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479/958f3aa546d0f96c.jpg)
捡石头,不能被看作一项爱好,好像让人感觉有点不入流,甚至乎…有点“幼稚”。
捡石头这个爱好,古来有之,比如在黄州时的苏轼。李一冰老先生写的苏东坡新传里,我识得一段,原文是:
"每遇风日晴和、江面浪静的日子,他就常常独自划船到那儿去捡沙滩的细石子。这地方的细石,往往温莹如玉,有深浅红黄各色,或有细纹如人指纹者,非常可爱。自己捡拾不足,又用饼饵换取这一带孩子们所拾来的,一共搜集了二百九十又八枚,大者如枣栗,小者如芡实,用古铜盆盛起来,注入清水,色彩缤纷,苏轼称之为“怪石供”,赠予在庐山归宗寺的了元禅师,这了元即是后来的佛印和尚,他们间的缔交似即在此时期。"
温莹如玉,这大概是石头最好看的样子。
我最近在小红书上,偶遇一个叫玉门关外小石仙的人,新疆人吧,她的主业是捡石头,加工石头,卖石头,我猜的。当然,很多原石很漂亮,不用加工,有的加工成手串,也很漂亮,我更喜欢天然的原石,想起宋徽宗艮岳里的太湖石,何等美轮美奂。戈壁的石头很多,可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然,捡石头的过程,有时也会辛苦,一般能捡到石头的地方,路途都会很远吧,不过热爱的事情,辛苦一点又何妨呢?想想做这个职业也挺有意思,有点中东石油大亨的赶脚。而且啊,她还可以免费寄一小袋给我。
我想,千里迢迢,从大西北到我大湾区的这几颗石头,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呢?可能被班超摸过,被耿恭踩过,再早一点,见识过张骞的风尘仆仆和霍去病的鲜衣怒马,目睹了汉高祖被困白登山的落魄不堪,最后,静静的躺着,躺了两千年,无人问津,看风沙漫天,看云起云落,看星河璀璨,看玉门关外的商队往来,一拨又一拨,或许也看过王昭君的迎亲队伍,却不能一睹芳容,只听得轿中佳人一声轻叹;此刻她还尚不知,汉恩自浅胡恩深;千年的风沙,把它打磨的更晶莹,珠圆玉润,却没了棱角。
我以前也捡过石头,有次是在中缅边境的小溪,春与青溪长,涓涓流盈谷,我在溪水里捡了两块石头,一块像豆腐干,一块像红豆,送给朋友的小孩了。去惠州的彩虹石滩,发现一个贝壳沟,里面全是历久经年吹打上来的贝壳,我们在那挖呀挖呀挖,挖了半个小时,收获不少品种,有纯白高洁的白玉螺,还有比较常见的女巫骨螺,红口螺,扁玉螺…每个都是完整无瑕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479/ff76e80cfe7862e0.jpg)
过程很有趣,根本在于,它是和大自然亲近的过程,踏过山和大海,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独一无二的美,石头、贝壳也好,树根也罢,都有这种魔力,抚慰你我心。
喜欢山海,因为喜欢大自然的气息。石头里有什么?有大自然的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479/57e9a210cabd04a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