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9期“风”专题活动]
我的母亲是地道的农村人,今年已经68岁了,在她的学生时代,基本都是半工半读的,上学半天,再下地干活半天。母亲说她那会读书就是为了让自己能识文断字,不成为一个睁眼瞎,也没有什么更远大的目标。
在那个年代母亲几姐妹在外婆的坚持下,竟然都上了高中,这是非常难得的。那个年代高考被取消了,清苦人家的孩子想通过高考来跳龙门的跳板没有了。孩子们读完高中后都是照常回到村里,跟着父辈们种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再大一些就结婚生子,平淡无奇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母亲是在21岁那年结婚的,和父亲是自由恋爱的,父亲当年还在部队当兵,所以谈的那两年他们都是通过书信沟通交流的,父亲复员回来后他们就结婚了。
母亲在外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早期是搞集体,每个人每天都要出工,赚公分,女性劳动力每月有4天时间是可以休息的,男性是没有的。一个普通得男性劳动力满分是10分一天,女性满分是8分一天,母亲永远都是得8分。即便如此,家里的粮食也是永远不够吃的。
八十年代初期,实行了田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田地下放到每家每户,家里有了土地,母亲更是没日没夜的劳作,精打细算的过日子。那个年代,村民们主要是靠卖田地里的谷子赚些钱,还有就是猪圈里的肉猪,赶在年前杀猪卖肉可以换些钱。
家里有了地,母亲开始养猪了,一头母猪和两头肉猪,三头猪的食物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母亲要分配好哪些地用来种猪食,夏天的猪食主要是红薯苗,冬天一般都是大白菜。青黄不接时,就需要孩子们去野外打猪草了,这是我童年经常干的活。红薯苗猪可以吃新鲜的,还可以晒干成红薯苗干。晾在房梁上,等到冬天,天寒地冻时就不用去野外打猪草了,直接煮红薯苗干给猪吃,同时还会搭配着红薯,红薯是给猪补充营养的。
在母亲的周密计划下,猪圈里每年的收成都是非常不错的,我家的母猪两年可以下崽三窝,周围的邻居都早早就来找母亲预订小猪仔,都说我家的小猪仔健壮,长得又快。
在农活不是很忙的时候,母亲还纺纱线,这个活儿在我们那儿是非常传统的女工,历史悠久,用苎麻纺纱线,然后再织成夏布,可以做服装。纺纱线这个活,母亲做得非常麻溜,又快又好,邻居们无一不赞叹的。我们小时候也学习过,放假的时候我们几姐妹也跟着母亲一起做。纺纱的手工做得好,还是可以赚些家用钱的,家里的柴米油盐日常开支都能靠着纺纱解决。
除此之外,母亲还会织毛衣,各种带花纹的,看到有时髦的图案花纹就会去研究,然后回来自己琢磨着织。家里有5个孩子,每人一件毛衣都得织到什么时候,所以母亲就教我们姐妹几个一起帮忙织,和她坐一起织,她随时指点哪里要添针,哪里要收边缩针。就这样,家里每个孩子的过冬毛衣都是充足的。
还有一个值得提及的是,我们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鞋垫,这在当年来说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事情,通常只有大人们才有鞋垫的,几乎少有人会给孩子置办的。母亲在早年就努力攒钱早早就买了一台缝纫机,缝纫机帮忙不少。母亲会用平日里收集的一些布头和破旧的衣服,先做成鞋垫的模子,再用缝纫机打圈裁线,一双双鞋垫就出炉了,还有我们小时候的衣服多数也是出自母亲的手。
母亲还是一个非常体面讲究的人,她还会把自己的体面融入到孩子身上。从记事起,每年冬天母亲都会给每个孩子买一瓶百雀羚,小小的圆圆的扁扁的铁瓶子,省着用,一个冬天基本能搞定的,这样小脸蛋也就不会皴裂了,这些是童年时期其他小伙伴所没有的。
每当说起过往,母亲都会给我们讲很多关于自己小时候的事,外婆是怎么做的,如何持家的,一一都讲给我们听。她继承了外婆的贤惠和智慧,持家有度,教子有方,家里家外都打理得妥妥贴贴的,像极了外婆。
我知道母亲也希望我们能继续传承下去。勤俭持家的家风,让我们祖祖辈辈都受益无穷。这是外婆和母亲一辈子都在信奉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帮助她们一步步走出了艰难困苦的岁月。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我也秉持着勤俭持家的家风,也一样可以帮助我的小家走出困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