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情况。
孩子在闹腾着要买玩具。
母亲费尽心思说服了孩子,不要买那款玩具。
还没过去一星期,那孩子又吵起来想要买那款玩具。
母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说服,或者是棍棒伺候……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说到要使对方认可我们,那么就需要对方能先接收到信息、关注到信息、理解信息。
但是对方认可你的观点,且改变其原有态度,并不代表你的观点就永远扎根在对方心中了。
那么,如何让对方能持续地认可你的观点呢?
如何让对方以新态度去行事呢?
强烈、明确且极端的态度
当新的态度非常强烈时,其态度更容易保持并且更可能将态度付诸于行动。
这就好比是路人粉与狂热粉的区别。
当有人批判爱豆的时候,狂热粉会立刻反驳,而路人粉一般不会。
狂热粉会主动地为爱豆打call应援,而路人粉一般不会。
当新态度足够强烈时,人们会主动抵抗那些不利于新态度的言论。
同时强烈的态度也容易促使人们去实践。
那么要如何才能形成或保持强烈的态度呢?
关键在于重复。
当人们重复见到其喜欢的东西,人们会更喜欢它;
当人们反复见到其讨厌的东西,人们会更加厌恶它;
这就是极化现象。
对已有态度进行思考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首先,思考也可以认为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重复。
其次,大多数人习惯于以一致性的方式进行思考。
根据一致性原理,我们思考时更容易关注那些与我们原本立场相符合的东西。
我们思考得越多,就越容易对自己的看法信以为真。
换句话说,人们极其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情况——越思考越极端。
重复虽然很有用,但过犹不及。
过多的重复会让人心生厌烦,这就是过度曝光的后果。
原因之一是过多的重新让人厌倦,甚至是感到恶心。
另外,过多重复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不停循环重复,让人们觉得这些信息是对方可刻意呈现给我们的。
当人们感觉自己的自由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开始反抗。
说服的维持
重复令人信服的信息,有助于形成强烈且极端的态度,也有助于让说服更加持久。
除了重复之外,引导对方思考也能到达这个目的。
若在被说服之后继续思考,则容易进一步加强其态度。
由于极化现象的存在,人们会寻找出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而相比于别人的言语,我们更相信自己的想法。
所以有些人推崇,不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让对方说出我的想法。
态度指导行动
在一些情况下,改变行动是说服者的最终目标。
1.强烈而清晰的态度
强烈而清晰的态度,不仅能使个人态度得到维持,也能促使态度转化成行动。
2.环境与个人目标
尽管我们虽然重视一致性,但是我们并不总是以与我们的态度相一致的方式来行动。
受群体的压力,你可能会去做你原本不乐意做的事。
受旁人的影响,你可能会去做你原本没想过做的事。
……
在同一个时间段,每个人都拥有多个观点。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观点可能是对立的。
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
你是一个顾家的人。
同时你又是一个富有事业心的人。
当工作与家庭冲突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当你当前以事业为重,那么你可能会选择工作;
当你觉得好久没有陪陪女儿了,那么你会选择家庭;
在某些情况下,虽然我们秉持某个态度,但是却做出了与之相悖的行动。
是因为有其他更重要的目标在影响我们。
在特定环境中,我们对目标的优先顺序的选择,影响着我们的行动是否背离了我们的态度。
3.自己与他人的态度
理性行为理论指出,影响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人的行为意象。
而人的行为意象有两个决定因素:
1.我们对于该行为的态度;
2.他人对于该行为的态度;
态度能否引导行为发生,主要取决于我们及他人是否赞同该行为。
如果一条说服性的信息,能够说服对方改变其态度,并且这态度引发的行为又能得到他人的认同,那么这条信息很有可能使行为发生改变。
想象你现在在牙签国,这里的人认为饭后打嗝是感谢主人款待最好的方式。
当你在牙签国时,你的想法“打嗝是不礼貌的”被 “打嗝是礼貌的”所替代。
同时周围的人对打嗝这个行为也极为认可。
虽然你有权利选择不打嗝,但我觉得你更可能选择打嗝。
4.态度与行动的距离
有时候,阻碍人们行动的原因是人们不知道应该怎么行动。
你跟某人说,某个贫困山区的孩子真的很苦,每天要走4个小时的夜路上下学,而且路上还没有路灯……
最终,对方表示这些孩子确实很辛苦,若有机会他会尝试帮助这些孩子。
你已经成功说服他人改变了态度。
但是,对方有多大可能去捐款呢?
我想这可能性应该不高。
毕竟现在能不能捐款,怎么捐,捐给谁,这些都是未知的。
而弄清这些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很不好预估。
但是,若你在这个时候告诉对方:微信有个叫灯山行动的小程序,可以在里面直接捐款给山区的孩子修路灯。
同时再把小程序推送给对方……
话说都到这儿,并且你都把小程序推给他了,这时候对方或多或少都会采取行动。
(这也是利用了对方的一致性)
最后
对于我们不讨厌的事物,熟悉度越高,我们就越喜欢它;
由于极化现象及一致性的存在,思考也能让我们更加认可我们原本就持有的观点;
强烈而明确的态度,更容易使人产生行动;
当态度在人们心中占据的地位越高,则其越不容易被其他态度所排斥;
当态度被社会团体认可时,人们更容易将之转化成行为;
给予别人新态度后,别忘了告诉别人持有此类态度的人是如何行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