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你们的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往往境况不佳,可能是因为先天家境的穷困,也可能是因为自身能力的缺失,总之,他们的生活有点儿艰难。可是他们却并不选择逆水行舟、奋力追上,反而转过身去,指责社会的不公,讽刺他人的“歧视”。
困境对他们而言就好像是泥潭,一旦踩进去就再也走不出来。明明只要反应迅速尚有生机,却偏偏动也不动,等待从天而降的好运和拯救。直到半截身子深陷,他们才开始慌乱地抽出还能自由活动的手,对泥潭外面的人们指指点点,大声斥责:
“喂,既然你们都没有掉进泥潭,为什么不来救我?”
“看到我这样,你们很开心吧?”
“其实,我早就知道你们都瞧不起我。”
“你们有什么了不起的?别看我现在落难了,等我发达了让你们好看!”
……
从全身到半身,再到只剩一个头,他的骂声一直没有停过,仿佛面对的不是死亡的境地,而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激情演讲,挥斥方遒。
终于,声音随着最后一缕头发的消失,而渐渐被泥土淹没。
他终究没有为这个世界留下一星半点有价值的东西。
或许有人会说我:“维真,看你说的这么恐怖,现实里哪有这么夸张的人?”
别急,放下手机,左右看看。褪去文字夸张矫饰的外衣,这样的人就在我们身边。
2
前几天和好朋友A去逛街,我们说起她的室友B。
B的家庭并不富裕。刚刚得知这件事时,A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情况,只要是量力而行的生活方式都不应该被说三道四。
可是渐渐地,A却感觉到和B的同寝生活让她有些不舒服。这并非是来源于两个人金钱观的不同,而是来源于B看似无心的一些言语。
A来自一个三线城市的小康之家,平时也爱漂亮。刚上大学的小姑娘没什么特殊的爱好,不过是每到换季时总喜欢买几件新衣服。有时上网淘宝,也有时逛实体店,价格也并不算贵,都在几百元不等。
每每A买了新衣服回寝室,B便要说上几句:A,你怎么又买衣服了呢?你可真有钱啊!
一开始,她虽然听着不舒服,但只当是B不恰当的好心。直到有一天,她听到B和另一个室友的对话。
那天B和室友一起从外面吃饭回来,B先付了钱,室友想要还她一半,她却制止了,说:“不用了,我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我自己在外面找了兼职,你们不用可怜我,这顿饭我请你吃,别客气!”
室友的表情当时有些难以形容,一时还也不是,不还也不是。而用A的话来说,就是她戴着耳机看着视频,还是觉得尴尬扑面而来。
正如A事后和我所说的那样:“大家平日里都有各自的生活、工作、学习,关心好自己的衣食起居尚觉得分身乏力,哪会有人有那种闲工夫去可怜她的‘贫困’?”
A买衣服时,只是遵从了符合自己经济水平的消费习惯,并无心伤害到B脆弱的自尊心。而室友想要还饭钱,也不过是习惯于AA的生活方式罢了,更无关可怜。
像B这样的人,因为自身的一些弱势,便总觉得身边的人不怀好意,久而久之,不仅会伤害到真正平等待你的人,更加会失去改变现状的机会。因为时机总是更加眷顾那些将目光落在自身上,不断改变自己的人。
很多时候,有色眼镜并不是早就佩戴在你周遭的人身上,而是你自己亲手把它架在了对方的鼻梁上,还浑然不知。
3
B的故事,也让我想起前一阵子十分火热的韩剧《奶酪陷阱》。其中有一个角色叫做孙敏秀,也是这样的失败者代表。
敏秀的样貌并不算好看,不经修饰的脸上戴着一副笨重的黑框眼镜,更加显得有些愚蠢。她不善言辞,沉默寡语,在学校里并没有什么说得上话的人,唯有女主角洪雪对她还算得上温柔。
或许是出于崇拜,又或许是由于喜欢,当再一次开学回来,敏秀将自己的一头黑发烫染成酒红色的大波浪,活脱脱一个洪雪第二。
不过,这样的行为虽令人尴尬,但还不至叫人愤怒。真正惹怒洪雪的,是敏秀后来做出的种种行径。
她在校园里偶遇洪雪的亲弟弟洪准,因为迷恋洪准阳光帅气的外形,于是偷拍下来,拿洪准的照片当手机桌面。后来被人看见,便顺水推舟地谎称洪准是自己的男友。一开始她还觉得有几分不安,可是久而久之,就自我催眠一般当真将洪准视为自己的“准男友”。直到有一天,洪准来学校找洪雪,赤裸裸的谎言被曝晒在阳光下揭穿,她崩溃了。
她愤怒地和洪雪扭打在一起,口口声声说的是:“你为什么要抢走我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我的人生才如此不堪!”
眼泪和哭叫声混成一团,那个瘦瘦小小的孙敏秀,在这样旁人看起来不可理喻的歇斯底里中,显得更加卑微和低贱了。
最后,孙敏秀声名扫地,黯然转学。她的结局不得不说有被男主角刘正设计的因素,但究其根本,还是她深陷于“被害”处境的心态。
如孙敏秀一样的弱者,因这种“被害”意识而给身边的人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和困扰,但又最终为其所伤害,不可谓不可悲。试想,如果敏秀从一开始就努力改掉敏感和懦弱的个性,而不是一味将自身的失败归咎于他人的“成功”,自然不会被刘正抓住机会。
4
不知道从何时起,身边越来越多这样的“被害妄想症”患者。
他们就是长辈口中“看不得别人好”的人,每当别人取得了一点成就,嫉妒心就会让他们忍不住出言嘲讽;
他们是每天都在网络上大呼“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穷人永远不能出头”的人,殊不知,当他在网上敲敲键盘发泄不满时,有多少富二代在比他更努力更拼命地学习和生活;
他们更是生活在你身边的“强行被歧视”的人,毕业找不到工作,就推脱给用人单位的种种歧视,却看不到那些被录用的人深夜里的拼搏和大学里的积累。
他们的目光总是在别人的身上流连忘返,却从未审视过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或许你会说,没有人一开始就是这样,很可能是因为周遭的不良环境才造就了他们这样的心态。可是,难道一个抢劫犯家徒四壁迫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我们就能够认定他无罪吗?同样的道理,每个人的人生都可能遭遇困境,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的环境,但却可以选择面对的心态和采取的行动。
前几天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文章,名叫《农民工的工资就应该比大学生高》,种种理由已记不大清,但其中有一些话在我看来颇为刺眼。比如:“大学生们根本就没把农民工们当人看,所以才认为农民工的工资不该比大学生高”。作为一名大学生,看到这等诛心之语,我的心情委实难以形容。
尚且不论稍微学过一点经济学知识的学生就知道,工资的高低绝不取决于劳动力自身的生活处境和缺钱与否,而是取决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只和那篇文章的作者一样,放眼于社会现实: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都各自有各自艰难的处境。工人们奔波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领着微薄的薪水,供养一家老小;而大学生们沉浮在消费水平高、生活压力的大城市,也一样蜗居在几平米的廉租房,更要每天在拥挤的地铁里站好几个小时赶到单位,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到头来,还要被人扣上一顶“歧视”的帽子,着实有些委屈。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去“歧视”农民工。
反而,当代的大学生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人人平等的观念,并且愿意为弱势者的权利而奔走呼号——那些埋首在各大高校的法律援助中心,不收取昂贵的报酬而和无良的企业死磕,为农民工讨薪的人,可能就是你们口中“歧视”民工的大学生!
的确,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比大部分大学生艰难得多,但又有多少农民工真的想过去改变自己的境遇呢?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即使每日都从事着艰苦的体力劳动,但也从未想过依靠学习知识改变命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分人其实很满足于自己的“弱势”,心甘情愿地隐匿于这个城市的阴暗角落里,衣衫褴褛,口吐脏话,举止粗鲁。这样的农民工,难免会显得与这个高速发展的文明城市格格不入,于是他们比普通人更加敏感,只要遇到别人稍有些好奇的眼光,就被武断地判定为歧视。却并没有发现,将自己划入到“被歧视”的怪圈的,正是他们自己。
我们不歧视农民工,我们只是厌恶那些不思进取、自怨自艾的人。
毕竟,在这个社会里有更多来自农村的青年,他们着眼于自身的不足,以行动改变了命运:北大保安部近年来有500多名保安自学取得了文凭,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来自农村。而中山大学的保安哥杨顺,也曾经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的“打工青年”,但却凭自己的努力,最后不光收获学历,还收获了爱情。
别说你从小就不是学习的料子,看到字儿就眼晕。哪怕不去学习文化知识,选择在“体力”上精进,也一样可能成为一名技术性的蓝领工人,工资远胜于从事着最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的普通工人,更高于大部分的脑力劳动者。这个时候,别人更加不会歧视你,只会在对你产生“羡慕嫉妒恨”之余,隐隐地还有一些佩服。
图片来自简书APP5
真正的失败者并非是事业受挫、生活不顺的人,而是那些面临困境时只知道埋怨“老天不长眼”和“社会不公”,却从不紧握双手、采取行动的人。
因为只要你肯努力,不服输,生活中的困境总是一时的;但如果你只会站在原地,怀揣着满脑子“被害妄想”去指责别人排挤你,社会不给你从天而降的好机会,那么你将永远失败,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失败者们,治治你的“被害妄想症”吧。
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请别总是以为这个社会里人人都对你存有恶毒的“歧视”之心,多低下头来看看自己——
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里慢慢完善自身,努力成为心灵上的美者和生活的强者,生活也会回报给你温暖的善意。
网友评论
看这文章总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总之 催人进步 积极向上是好的
满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