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的问题
很多小伙伴看书有一个执念,就是:我一定要把这本书读完。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一本书我们从第一页开始看,然后看到20几页之后,坚持不住,然后放下。
过几天重新拿起来,虽然心有不甘想再接再厉读完,但是发现如果不从头开始读,根本就想不起来前面读了些什么。从头开始看之后,虽然这次看到了一些新的章节,还是没坚持住,再次放下。
恩,又过了几天,再来··· ···
我们思维上总是觉得一本书不看完很可惜,但是我们行动上有往往看不完一本书。
我们陷入了这种不断回头看的轮回,最后给自己下了一个定论:我不适合看书。
看到网上经常有人晒书单,说自己一个月读了很多很多书,难道阅读真的是一小部分的专利么?
那些一年几十本几百本的人,真的是刷书怪?!
2.阅读其实有方法
阅读的四种方法.jpg《如何阅读一本书》讲阅读分为了四个阶段:
- 基础阅读:就是我们小时候学习识字,认字,通过考试的过程。
- 检视阅读:检视阅读,通过阅读目录结构和序言,索引等部分,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结构。
就像相亲,15分钟在面对面喝一杯茶,然后了解个大概之后,再决定要不要深入交往。 - 分析阅读: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精读”,我读这本书之前我有什么疑惑,这本书解决了我哪些疑惑,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还是拿相亲做例子,经历过相亲(检视阅读)之后,你觉得这个人有点对味,就一起逛逛街,吃吃饭,谈谈人生,做一些深入的了解。 -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就是带着一个具体的问题,去一堆书里面找大答案。
这种阅读方式,有点想去参加相亲大会,你带着你的问题,去接触好多对象,然后得出自己的答案。
基础阅读在我们小学5,6年级的时候已经完成了,那检视阅读呢?
有多少人看书的时候,会花一点时间看一下目录呢?
检视阅读读什么?作者一般会在序言里面讲讲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他想解答什么样的问题;
他会告诉你整本书他写的结构是如何如何的,这章讲了这些内容,那章讲了什么内容;
他甚至会推荐你用哪种方式去看这本书
所以改善你的阅读方法,第一步就是学会检视阅读。只需要15分钟对一本书做一次检视阅读就可以了解它要讲什么,合不合你的口味,要不要继续继续读下去。
3.一分钟的训练,你也可以做到检视阅读
恩,既然检视阅读很简单,不如我们做下面这个练习。
来尝试读一本书的目录试试看,放心,受限于篇幅,内容很短,你一分钟准能看完:
好啦,我们将这份目录做了一个快速的检视阅读,现在你基本上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了吧?
这里面你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章节了么?
比如有人想知道什么是主题阅读,这时候他就会去看第四篇:阅读的终极目标;
有人想知道怎么样去读实用类的书籍,他就可以直接去看第十三章:如何阅读实用类的书;
有人想知道如何进行精读,那他可以去看第二篇:分析阅读里面的第七章透视一本书
4. 一本书你不需要读完,你挑着读就好了
恩,通过检视阅读,你会发现一本书其实你没有必要从头读到尾,你只需要关注自己想要看的内容,挑着读就好了。
你从头翻到尾,是因为你对一本书的结构没有了解,你生怕错过什么;
而现在你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为动机,去选择性地关注具体的章节。
这就像你去打劫一个海岛,你总不能地毯式抢吧?一定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抢最重要的几个点就赶紧跑啊。
怎么知道要抢哪几个点?先摸查一遍地形呀,读书也是这样,先进行一轮检视阅读,对这本书的结构有了全局的印象,再针对性的去阅读。
这就是主动阅读!
5. 跳读的局限
(1)万一遗漏了重要点怎么办?
你也许会说,哎呀,只挑一部分对自己重要的来阅读当然不错,但是万一错过了其他重要的信息怎么办呢?
这种遗漏是必然的。
但是不要忘记,你的阅读量在不断的增加,书本与书本的知识是会有重叠的,这本书里讲过你漏掉了,下本书你还是有机会遇到啊,所以量越大,你的知识越全面。
更何况,根据80/20法则,你现在用20%的时间就已经获取到一本书80%的精华,剩下20%的精华如果你要去找出来,你可能需要花比跳读多几倍的时间呢。
(2)不是适合所有的书籍吧?
一种方法当然不适合所有的书籍。
郝明义在《越读者》里面将阅读的类型分成了四类:
阅读的分类.jpg
虽然检视阅读适合所有的书籍,但是我们今天选择性跳读的方式却只适合生存需求类的书籍。
这类书籍能让我们强身健体,获得职场和生活的技能提升。
它们的特点是:目录结构非常清晰。
商业类和致用类书籍有清晰的逻辑结构
你很容易通过检视阅读来了解这类书的概况,再挑选你感兴趣的分支去。
6.小结
主动阅读,是学习者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去学习,我关注什么我就去学习什么。
阅读本身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所以如果一本书提供的是学习资源,我只需要选择性阅读当下对我有用的就行了。
这就是很多大神一年读100本书的奥秘:
学会检视阅读,关注自己的需求,用20%的时间去获取80%对自己重要的信息。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