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孤独的时候,书就静静躺在你的手心里,文字看着你,看着你无神的双眼,憔悴的面孔,听着你唉声叹气。青春年少,孤独,焦虑,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待到他日,你会感谢那段孤独的日子,焦虑的日子,还有读书的那段日子。
1
读书,必不可少的步骤就是选出要读的书。那么怎么选择呢?
第一步是:选择你喜欢看的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是喜欢看的书,即使再枯燥生涩,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的。
我最爱看的是传记,最爱的三本书是《富兰克林自传》,《林肯传》,《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
其次是小说,喜欢看《围城》,《情人》,《局外人》。
最后就是闲暇时间,读一读李清照的的词,以及《飞鸟集》。
第二步是:开始看你喜欢的书
看一看,什么时间是可以用来看书的,比如:睡前20 分钟,看一会书,或者早上提前起床15分钟,看一会。
除了可以买实体书,还可以把喜欢的书加入电子书的书架上,或者听同步有声书,在上下班等公交,地铁时,可以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只要开始看,那么书也就开始陪伴你了,不会离开,不会背叛,又谈何放弃。

2
读完书了,是否被书中的故事感动地落泪,我在看余华的《活着》时,落了泪。可是感动之后,泪擦干之后,还是觉得少点什么?少了记录。
第三步:选择你认为好的句子段落,记录下来。
人的长时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但是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有时候感觉自己读过的书都忘了,那是正常的,毕竟不是每本书都是最爱,不是每本书都是重读很多遍,还有就是遗忘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有了手机,去游玩会照照片发朋友圈,一是分享快乐,二是保存快乐。有一日翻看自己的朋友圈,看着照片里的笑容与可爱的人儿,当时的快乐就会重新弥漫在你的心里。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那一句感动你的话,那一句颠覆你的认知的话,记录下来。可以是白字黑字地记录,也可以是手机里的便签条。
当你老了,你记录的不仅是你读过的书,还有你的青春和时间的痕迹。

3
记录下来自己喜欢的东西之后,记忆被记录了下来,可是你感动的那一刻时的心情和感受还在吗?
第四步:输出你的感受,输出你的想法。
没有人会比你更了解你的感受了。
有时会很困惑,读了很多书,不仅是自己喜欢的,还有必须要学习的书,但是感觉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
是的,读书可以培养人的情操,可是我们除了情操,还需要面包。有时为了面包而读书,也是必须要做的,因为当身体储蓄了能量,大脑才能运作地更好。
读书,是为自己而读的,不管你是为了自己的喜好,还是为了面包,都是自己的事。
而读了很多书之后,生活是否有所变化,也是自己的事,你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进步,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用他人的标准来给自己的进步和生活下定义。
第五步:一步一个脚印,那是你的一步,你的脚印。
你的身上是藏着你读过的书的,只是你只看到了你的衣服兜里没有字的身影。
量变,质变,在于开始有变。
比如,开始读一读你手心里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