记录分享(非原话,纯靠记忆,有误请指正):
背景:
人人车平台上刚开始二手车的均价是很高的,成交量比较低。那么要想提高成交量,就首先思考要如何降低卖家提出的价格,否则买家一来看到这些车这么贵才不会买。而且这样一来对卖家来说能可能提高成交的效率,能尽快卖出车子;对买家来说,能以更合理的价格购买到车子;对平台来说 ,成交量的提高就意味一切。这是非常利好的一件事,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卖家可能赚的少了,那么如何说服卖家降价呢?老师的team想通过给卖家发短信的方式说服卖家进行降价。当然这个方式收到了很多人的白眼(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在PPT中特意提到“结果出来前,别听loser瞎BB”)。
分析:
这里要验证的是:通过给卖家发短信的方式说服卖家进行降价是否可以解决提高成交量的问题。对验证的内容进行分析就是:
本质:说服
关键点:who,when,what(以谁的角度进行说服,什么时候进行说服,如何进行说服)
针对这三个关键点,老师的team用了三轮测试进行了验证。
首先是what——如何进行说服:team一共收集分析了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短信文案风格,比如跪舔型:爸爸爸爸,听说和你同时开始卖车的人已经卖出了……;逗比型:报告小主,和你同时开始卖车的人已经卖出了……总之,用了五种不同风格的文案对一批用户进行了测试,最终亲和型的文案风格胜出;
接着是who——以谁的角度进行说服:短信语言的角度可以很多,可以是产品总监,运营总监,客服小妹……等等,最后也是通过用不同的角度对一批用户进行测试,最终发现以车辆评估师的角度进行说服效果最好(卖家要卖车时首先会有车辆评估师对车辆进行评估,所以这个人是和卖家认识的,其次评估师职业本身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其意见容易让卖家信服);
最后是when——什么时候进行说服:那么什么时候发短信合适呢?老师提到人人车用户的高峰使用时间具有双边性,买家使用高峰期是在上午,而卖家使用高峰期则是在晚上,所以会选择晚上进行短信的发送。
短信发送的设计上老师提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设计。短信发送后的显示首先是在通知栏或者屏幕界面上进行到达提示。这种显示往往只有十几个字,而短信内容不可能只做到十几个字,则需要通过这十几个字引起用户兴趣,最终引导用户戳进短信看具体内容。那么老师怎么做的呢?分析目标用户,首先目标用户是男性,25-30岁之间,晚上10点左右接收短信,这是一个空虚寂寞冷的时刻,你觉得这个时候最可能引起用户注意的办法是什么呢?对,撩骚……所以,短信的开头是这样设计的:嗨,还记得我吗?
经过这样的验证,结果不难想象,这种方式的效果非常好,总之用了一堆两分钱的短信带来了可观的效益。案例中分析问题的方式、用户测试,对用户心理的洞察真的是非常值得学习。
这次听课很有收获,但理论与实践是有差距的,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才是重点。理论的分析看似是咬文嚼字,但思考的过程却经历了“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过程,咀嚼消化是学习的第一步。最后再用一张原创图片对课程精华进行一下总结:
PM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