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视频有感
今天观看了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的公众号里的一个视频“心灵的原野上不长庄稼就长野草”,很有感触。
魏老师被誉为“穿西装的孔子”,其貌不扬,却光芒四射。他的讲话幽默风趣,却能直戳教育问题。这个视频里,他给总考倒数第一的同学支招,不用自卑,去找快乐,找有用的事:去课本里挑哪些字能学会?哪个词能理解?哪句话自己觉得好玩?哪段话挺喜欢?哪篇文章最贴近你的心?挑着玩。人的心灵就像原野,不长庄稼就长野草,不自信乐观向上就自卑痛苦焦虑紧张。挑着挑着就找到了学习兴趣,就找到长自信快乐的通道。
反观我的班级里,这样的学生也大有人在。从一年级带上来,我见证着他们成长的每一个脚步。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闪闪发光”,就是让每个孩子成材,让每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都变成现实。这里的“发光”,我们不理解为狭隘的“分数高”,而应放宽眼界去看: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爱劳动会劳动......都可以看作是发光,用一位名师的话说更精准一些“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赛道上发光”。
怎样才能让“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赛道上发光”?上好每节课,督促孩子完成每节课的任务固然是根本。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家里管理的疏散,爱上手机游戏,渐渐随着成绩的下滑,越来越不爱学习。暑假里,自律的或者家长管的严的同学会有很大长进。
2.为什么暑期提倡同学们读经典童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魏智源老师在《儿童读写三十讲》中写道: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的学习,首先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的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学校里的学习大半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能够熟练的使用文字这一工具,而不像一个新手一样被文字本身弄得手忙脚乱,来不及考虑文字所承载的东西,是高年级学习成败的关键。小学高段数学不好,很大的原因是读不懂题目。阅读的孩子理解力较好,学起来轻松,这已是常识。
我们提倡孩子们读童书,是因为好的童书是儿童文学中的“正典”,其目的是为儿童生活树立尺度。经典童书的意义在于,它在儿童童年埋下一粒种子,暗中指引儿童去形成一种更为自由的选择,就是不屈服于困难,不屈服于平庸,而应该去形成一种深刻的内在生活和外部追求,即像英雄一样生活。如果儿童缺乏足够的故事,只有喋喋不休的说教,功利主义的诱导,做不完的试卷,那么儿童何以幸福的长大,勇敢的度过此生?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里推荐的书都是经典的童书。读纸质的书,让孩子沉浸于故事中,实现长文挑战,让精神有所归宿,而不是沉沦于手机游戏,空虚寂寞。在炎热的暑期,在读书中来一场最安全最廉价的旅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