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PM的特质
(可点击链接查看每篇的详细文章)
1.什么是产品?是用「创造新价值」为工具,打破旧利益平衡,建立对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链新平衡的过程
2.用户体验公式:用户价值 = (新体验-旧体验) - 替换成本
3.产品经理能力模型:第一级 关键词“可行性”,P6要能对一个需求或问题能给出高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第二级 创造,要能为一个需求或问题找到最优解;第三级 权衡,要能跳出单个需求,从全局角度考虑权衡取舍;第四级 变迁,要能跳出当下,敏感于世事变迁,对需求或问题做决策时,形成习惯性地预判(并 review 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能力;第五级 方法论,要求有成体系的优质方法论输出。
4.产品经理加速成长的一个自我练级方法,就是要经常用同理心代入这个业务的核心决策者,想其所想,思考和解决他所关心的问题。
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会体现在输出决策的质量上,总结成5个词:逻辑、同理心、经验、异见、数据。
1.逻辑:结论可以错,逻辑不能错。如果逻辑错了,而且这个事情最后出错了,你会根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2.同理心:产品设计本质上就是利益分配的过程
3.经验:我认为经验是“阅读+经历+思考”三位一体的,哪一块板最短,经验的水平就在哪里;
4.异见:否定性意见才是真正的异见,只有足够多的异见,才能让这个决策的质量经过千锤百炼后得到提高
个人发展:我认为天赋好的产品经理一定要多换业务。如果长时间只做一个业务,学到的经验和思考很快就会有“边际效应”
产品经理的天赋到底是看什么呢?
1.同理心不是交互设计的意识,也不是用户体验的意识。绝对不是。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推己及人的、自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养,也是一种主体间的存在意识;2.举一反三,有些人的思维在框子里,有些人的思维是超越框架的,我认为,对于熟悉的东西懒得去说,对于不懂的东西懒得去了解,对生活失去兴趣,这才是最大的问题;3.自驱力,产品经理其实特别需要自我驱动。在很多公司,他是源动力。这里面的核心的原因是:他既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解决推动者,是我们说的Owner。
对产品成长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产品时,有四个因素影响产品时质量 1.选择高成长性产品;2.选择产品文化良好的部门(尤其是直接主管);3.你每年能花多少小时在产品上;4.你阅历和知识的多样性。最后多关注闭环案例是一个有效提升产品时的方法
俞军认为,优秀产品经理 = 天赋 + 努力 + 机遇
天赋:做到P8以上的产品经理相当程度上会受一些性格上的影响,一般这样的人在性格上来看会有一种强烈的动机想去把事情做好,发自内心地热爱做这件事情
努力:动机是第一重要的点,第二就是妥协能力
机遇:这里可以解释为实践的数量和频次,越多的实践、越频繁的操作,往往的机遇也会越多
天赋为先:你属于哪一类产品经理?
C类就是不合格的,往往逻辑或者性格上存在比较大的缺陷,其实不适合从事这份职业;
B类属于基本的逻辑能力合格,但洞察力较低的(50%),进阶方法:有好机遇 =(实践数量 + 高增长业务 ) X 好导师;
A类就是具备洞察力,能推动一个产品突破的(10%),洞察力修炼:四个方向,逻辑,视野、同理心和自我否定的能力。
产品模型决定业务天花板,运营和产品并不矛盾
大家现在强调运营的重要性,是因为确实当一个产品的模型比较稳定的时候,你能调节的东西比较少的时候,要靠运营改变用户认知来产生价值的
你认为产品经理的核心是什么?
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其实是输出决策质量,持续地输出决策质量
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边界到底在哪儿?
我的理解产品经理就是无限化的,但是时代背景改变它的边界,公司内的不同公司的风格和背景也会影响
我认为天赋好的产品经理一定要多换业务。如果长时间只做一个业务,学到的经验和思考很快就会有「边际效应」
其余内容同第2篇: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是输出决策的质量,与选人、团队文化和培训方法有关,总结成五个词儿:逻辑、同理心、经验、异见、数据
中、小企业如何培养产品经理?
小公司产品经理可能只做某一部分的工作,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但多方面摸一点,总归是有好处的。、
怎样选产品经理?我选产品经理很简单,通过以下四个必选项:逻辑、同理心、产品心、产品经理基础
1.我把逻辑分成四个词:理科逻辑、深度思考、视野、批判精神
理科逻辑,就是对事实的辨识能力,是否具备识别基本的逻辑链因果关系;
深度思考,就是能思考事物本质。对于同一件事,他的评论可能就跟别人不一样,他经历过的事能总结的比别人更多,没经历的事,他的观点也不一样,能看得更透;
视野,一是见多识广,二是思维的开放性,三是思维的发散性。能更容易从不同的角度去想问题,增加成功率
批判精神,既否定别人,也否定自己。自我否定,才能自我迭代。否定别人就是敢提出否定性意见,这样子才能更容易把一个想法、一个决策千锤百炼,提高它的准确率
2.产品经理要解决的是现实世界的问题,而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本不是靠知识就能解决的
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
有复杂变量,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人对人类意识的理解可能连百分之一的探索都没有;
世界是永恒变化的,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可能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新技术出现,整个认知的基础就变了;
信息不完整,这个世界上的信息能获得的总是一小部分,而且获取的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污染;
人类的认知能力还是有限的,就算把这个世界的信息和数据全给你了,可你今天的认知和明天的认知还是不一样的,你做过这件事没做过这件事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现实世界中,产品经理很多时候只能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去做判断、做预测
3.什么是产品经理的基础知识?
首先是用户思维,它一定得养成了,这是产品经理的第一关键词。然后在满足用户某个需求的时候,你的替代品和被替代品是谁?如何细分用户?这些不同的用户里边各自的满足程度是什么样的?他不满意的是哪个环节?能不能改?为了这些细分需求,你过去怎么找新用户?怎么改善这些痛点?你对待用户有多及时?
这些其实都要落到实处,基于这些用户过去做了什么,怎么一代代升级?然后发现自己每个判断——准确的找到哪个是错误的,发现了以后又怎么运用新的认知去做新的用户探索和产品变更。
我把以上都不具备的产品经理归为C类,那我觉得这个人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业。
俞军:面试中判断PM天分高低,我的方法如下
对应届生做过的一件或几件重要的事深入询问,实习过的产品、参与过的项目、活动、学习、个人爱好等皆可。
看他对这件事的理解:各种选择的原因、各种收获或挫败的总结、各种问题的分析、做得好与不好的原因、其它可能性的判断等。
如果他能准确说清前因后果,差不多就有希望成长为合格PM了。如果还能有真知灼见,那么就有优秀PM的潜质,很可能他未来也能推动所负责产品往前多走一步。
A)具有“优秀PM”的潜力
想要最终成为优秀PM,你得最初就具有优秀PM的潜力
B)具有“优秀PM”的实力
A --->"在实战中学习"--->无限重复"在实战中学习"--->B
C)具有“优秀PM”的名望
作为一个B(或幸运的A),你要选对(或巧遇)那个即将爆发的领域,还选对(或巧遇)合适的团队,一路越过了所有对手和困难,登顶变C
上述路径的可控性和成功率太低。作为一个文笔肯定没问题的B,可考虑退而求其次:立言。写下你的知识经验领悟,内容越好,对其他人的帮助越大,你就越接近C,然后你选对或被选对的概率也会越高
不一定,不同业务的成功关键可能是技术/产品/运营/销售/投资等不同点;一个业务的不同发展阶段,上述关键点的重要性也可能变化;当然,即使非技术出身,做上产品经理后,该领域的技术你也应该是越来越熟悉,避免在做产品决策时拖后腿
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自己对用户的判断是正确的
产品思维
产品价值分析法: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
用户样本量:用户即需求,用户是自然人的某一类需求,用户不是自然人,随着内外部场景变化会发生变化
怀疑精神:自我迭代
成为熟练产品经理的六个能力:从0到1,做深做透、做宽做杂、大量用户、商业闭环、团队建设
从0到1,他要重新做一个产品,完全重新开始寻找用户,去判断、去设计、去交流,很多问题只有在从0到1的事情中才能遇到。但是从0到1,做一次很有价值,做两次、三次,不见得有那么有价值;
做深做透,最常见的是那些进入大公司的产品经理,都是只负责某一个方向,建议使劲做透,不管是某个功能的交互用户分析,还是数据增长,把这个方向的方方面面都研究透,能使他对产品的理解再上一层;
做宽做杂和大量用户,产品经理要明白什么是用户,怎么归类,怎么理解用户的行为和思想,什么情况下要获得用户,哪些情况在什么情况下要舍弃一些用户,他可以从无限角度区分。只有在一个有大用户量的产品中才能实现;
商业闭环,产品是要对结果负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做用户量,不考虑挣钱,或者说只做商业产品,根本理解不了用户是怎么回事,就不是一个完整体系。
在设计一款新产品时,产品经理们只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1)用户是不是真的有需要?
2)该产品能不能对公司的核心业务起到加分效果?
3)团队对这个产品的方向是否能驾驭?
我理解的用户体验,是让用户付出最小成本满足需求。
用户体验无法用一个通用方法整体衡量,只能在理解产品全貌的前提下评测分解属性。我仅结合搜索领域经验提供些参考
1)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2) 用户体验因人而异
3)用户体验因时而变
产品的能力有其价值和边界。产品经理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找到可持续增长曲线、建立竞争壁垒,但企业的竞争壁垒只有部分机遇和阶段才会是主要由产品建立的,可能需要依赖以下之一或多方因素建立竞争壁垒:技术,产品,运营,审美,营销,价格,渠道,内容,供应链,数据,用户关系,组织管理,牌照,时间,资本,人才,战略,价值观。。。
1.数据驱动的应用有三个前提条件
可以找到表达业务诉求的核心数据
可以找到影响核心数据的关键性数据
可以找到改变关键性数据的抓手
2.数据驱动的场景
如果团队都有数据意识的话,其实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应该数据驱动,除非这个事情的收益不值得花费太多的时间分析
3. 数据驱动的局限
数据驱动的局限主要还是团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
附加:俞军说的不一定正确,你要有自己的思考
本着“输出是最好的输入”的原则,我也试着对俞军的产品方法和产品经理的成长方法进行了一些反思,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悖论和认知陷阱
一、关于产品方法方面
1.产品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 ?
a.你无法用感性体验来减去理性的成本,新体验和旧体验都是感性的体验,因场景和心态而改变,换用成本则是一个偏理性的成本,这两者逻辑不一致。
这个公式里,其实我们没有看到一个统一的逻辑,所以我个人认为,用户价值到底该如何算,其实是很难操作的一件事
b.换用成本因人而异,甚至习惯有时候是最大的换用成本
俞军的产品用户价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且剥离了运营在产品价值传递、改变上的重要性!这是我认为的大问题
2.用户即需求 ?
我认为俞军说的 “用户不是人,是人在某种特定场景的需求表现” 是很有穿透力的,但这种集中表现是否就是需求呢?或者说是否是那种自带的成本、商业属性的需求呢?
比如“大家都在用,我也要用,我不用就像我out了,其实我不喜欢用”。就像很多社交网站里一时火爆的产品:比如足记、魔漫相机,朋友印象等,其实是大家都玩,我也要玩的代表,但他们真的代表了需求吗?
所以,在这一点上,“用户、场景、需求”的核心串联起来的点可能还是价值本身,而且是长期可以被认可的价值。
3.伟大的产品就一定是伟大的商品吗?
产品是有价值的,而其价值被发现并且定价可能是需要社会化和商业化的。我用很多小众的产品,甚至豆瓣这样的产品,它其实是好产品,但未必是好商品。如果按照产品≈商品来看,其实是完全进入到商业价值论之中了。
二、关于产品经理天赋与成长方面
俞军关于产品经理特性和后天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天赋论和“产品时”的矛盾
把产品经理作为一个造物者还是工程师?这在业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我不赞成产品经理天赋说,也不觉得每个产品经理都需要有天赋精神,产品经理的成长不是像王阳明一样对着一片竹子去“格物”,格了几天也没格出结果
产品经理的学习是需要有效产品时的,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但核心是通过先积累认识,然后去分析还原其中的机理,最后获得自己的创造机会。
三、总结
1. 我认为产品的价值源于解决需求的深度和广度
产品价值可以有很多的评估手段,但核心还是解决需求面的广度和深度。产品不一定非要是商品,但如果是有商业价值的或者当时就产生商业价值的产品,一定是最棒的!
2. 心怀价值,手持套路
3. 充满好奇
充满好奇、增加有效产品时间真的是好的方法!
(可点击每篇的链接看详细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