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九日上午,值高中同学聚会之际,我们师生一行六十余人踏足盱眙铁山寺公园,在饱览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这里浓郁的佛教文化。
其实,铁山寺森林公园,从名称来看,就知道它渊源于佛教铁山寺的建立,也因铁山寺而兴盛至今。
据史料记载,盱眙铁山寺始建于公元184年,始建人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盛誉。此人名唤严调,因与佛有源,自加一"佛"字,又名严佛调。
严佛调具体生卒年不详,大概生活于东汉公元117一197年间,东汉下邳国人。下邳国,西汉时为临淮郡,临淮郡下辖29个县,当时盱眙、宿迁、雎宁等县都是临淮郡治下。因此,查文献,说他是这三县的人都有,但在盱眙修建铁山寺无异议。
东汉永平十五年,临淮郡改为下邳国,为汉明帝异母弟刘英的封国,治所在今睢宁西北
严佛调师从安息(今伊朗)王子安世高,是中亚佛教小乘禅宗的传人。
佛教为我国外传宗教,自东汉桓帝年间(146-168)传入我国,首达洛阳,在传经释法的外入高僧中,首推安息王子安世高。
安世高因出生王族,是为王子,又称"安侯"。安世高自译佛经很多,在安世高影响下,严佛调自撰佛经《沙弥十慧章句》,成为"我国自撰佛经第一人"。
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自皇室而下,信佛成风,但因佛教为外入宗教,出家入佛寺严佛调首开先河。
据赵王度奏疏称:"佛,外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汉代初传其道,惟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汉人皆不出家。"
由此看来,严佛调是当时汉人出家特例,是见诸文献的"中国汉人出家第一人"。
到了东汉末年,临淮郡(下邳)成为佞佛官僚笮融的势力范围。在笮融的影响下,临淮郡成为汉代佛教流布最早最重要的区域之一,而开此佛教传布之风者首推严佛调。
东汉灵帝中平年间(公元184-189),笮融在徐州、临淮、广陵一带大兴佛寺,铸铜佛,饰金身,设斋会,一时佛教信徒达数万之众。
为弘扬佛法,严佛调于公元182年,从洛阳回到家乡临淮,在盱眙天泉湖边的山上修建铁山寺,以广传佛法。
严佛调开建自己的道场,他希望自已的开山道场能像香火一样延续下去,能如铁打的江山一样牢固,故给自己修建的寺庙定名为"铁山寺"。
严佛调开建的铁山寺是继官建白马寺之后,应为"中国民间修建的第一座寺庙"。修建历时15年,占地二、三百亩。
后来,历朝又对铁山寺进行扩建,到了大明朝万历年间,铁山寺达到鼎盛时期,占地方圆达数百亩。在天泉湖边的群山中,形成了以铁山寺为中心,龙雪寺、汪姑寺、清凉寺、龙山寺等十数座的寺庙群,时称"小九华",寺庙僧人达千余人,寺庙颂经声回荡在整个山区。
当时,这些寺庙主持多喜云游,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布中华大地,有的云游至朝鲜等外域。
这些云游各地的主持和尚们,把各地的珍稀物种带回天泉湖边的群山中,大行种植养护之风,使这些珍稀物种遍植山区,成为现在的铁山寺森林公园瑰宝。
严佛调师从安世高,但后期又与安息国来中国传教的后继者安玄渊源颇深。
汉灵帝末年,安玄以通商助汉,被汉灵帝册封为骑都尉。安玄久居中华,通汉语,因是佛教徒,便有志译经,但却无力独自完成。
而严佛调随安世高学佛,他不仅精通佛经,而且与胡僧相处日久,亦通胡语。
安玄与严佛调相识后,便结为译经对子。"都尉囗陈,严调笔受",然后再彼此切磋定稿。
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81年),严佛调与安玄合译《法镜经》两卷。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严佛调又独自翻译《古维摩经》两卷。
严佛调开创佛教译经先河,成为"中国翻译佛经第一人"。
到了晚年,严佛调怀着对佛教发源地的仰慕,他离开家乡临淮郡,前往天竺、大月氏等国,宣传他的佛家思想。
严佛调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佛教信佛的大力推崇和广泛爱戴,严佛调成为"中国境外传道第一人"。
大约在公元197年左右,严佛调积劳成疾,客死西域。
历史已成过去,严佛调已作古千年,但他在家乡留存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以铁山寺为代表的江淮佛宗兴盛至今。
不仅于此,伴随佛教的繁盛,铁山寺僧众带来的众多珍奇物种丰富了山区景观,成就了现在瑰丽的铁山寺森林公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