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策划文案、产品经理、产品运营、营销策划
#短毛猫书房#《符号学基础》早读06:撞了南墙怎么办?拆那

#短毛猫书房#《符号学基础》早读06:撞了南墙怎么办?拆那

作者: 我叫陈庆红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07:11 被阅读13次

    继续第三章补篇

    昨天接触了主体间性的哲学概念。复杂的不说,因为我也说不清楚。简单地理解就是考量不同主体间的关系,再简单点,人与人的关系。过去讲最多是人与物的关系,典型冲突是人定胜天还是顺天而行。

    主体间性,在“作为符号的观念”中扮演什么角色?

    我的假设是个人当然可以定义符号,但那只能自己用,作为交流的符号一定是主体间性的问题。

    1

    符号,雅各布逊的提法是代表一物之物。但实际上,符号在经验中只代表一个与自身有别之物,一个它所不是的东西,而且不如此不成其为符号。符号是“代表别物之物”。

    简单说,就是无法用物体自己来代表自己。它必定采用一个其他的形式,或者文字、或者绘画、乃至照片,最少也是一样手势一句话。话即声音符号也。

    2

    当我们观察任何一个对象时,心智必然首先形成一个关于这个对象的观念,“首选”的意思是逻辑上的优先,时间上同时发生。

    知者的心智,一个特定的生物学类型的认知生物的认知能力,担当了作为符号的观念的诠释项。

    约翰·迪利为什么用“一个特定的生物学类型的认知生物”这样拗口的词汇,而不直接举例说“人”或“大猩猩”?我猜测是跟后面把符号学研究范畴扩展到动物与植物有关。

    所以采取了相对精确的定义。

    我们抽取一个特殊情况来理解就是人的认知能力是观念的诠释项。人的认知能力塑造了观念所应该指向的对象。

    这个对象本身如果具备物理结构,而且通过这个结构,当时当地地作用于认知生物的物理的主体性,便实实在在地参与了心智形成此一观念,而非别的观念的确指活动。

    这种情况下,观念和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就好像温度计显示的刻度没错一样,既是物理现实(显示的刻度),也是客观的(刻度也是环境真实温度)。

    当境况发生了变化,客观的关系不再是物理的时候,它的维系三方的客观的本质存在却不变,仍然以一种超主体的方式把知者置于一个关系领域的中心,使之原则上可与另一个具备适当的心理主体性的认知生物进行沟通,后者是一个形成了一个相似观念的主题,进而生成了一个同为超主体的重叠的领域,并且因此而形成了一个主体间性的时刻。

    当我们看到真实的大象,形成对大象的观念之后,即便生活中看不到大象了,物理存在的大象不在了,但是观念形成的大象不会消失,可以带着走,我们依然能与另一个有大象观念的人沟通。这时两个人对于大象的观念形成了重叠,超越两人各自的🐘观念,即超主体。两个人的关系就是主体间性。

    沟通活动之所以可能,正是因为任何两物都能够与一个共同的第三物发生关系。

    3

    电影《寻梦环游记》有这么一个设定:人死后到另一个世界,直到没有一个人记得你,你才会彻底消失。

    在物理关系当中,关系本身方使终点成其为终点,即使后者可能是一个物质对象而能够独立存在。在客观关系当中,关系本身使得终点成其为终点,即使后者此时无需进一步的独立存在,甚至可能毫无物质性。

    无论物质存在与否,关系在,你就在。

    约翰·迪利举了一个例子:一张亡故者的照片或一尊塑像的本身存在是一个表现,一经知觉,就是你感知到它们了,这个表象便超出了物理的照片,成为一种终结于照片所拍摄的不复存在的人的认知关系的依据。

    你看到塑像,就形成了这个塑像所代表的人的印象或者就叫观念,即使这个人早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短毛猫书房#《符号学基础》早读06:撞了南墙怎么办?拆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bd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