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餐馆不错。很适合念旧的两个人,坐在这里说说老家的那些事。(本文作者摄影)
先不说老家。
说说很多年间,我对一些学问上的事情是不大用功的。这一方面是限于所学,一方面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总以为学问是作学问人的事情,自己那么较真干嘛,累不累呀。
我妈那老太太就说过,把这些东西弄会了,当饭吃还是当衣裳穿?
老太太不识字,说这些话,是心疼儿子,看我半宿半宿地在小屋里坐着,点灯看书,熬坏了身子。
其实,她不知道我看的都是些闲书。
看这类书是找乐子,完全是消遣,跟正儿八经做学问,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问题来了。
比方说,对祖籍,对籍贯,对老家,对姥家,这样的概念就很模糊,总以为差不多,大概是一码事。
甚至把自己的出生地,与籍贯和老家等同起来,以为出生地就是籍贯,就是老家呢。
调到省城工作以后,改行不再做教师。
熟悉我的人,对这样的改行甚是惋惜,都说不做教师白瞎你这块材料了。
我自己笑笑,却不以为然。
所幸只做了五年教师,实际上是四年。中间有一年去大学进修。
为何说所幸呢,教师这一行继续做下去的话,以我这样不求甚解的毛病,不知道误人多少子弟!
可是,在我做教师的那几年,自己很图慕虚荣,是很怕被人看成没学问的二混子。
因为常常在私下里,听别人比较着议论某某有真才实学。而某某啥也不是,就是大萝卜顶坑,滥竽充数。
设想一下,自己教的学生若说出自己这样的话来,叫人情何以堪,简直难过得要死了吧。
在这样一个冬日早晨,为何要从于家沟跑到这里来发通感慨呢?
窗外旭日东升,光芒万道。
跟记忆里有一年的情景相似。既然相似,就容易回忆,容易念旧。
那年坐车子翻过山路,朋友指着阳光照耀的地方说,那里是自己的老家,也是自己的出生地。
逆光看见,有一条土路伸进黑压压的山色里。近处的树木则光影斑驳。
这地方过去叫二里,现在叫法王寺镇。朋友解释说道。
有老家的照片吗?我想看看。
又说道:
有机会去二里看看你老家,看看你的故居。
朋友说好啊!
老家变化大,找不到当年的土路了……
如今,朋友不无感怀。
唯有故里660平的宅基地还静静保留原样,但没有建筑物了,儿时的记忆在梦里……
站在宅基地依稀记得每个角落……
也许完善相关手续,这里将发扬光大,留给后人更美的传说……
这也是这个寒冬朋友在这里坚守的信念。
啊,老家!
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写在长春于家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