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理想谁都了不起。你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万一实现了呢?
问题是只有万分之一的人实现了,还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人没有实现呢。

朱棣是幸运的万分之一,朱宸濠的是不幸的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
大明宁王朱宸濠也是有理想的,而且理想很大——当皇帝。具体点说,他要推翻朱厚照,自己上位。按辈份说,朱宸濠是朱元璋的五世孙,朱厚是照是朱元璋的八世孙。他所以,宁王朱宸濠是朱厚照的爷字辈。
大明宁王朱宸濠的前世今生
皇家没有亲情——这是历史反复验证的事实。宁王想推翻皇帝其实也没有什么意外的。

朱元璋的后代都开枝散叶那么多年了,人多了自然就没有那么亲近了。更何况皇族呢,都是一群铁石心肠的主。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昌,老死不相往来,那有哪么浓厚的感情基础。
两家毕竟是一个祖宗——朱元璋。前几代至少还是同一个爹呢。
这就得说到朱棣和朱权,他俩有个共同的爹——朱元璋。朱棣是老四,朱权是老十七。
皇帝朱厚照是朱棣的后代,宁王朱宸濠是第一代宁王朱权的后代。
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子们都封作番王。朱棣封地在北京,称为燕王;朱权封地在赤峰的大宁城(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宁城县)。
本来各地的番王是不能有军队的,但是可以有卫队,卫队不能超过15000人。规定毕竟是规定,总有些实际情况比规定更复杂。
明朝建国初期,北边的元朝残余势力还没有清除干净。所以北边的番王都还承担着与蒙古作战的任务。所以番王的卫队实际上像军队一样参与打仗。人数自然也会增加。
朱棣造反时有3万多人,朱权有7万多人。
朱棣为什么要造反?
因为建文帝朱允炆要削蕃。朱棣不答应,发动靖难之役,成功上位。
本来3万人想要打败皇帝的百万大军,从北京打到南京,登基上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问题,是朱棣就是幸运。
在北边与蒙古军团打仗那么多年,练就了一身本领,游击战、闪电战,速度快,本身就是创造奇迹的主。
更重要的是,他拉上了朱权一起干翻他侄子朱允炆。
朱权本来是不愿意参加的。他是被朱棣骗上贼船的。
朱棣跑去找朱泉。哭诉说,我不想造反,我只是不想皇帝被大臣们忽悠了,所以是皇帝误会我了。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放弃一切荣华富贵,老死山林。
朱权被朱棣说动情了,准备替四哥给皇上说说好话。
朱棣说,不用你说了,不想连累你。我还是自己去解释吧。
朱权说,那好吧,一路走好,我送送你。
朱棣拉着朱权就出城了,而且越拉越远。然后,朱棣的人趁机占领了大宁城,朱权不得不入伙。
朱棣承诺朱权,事成之后,再俩平分天下。
有了朱权的加入,再加上朱棣和朱权的兵都善于机动作战,就这样把皇位夺到手了。
到了分蛋糕的时候了,朱棣却变卦了。也可以说没有变卦,谁知道当时他拉朱权入伙时的承诺是不是真的呢?又没有黑纸白字作证据,既使是有也可以作废。
朱权望眼欲穿,也没有等到朱棣分一半天下给他。
朱权说,不分一半,给块封地总是可以的吧。北边不想呆了,去南边的苏州吧。
朱棣说,不行,苏州已经有吴王了。
杭州呢?
杭州也不行,杭州经济条件好,国家要收赋税,你去当蕃王,钱岂不是要分你一大笔。
朱棣也没有赶尽杀绝,这样吧,给你四个选择:四川重庆、湖北江陵、福建建宁、江西南昌。
朱权选择了南昌,朱棣还让他叫宁王。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如果在南昌就叫南王,岂不是还要有个北王,北王不正是北京的朱棣吗?两人平起平坐,那怎么可能?所以,你还叫宁王吧。
其实,我也没有想通,朱权当时为啥不选重庆?重庆在四川盆地,虽然比不上成都平原宽敞,但是易守难攻。后代万一出个朱棣式的人物,想干一票的话,学学刘备,进可攻,退可守,干不赢也能分一杯羹。

朱权就这样带着一家老小到南昌去当宁王了。
宁王朱权在世的时候,小心谨慎,没有找事儿。
到朱权的孙子的孙子的时候,也就是第五代时,出了个朱宸濠。
朱宸濠就想不通了。凭什么欺骗我爷爷的爷爷。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朱棣还不了,朱棣的后代还。
朱宸濠就打起了皇位的主意。
这就是朱宸濠造反的理由:是朱棣欠我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