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台|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作者: 江岚_美国 | 来源:发表于2019-08-17 08:09 被阅读27次

“哇!”我那十几个美国学生一下车,异口同声的一声惊叹,立刻打破了这个古老小镇子午后的静谧。

成排明清时代的老民居,背山邻水,青砖墙上布满岁月的青苔。几株被年轮环抱得老态龙钟的大榕树,垂下青春的气根,高低错落,挂出一道道浓荫的垂帘,清凉了盛夏蒸腾的暑气。在美国哪里能够轻易见到数百年历史的老镇子呢?难怪这些年轻人要惊艳。

我笑笑,交代他们跟着导游走,认真听介绍,尽量做笔记。然后独自转进东头的青石板路。

熟悉的路面,带着我的脚步重温儿时的路线,一如记忆里的光滑干净。童年的画面一幕幕掠过,画外音隐隐约约,依稀是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经典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一把京胡咿咿呀呀,西皮二六的板式节奏紧凑,字多腔少,从容不迫。唱的人明显功力不到,拖腔中气不足,吐字也不圆不正,不是什么名家的演绎,是我姥爷在自娱自乐。姥爷最喜欢唱的,就是诸葛亮。

他和姥姥,不是我的嫡亲外祖父母。我生来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哭闹得四邻不安,母亲就把我送到乡下来,给姥姥和姥爷带。儿时每逢我生病哭闹,只要听到姥爷哼起那些咿咿呀呀的唱段,马上安静下来。因此姥姥说我是个怪物,否则她是不许姥爷唱戏的。

姥爷把我扛在肩头上,在晒坪边的大榕树下乘凉,边走边唱“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满面,叫一声公瑾弟细听根源”;他坐在老房子那个大穿堂里,油光光的竹椅上,我偎在他膝头,听他拉着京胡唱:“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他到蔬菜公司去上班,我跟在他后面跑,也还是踏着诸葛孔明羽扇轻摇的节奏:“此一番领兵去镇守,靠山近水把营收……”或宛转或嘹亮的旋律,串起细细碎碎的故事,我似懂非懂,只知道无论春夏秋冬,这旋律与姥爷的动作、笑容、身影总联在一起。

镇上的戏迷不止姥爷一个人。村西头守老祠堂的三大爷掌鼓板,会修自行车的秃头三叔也会敲锣、打铙钹,城关小学的体育老师吹唢呐,医务所的张医生吹笛子,他们和我姥爷一样,都没机会正经学艺,只因为生性喜欢,自己来来去去摆弄几下,就算无师自通了。只有弹月琴的胡伯伯,是从前县里剧团里的演员,是这个草台班子的台柱子。

虽然简陋,但也还算文武双全的草台班子,逢年过节给乡亲们搭台唱戏,有时候还被请到别的地方去演出。可除了扮老旦的陈六婆,镇上其他的大婶大娘们都不喜欢唱戏,尤其是姥姥,不仅自己不唱,也十分反感姥爷唱戏。

青石板路经过原先秃头三叔的屋子,他们早已搬到县里跟儿女过了。老房子租给外头的人做铺面,卖各种酱瓜酱料,一阵阵辣椒、蒜蓉和豆豉混合的味道,飘散了满天满地。张医生家在后面的五层水泥楼里,当年的新楼如今已挂满黑灰色的斑斑水渍。我停下脚步,抬起头,只见从他家阳台上伸出来长长的金银花藤,开满白的黄的花儿。半空里只有若有若无的花儿香,不闻月琴的琳琳琅琅,也不知他是不是还住在金银花藤的后面?

石板路快到尽头的拐角,就是我姥爷家的位置,原来蔬菜公司的旧宿舍,现在被拆迁得只剩断壁残垣,后边一排排清一色的两层红砖黑瓦新房正在兴建。工地上还能看到过去老房子的地基,沿宽宽的走廊铺开二十几套平房,正当中开一个穿堂,那是邻居们晚饭后乘凉,看姥爷他们排练的地方。

虽说不是科班出身,他们每个人排练都很认真。穿堂风也吹不透的暑热逼出了一头一脸的汗,他也顾不得擦一擦。可邻居们高声叫好的笑语被风送到姥姥耳朵里,她就会颠着一双没缠好的半大脚,黑沉着脸走过来,站在一旁嘟囔:“老不死的,一辈子出息!成天唱唱唱,还惦记着走乡串寨找哪个浪货去野?胡子一大把的人了,别不知道羞耻!绳子长了还会打结,你那老舌头怎么就不生疮?!……”

姥姥嘟囔的声音不大,却保证每个人在鼓点琴音的缝隙间都能听见。我听不懂,大人们肯定懂,不过每次大家都假装没听见。姥爷干脆闭上眼睛,只是努力控制着弓弦的手,益发爆出一根根青筋来。有一回,姥姥又站在那个角落嘟囔:“那些涂脂抹粉的浪货,就勾了你那老不正经的魂!唱得出金子还是银子?!……”

这头陈六婆正唱《打龙袍》里老太后回皇宫的唱段,猛然间停下来,直冲着姥姥厉声说:“三嫂子!您还没完了?!我们也不过唱着寻个开心,怎么就都成了浪货?!马家村的小媳妇子当年和三哥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解释过多少回您就是不肯信!没影子的破事儿,您这么揪着不放,闹得年轻的姑娘小媳妇子都不敢靠近戏班,还不满意?还要把我们赶尽杀绝?!”

姥姥愣住了。陈六婆说完,回过身踩着板眼继续唱:“多亏了恩人来救命,将为娘我救至在那破瓦寒窑把身存……”大家都不敢正眼看姥姥,我也不敢。我不喜欢她往穿堂的角落里一站,变得尖刻怨毒,和平时完全不一样的眼光,更不喜欢在她那种眼光下强撑着面子的姥爷,还有人们脸上突然尴尬起来的表情。

等我眼角的余光偷偷瞥向那个角落,姥姥的身影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消失。三大爷对姥爷说:“你那屋里人这么多年了都想不开,我们别在她眼前唱,到我那边去吧!”

那次以后,戏班排练的地点改到了小溪对岸,老祠堂前边的空地上。隔着溪边的几畦菜地,远远望见对岸我的学生们跟着导游,一边听讲解,穿过大大的晒坪,往老祠堂和土地庙的方向走。我将小镇排进他们“当代中国”暑期课的行程,当然是有私心的。不过这样乡土的小镇才是他们更能贴近中国传统,了解本土百姓文化的地方呢,不是吗?

沿着小溪岸边慢慢走,想起姥爷说:“我们这几个老伙计吧,都是半桶水,能做到给角儿托腔保调,靠的是大家一条心。”“老戏啊,孩子你听听!台词总是那么精炼,特别顺畅,啧啧!故事一波三折,牵动人心!”“诸葛亮呢,他做什么,怎么做,都是为了顾全大局,特别难得!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

镇上的医务所还在老地方,看门的大叔说,张医生过世很多年了。那边歪脖子大榕树下的小杂货铺也还在,原来的主人小李哥一家移民到了新西兰。小李哥趿拉着一双木板鞋,到戏班里反串阿庆嫂那天,我才五、六岁吧?他一大把络腮胡子,捏着嗓子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逗得我咯咯笑。陈六婆突然很仔细地打量我,一把拉我到姥爷面前,说:“这么好的小苗子,怎么不教她唱?”

我就这样开始学戏了。每天晨起瞒着姥姥,跟着姥爷出去吊嗓子,后来又添加了压腿、下腰、练云手的训练,都在三大爷那里。我学会了唱小常宝、李铁梅、柯湘,也唱苏三、白娘子和虞姬。我曾经问过姥爷,镇上不是有一个戏台,为什么不到那里去练?姥爷说,戏台上有祖师爷的魂灵,没练好不能轻易上去。

镇上的古戏台,离我们下车的地方不远,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半跨着溪水。大木榫卯组合结构,两双飞檐左右前后对称,显然被重新整修过,焕然一新。学生们也绕回来了,其中一个指点台前角柱上的楷书对联,问我“容尽天”、“下故事”是什么意思?

“是‘容尽-天下故事’,”我笑起来,教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念:“七八尺戏台-容尽-天下故事,五六个角色-演出-人间风流。”

这副对联,是我去上学之前,最早认得的几个字。我生平第一次当众“演出”,就在这个戏台上。

那一天,是开年后的第一个圩日。姥爷他们忙得不亦乐乎,要管控灯光、音响,要跑龙套,还要客串不同的角色。演皇后的转眼扮成丫环,演宰相的摇身一变又成了乞丐。后台只有一个小小的我是没有别的事情可干,静静等着候场。

附近各乡各村的人们扶老携幼,在台下溪水边的空地上或坐或站,乌鸦鸦一片人头。轮到我上场,站定在戏台中央的灯光下,叫板、起唱,根本不懂得怯场。只记得一段“听奶奶讲革命,英勇悲壮”唱完,台下观众齐声喝彩。姥爷站在台前开怀大笑,眼光映着台上彩灯的余光,闪闪发亮。他说,我唱的一板一眼都很准,是个天生唱戏的材料。

可是,一直不知道我学戏的姥姥,那天也在台下的观众当中。当夜散场回到家,姥爷立刻被迎头痛骂:“你毁掉了我还不够,还要毁掉人家的丫头!这么一点儿大,就让她跟着你去抛头露面,学当戏子!你安的那是什么心?!”

不久,姥姥叫母亲来接我,带我到城里去上学,我从此离开了小镇。后来父母移民美国,带我走得更远,一走就是二、三十年。外面的世界精彩得很,我很少想起这里,以及这里的人和事。直到我走上大学课堂,面对洋学生们细说中国传统文化,讲到京剧,讲到“生、旦、净、丑”的行当,如何伴随着“皮、黄、锣、鼓”,用“唱、念、做、打”演绎起伏跌宕的剧情,姥爷和他拉京胡的姿势,小镇和草台班子,才重新一阵一阵地清晰起来。

学生们拉着我,踏上两米多长的小石拱桥,绕到台基边踏上阶梯——我又一次登上了古戏台。导游在一旁解释:“这是斗拱、雀替,中国南方木结构的建筑都特别讲究雕刻工艺……屋顶正中是藻井,这样一层层架空叠上去,是为了增强戏台上的回音效果,把戏台建在水边,也是为了增强回音效果……”

微风吹过,恍惚间鼓乐咿呀。三大爷的鼓板、秃头三叔的小锣、刘老师的唢呐、张医生的笛子,还有老爷的京胡和胡伯伯的月琴,文武兼备的场子撑起来了。姥爷在唱《清官册》:“接过了夫人酒一樽,背转身来谢神灵。扭回头来便对夫人论……”他不是名家,没有以气托声、以声送字的功力,却也一样苍劲、平和、安稳。我不由得踩着半空中若有还无,缥缈的板眼,接上姥爷的腔调:“……高堂老母要你孝顺,免得我一路上侍奉挂心。辞别夫人跨金蹬,不分昼夜奔都城。”

“哇!教授!”散在台上台下的学生们异口同声,鼓掌喝彩。导游也惊奇地感慨:“啊,想不到美国回来的教授会唱京剧!现在国内的年轻人都不大会了!”

诚然,年轻人总有他们自己的娱乐方式,一代一代不同。那古老传统里生动的、久经淬炼的美,也肯定会经由一代又一代口耳相继,永远生生不息地流传,流传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后来越来越偏爱京戏的我,远在异邦,没有机会正经拜师学习,哼唱之间,也只是自得其乐。此刻站在古戏台上,环顾夕阳下炊烟渐起的童年小镇,很想问一问天上姥爷的魂灵:“姥爷,我今天站在这里唱,不会惹恼了祖师爷的吧?”

https://www.jianshu.com/p/5510d62f613d

相关文章

  • 老戏台|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哇!”我那十几个美国学生一下车,异口同声的一声惊叹,立刻打破了这个古老小镇子午后的静谧。 成排明清时代的老民居,...

  • 老锁|我的视界 我的中国

    锁守家门,兵卫国门。谨以此文致敬风雨七十载里守卫着我们安宁生活的边防将士们。——题记 老公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屋子,...

  • 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当我在城市里踏着铺满水泥的大马路,路过一幢幢华丽的高楼大厦,眼望着各种各样的灯红酒绿。进入到5G时代的今天,曾经的...

  • 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中央扫黑除恶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地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把黑恶分子一个个打掉,人民群众有了获得感,...

  • 科技中国——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昨天下午出去到集市,一个和我相仿的奔五农村妇女在卖黄瓜豆角,东西不多但是顾客却不少。大概由于她朴实的农村打扮连...

  • 我眼中的中国|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是人们长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认识,这一认识受环境、年龄、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 包容的中国|我的视界 我的中国

    包容,不代表纵容,包容不代表无原则,包容不是懦弱,包容是用胸怀去容纳,因为包容是伟大的! 包容的中国,象征着圆的思...

  • 山路“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我的家乡在山区,想出山要走一条十五里的山路。儿时在村子里读小学,放学后也是在山间地头玩耍,几乎不出门,所以对出山的...

  • 守护 | 我的视界 我的中国

    【梗概】影片以检察官林叶颖侦察监督一起滥伐林木案的法律实践活动为线索,反映了人民检察官高度认识生态环境类案件的重要...

  • 粮田|我的视界 我的中国

    我们一家子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乡村里,到处都是农田,菜地、玉米地、果树地一并兼备,更值得一提的是,维持家庭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戏台|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ch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