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上有这样的一个话题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可是到了初中,却慢慢开始下滑了?而有的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一般,到了初中,却像是吃了智慧药一样,成绩蹭蹭上涨?
这样的现象虽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引起的,但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孩子的思维模式是否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情更能够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在困难面前更不容易放弃,更容易寻求帮助,更愿意去努力达成长远的目标。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01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大家肯定有所了解。也知道了,夸孩子的时候,要夸孩子努力。不能总是夸“你真棒!”“你真厉害!”之类的话。
虽然夸孩子努力的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有的人实施起来,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一次去超市的时候,儿子要去超市的游乐场玩。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特别会夸孩子努力的妈妈。
她家的孩子跟我儿子差不多大,都在三周岁左右。每当她的孩子做一个什么大动作的时候,她都会很大声地夸一句,“宝贝儿,你真努力!”
比如,孩子从滑梯上滑下来的时候,爬上小汽车的时候,拿海洋球打地鼠的时候……
这些,孩子无需挑战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在我看来是不需要夸奖的。可是,在她那儿都变成了惊天动地的“努力”。
这种夸奖真的有一种依葫芦画瓢的感觉。
孩子并不是时时都需要夸奖。孩子需要的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高质量的夸奖。
打个比方,可以用类似这样的说法。
“宝贝,今天的这个滑梯比之前你滑过的都要高很多,但你还是很勇敢的爬上来了。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宝贝,虽然之前好多次都失败了,但你还是用自己的努力打到了地鼠,好棒!”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头猪好好被夸奖一番,它就能爬上树去。
有技巧的夸奖不仅会让孩子开心,还会激发孩子无限的潜能。
一开始,这样的夸奖家长可能不太习惯,而且,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述。没关系,相信你自己,可以做到的!就像你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一样!
02
当孩子遭遇失败而气馁的时候,大家可能已经熟悉这样的套路了:先和孩子共情,然后再鼓励孩子。
通常大家的先共情再鼓励模式是这样的。
“我知道,这次考试没考好,你很难过。没关系,你下次努力一点就好了。”
“老师表扬了其他人,没有表扬你,你觉得很失落。没关系,你下次表现好一点,老师就会表扬啦!”
……
这样子的先共情再鼓励方式,真的有效吗?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同事们都涨工资了,但是就你没涨。这个时候,你老公说,“别人涨工资了你没涨,我知道你很难过。不过,没关系,你以后工作再认真一点,也会涨的。”
你会不会觉得这些都是废话,而且还很烦人。
同理,孩子也会这么觉得,他们甚至还会认为你不了解他们。
那怎样的共情才会起到作用,怎样的鼓励才会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
我觉得,可以这样表达。
“这次考试没考好,你很难过,妈妈理解你。如果可以,妈妈愿意和你一起来看看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做错?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
“今天老师表扬了其他同学没有表扬你,妈妈感受到了你的失落。如果你愿意,妈妈可以和你一起分析一下,老师为什么会表扬其他同学?其他同学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下次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你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还可以做的更好?”
……
这样的共情和鼓励方式,可能更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同。而且,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戴尔·卡耐基 在《人性的弱点》说过: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励你的人,这对于你日后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响。
03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不仅仅是在于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之中。这些行为最好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
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就要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意识的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变成成长型的思维方式。
《大卫,不可以》系列的绘本,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记得刚把绘本买回来的那一阵,孩子经常模仿大卫的样子,然后对我说,妈妈你快说不可以!
我哭笑不得。心想,这绘本真是徒有虚名,根本就是教孩子学会捣乱的嘛!居然还能得奖!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在说了很多“不可以”之后,孩子还是继续玩得乐此不疲,而我却愈发郁闷。于是,干脆把绘本给收起来了。
后来一天,孩子从箱子里面把绘本翻出来了,抱着绘本找他爸爸给他讲。
“咦?大卫在做什么呀?”
“大卫在拿柜子上的小熊罐子。”
“哦,那他站在哪里拿的呢?”
“椅子上。”
“那妈妈为什么要说不可以呢?”
“因为这样很危险。”
“那该怎么办呢?”
“可以喊妈妈帮忙!”
“嗯。不错。还可以怎么办呢?”
“还可以喊爸爸帮忙!”
“对!但是,如果爸爸妈妈都不在这,怎么办呢?”
“那,那就把椅子往前挪一挪,靠近柜子就可以拿到了。”
“不错!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
我看着他们父子俩看绘本的方式,若有所思。之前,我一直是按照绘本的内容,原原本本的给孩子讲,即使是拓展内容,也只限于画面里有的内容。像这样子启发式的拓展,却是从未有过的。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卫系列的绘本会得奖。原来不是绘本不好,而是我的思维没有跟得上。
育儿就是一个育己的过程。希望孩子优秀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要迈着愉快的步伐,和孩子一起前进。
最后,用高铭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一段话共勉:思维真的是限制我们的一堵墙吗?世界到底有多大?——在墙的另一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