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清泠之声楠天文化学院
简书一年,我把写作从业余爱好变成半职业

简书一年,我把写作从业余爱好变成半职业

作者: 王茯苓 | 来源:发表于2017-05-08 05:33 被阅读0次

    1年的业余时间可以干什么?

    1年,可以突破一门外语。

    1年,可以完成一个普通的学术研究。

    1年,可以看十几本甚至几十本好书。

    1年,还可以追追剧、刷刷朋友圈就过去……

    可是,村上春树花1年业余时间写出了《且听风吟》,且自此在被文艺青年簇拥的高产作家路上越走越稳。用村上君来引出自己写作一年,纯粹是要自我解嘲,顺便自我鞭策一番。我是2016年5月10号注册的简书,一不小心就快满一年了。

    我是个很有目标感的人,平时工作中会有求快求好Hold 住一切的强迫症,这个“恶习”也不自觉带到了写作这个业余爱好当中。这一年间虽成绩不明显,但也算有些产出了。原谅我最初的眼界和格局吧,开写时我定下的目标只是:成为签约作者并努力出一本书。但写两个月后,发现一切进展太快,有些迷失,就赶紧有意识地放慢了脚步。抱歉得很啊,我天生对一切发展太快、太多人追捧或看起来太过美好的事,都有着本能的抗拒。

    然而,我还是顺利地实现目标,出了两本电子书(虽质量离期望还有很大距离):第一本是应某出版社邀请而出;第二本是在简书出的《爱上郁金香之国》。插一句,简书出版人员很棒的,很喜欢他们。

    最近两三个月,认识的人杂了,见的事情多了,想法也纷乱了,情绪起起伏伏,像个疯子。但终究还是在这水很深很纷乱的写作圈里找回了初心 — 写的意义就在于写是一种生活方式,坚持写并一直享受写作这件事。

    这个看法,居然和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观点有几分相似。他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这么写道:

    文学抱负的基本属性是,有抱负的人如果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那就是对这一抱负的最高奖励,这样的奖励要超过、远远地超过它作为创作成果所获得的一切名利。关于文学抱负,我又有许多不敢肯定的看法,但我敢肯定的观点之一是:作家从内心深处感到写作是他经历的和可能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因为对作家来说,写作意味着最好的生活方式,作家并不太在意其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后果。

    谈及怎样成为作家这个振奋又苦恼的话题,我觉得文学抱负是必要的起点。

    如果把“文学抱负”改为“写作抱负”,他老人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想说的。

    在3个月以前,只将写作当作一个爱好,直到最近突然醒悟,我对写作投入的时间或许已经远远超出爱好的范围了。近两个月来,不上课时,我在忙3件跟写作有关的事情:

    一是断断续续地修改第三本书的书稿,这是几个中篇小说的合集。我希望它能更好。

    除了小说,我也在写剧本。王佩老师曾说过,写剧本获得圈子的认可,需要大概5年时间。我的编剧朋友,在从各个角度试探了我的脑力、体力和行动力之后,很诚恳地说,你可以的,但仍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成为成熟的编剧。她还特别真诚地告诫我:编剧是个成才率不高的工作,除了天分和文字基本功,还要耐得住击打,每天写,慢慢磨技艺。身为编剧,她以前每天要写一万字,现在写出头了,也依然需要每天5000字左右的产出。编剧是个特别劳心劳力的工作,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很快就在大浪淘沙中,被拍到了沙滩上。

    我是个喜欢同时摆平几件事的人,所以,除了小说和编剧,还不定期写一系列关于教育和英语学习的文。我是做教育的,之前特别抗拒把工作带到写作这个业余爱好上来,但最近想通了:面对面的交流和网络上的分享都同样属于教育,我不应该框住自己,分享应该无边界。

    除了以上,还可以从时间投入上证明我的半职业。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教书看书、运动和偶尔群里冒泡外,都在写。有几乎1/3的时间在做跟写作有关的事,遇上Deadline时,每天在写作上所花的时间甚至超过了一半!

    那么,我是如何花一年时间,将写作从业余爱好转向半职业的呢?

    不管做任何事情,首先就是了解自己要什么。教书依然是我最爱的,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这个基础,我才得以更有尊严地写作。我在业余写作3、4个月左右时,坚定了一个信念,即希望能留下些完整的作品,比如小说和剧本,或许未来还可以写写诗。有前辈曾提醒我:你选择这条路要受得了孤独和寂寞。我说:我做好准备了!虽然在发布小说阅读量不起眼时,我也曾心灰意冷。幸好,留下作品对我的吸引力更大,所以还是坚定自己的选择。

    其次,写的意义本身就是坚持写下去。草草统计了一下,我在简书写了40万字左右,有些没发布,有些删了。此外,我还写了几万字分集和剧本,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几千字的速度增大。多说无益,这些就需要坐在电脑前,一字一字去码出来。

    但比起略萨说的作家,“要通过漫长的程序、多年的训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使之出现”,我似乎才刚刚上路,暂时还看不出来这个“多年”到底要多少年才算数。但一听到他说“任何大作家、任何令人钦佩的小说家,一开始都是练笔的学徒,他们的才能是在恒心加信心的基础上逐渐孕育出来的”,我对一切就都释然了。

    再比起写作劳模斯蒂芬·金,我也显得业余。斯蒂芬·金每天定时写,甚至节假日和生日都可能在写,不写够不停笔。随性如村上君也每天写,不想写小说的时候就做翻译。写,对于专业作家,就像是每天的规定动作,虽然这些规定动作的产出未必都直接能用,但都在默默积蓄能量。

    写作也会有高峰和低谷。高的时候要格外珍惜,低的时候也不要自暴自弃。很多人写作过于依赖所谓的灵感,将其弄得过于玄乎,自我折磨。且来听听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说法:

    我认为,灵感既不是一种才能,也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作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精湛的技巧为他们所努力要表达的主题作出的一种和解。

    简单粗暴地解释,就是不管是否处于低谷或有无灵感,身为作家的本份就是写,扫除障碍就会感到写作是人生美好的事情。

    然后,就是大量阅读。我很少听说不阅读就能持续高质量产出的作家,只无数次听到不同的作家不停地叨叨:写作、阅读,写作、阅读。写作以来,我的Kindle在不断地下载书籍,书柜的书也越来越多,未来应该还会持续增多。人类智慧的结晶,都在书里。

    就这样,通过了解自己的写作抱负,坚持写,再加上大量的阅读,我花了一年时间将写作从一个业余爱好变成了半个职业。

    说到这,不得不提简书。简书是个迷人的小妖精,没有它,我很难想象自己能坚持到现在。之前有几个月惊觉患了“简书上瘾症”后,我耳边常会嘟嘟响起警报:注意危险!前方有坑,不要陷太深。然而,这个“自我控制”终究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我非但没戒掉“写作瘾”,目前看起来反倒越陷越深了。

    尽管抗拒不了,我也不再介意了,反而有几分享受这种溺水般的挣扎,毕竟写作还算是个比玩电脑游戏好太多的事儿。不管对社会有无直接贡献,写作是无害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写作的表达、传达和沟通属性有利于心理健康,让情绪得到抒发,情怀有了寄托。在信息时代,再没有比这更物美价廉的生活方式了。写作让关在钢筋水泥“牢房”里一个个孤独的灵魂独善其身,甚至连接在一起。

    写作于我,是半职业,是表达的需要,更是上天派的礼物。如村上君所言:

    “某一天,什么东西突如其来地出现在眼前,于是万事万物为之面貌一变。”

    我不看棒球赛,但我听歌。记得那是某个午后,我正坐在沙发上听歌,突然间一个想法击中我:也许可以试试写作?那感觉,就像是 “似乎有什么东西慢慢地从天空飘然落下,而我摊开双手牢牢接住了它。”


    推荐阅读: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春树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余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书一年,我把写作从业余爱好变成半职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xu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