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学习、教育读书历史有意思
晨读:《资治通鉴》[298]京兆尹王章之死 ——被太后控制的皇上

晨读:《资治通鉴》[298]京兆尹王章之死 ——被太后控制的皇上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09:02 被阅读21次

    [白话文]

    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

    当时,大将军王凤掌握朝廷大权,成帝谦让软弱,没有实权。

    成帝身边的侍臣,曾向他推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幼子刘歆,说他博学卓识有奇才。成帝召见刘歆,刘歆为他诵读诗赋。成帝非常喜欢他,想任命他为中常侍,命左右取来中常侍的衣冠,正准备行拜官礼时,左右侍从之人都说:“还没有让大将军知道。”成帝说:“这是小事,何必通报大将军!”左右之人叩头力争,于是成帝便告诉了王凤。王凤认为不可以,此事便作罢。

    王氏子弟全都当上卿、大夫、侍中、诸曹,分别占据显官要职,达官显贵充满朝廷。

    杜钦见王凤过于专权,告诫他说:“我希望将军采取周公的谦恭谨慎态度,减少穰侯魏冉的威风,放弃武安侯田蚡的贪欲,不要使范睢之流得以从中挑拨离间!”王凤不听。 

    [点评]

    王凤权倾一时,飞扬跋扈,按照规律,其归宿就算不是满门抄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是这回,智囊杜钦的担心多余了,因为,王氏家族出了个人物,三十年后夺了刘家江山,这样,老王家躲过了灭门之祸。

    这时,成帝没有继嗣,身体又常患病。定陶王刘康来朝见,太后与成帝禀承先帝的遗愿,待他十分优厚,给予的赏赐是其他诸侯王的十倍,对当初夺嫡之事,也不存丝毫责问。成帝把他留在京师,不让他归国,还对他说:“我没有儿子,人命无常,不必避讳,一旦有别的变化,将再也看不见你了。你就长期留在京师,随侍在我身边吧!”后来,成帝病情渐渐减轻,刘康于是留居在封国驻京府邸,日夜进宫服侍成帝,成帝对他十分亲近看重。

    [点评]

    刘骜年近三十,还是没有继承人,因此对这个亲弟弟还是比较看重的,应该是从内心深处想把帝位传给刘康。可惜的是,这个刘康,没有当皇帝的命,他比刘骜死得还早!

    大将军王凤对刘康留居京师感到不方便,恰好发生日食,王凤就乘机说:“发生日食,是阴气过盛的征象。定陶王虽亲,按礼应当在自己的封国当藩王。如今留在京师侍奉天子,是不正常的,因此天现异象发出警告。陛下应遣送定陶王返回封国!”成帝无法违抗王凤,只好同意。刘康辞行,成帝和他相对流泪而别。

    [点评]

    刘康逗留在京城,大将军王凤很不爽。不但不爽,甚至不安。如果刘康上位,王氏家族势必完蛋。因此,王凤一定会动用一切手段阻止刘骜让位给刘康。刘骜一如既往地没能扛住舅舅的压力,只好让刘康回国。

    王章一向刚直敢言,他虽由王凤举荐,但不赞成王凤专权,不亲近依附王凤。他上密封奏书说:“发生日食,都应归咎于王凤专权,蒙蔽主上。”

    成帝召见王章,进一步询问。

    王章回答说:

    “上天行事,耳聪目明,保佑善良,惩罚邪恶,用祥瑞或灾异作为效验的征兆。如今陛下因为没有亲子,而召见亲近定陶王,这是为了承接宗庙,以朝廷为重,上顺天意,下安民心,这是正确的决定和善事,上天应当报以祥瑞,怎么会招致灾异!灾异的发生,是因为大臣专权的缘故。现在听说大将军错将日食的发生归咎于定陶王,建议遣送他回封国。假如是想使天子在上面孤立,而由他专擅朝政,以便实现私欲,那他就不是忠臣了。而且发生日食,是阴气侵抑阳气,应归咎于臣下专权而压抑君王。如今大小政事都由王凤决定,天子连手都没有举过一次,王凤不从内心反省自责,反而归咎于善良的人,把定陶王排挤到远方。”

    [点评]

    有趣的是:同样的日食,王凤与王章的解释却完全相反,说明日食是自然现象它本身没有说明任何事,是人在拿他整事。

    “而且王凤诬陷欺骗不忠之事,不止一件。前丞相、乐昌侯王商,本是先帝的亲戚,品行敦厚,威望很高,历任将相,是朝廷栋梁之臣。他坚持正义,不肯违心地屈膝追随王凤。最后被王凤用闺房阴私之事而致罪罢黜,忧伤而死,百姓都怜惜他。”

    “又如,王凤明知他小妾的妹妹张美人已嫁过人,按礼不适宜上配至尊的皇帝,王凤却托言张美人适宜生男孩,将她献入后宫,用不正当的手段为小妾的妹妹谋取私利。然而,听说到现在张美人也未曾怀孕。而且,即使是羌人、胡人,还要杀死头胎婴儿,以洗女人的肠肚,使未来所生之子血统纯正。何况是天子,怎能亲近已嫁过人的女子!”

    “以上所说的三件都是大事,是陛下亲眼所见到的,根据这些,足以推知其余和另外那些所看不到的事情。陛下不可让王凤长期主持朝政,应让他退官回到府第,另选忠诚贤能的人代替他!”

    自从因王凤的弹劾,王商被罢黜,到后来遣送定陶王归国,成帝心里一直郁愤不平,此时听了王章的话,有所感触而醒悟,打算采纳他的建议。

    成帝对王章说:“若不是京兆尹直言,我听不到理政大计。况且只有贤能者才了解贤能者,请你试为朕找一位能够辅政的人。”

    于是王章再上密封奏书,举荐信都王刘兴的舅父、琅邪太守冯野王,说他忠诚正直,又富于谋略。成帝从当太子时,就多次听说冯野王的声名,于是准备依靠他代替王凤。

    王章每次进见,成帝都命左右随从退出。但当时太后堂弟之子、侍中王音独自窃听,全部了解王章谈话的内容,并报告了王凤。王凤听了甚为忧虑恐惧。杜钦劝王凤搬出大将军府,回到原来的侯府,上书请求辞职退休,措词十分哀痛。太后闻讯,为王凤流下眼泪,不肯进食。成帝从小就亲近倚靠王凤,不忍心罢黜他,就下诏以礼安抚,勉强他继续任职。于是王凤复行视事。

    [点评]

    不是王凤厉害,而是他的妹妹、皇帝的老妈皇后王政君护着他。

    成帝让尚书弹劾王章,说:“王章明知冯野王先前因为是诸侯王的舅父,而外放补官,而却因私心,违制推荐,想让他在朝中任职,以阿谀攀附诸侯。又明知张美人已入宫侍奉皇帝,却狂妄地引述羌胡杀子洗肠的风俗,这不是所应说的话。”

    把王章交付司法官吏处理。廷尉说成是大逆罪,认为:“把皇帝比做羌胡蛮族,想使皇上绝嗣,背叛天子,私心为定陶王打算。”王章终于死在狱中,妻子儿女流放到合浦。

    从此,公卿见到王凤,都侧目而视。

    冯野王恐惧不自安,就得了疾病。病假满三个月后,成帝批准他带职养病,他就跟妻子回到故乡杜陵就医。

    大将军王凤暗示御史中丞弹劾他说:“冯野王被皇上赐准带职养病,却私自趁便拿着虎符越过郡界回家,犯了奉诏不敬之罪。”

    杜钦给王凤上书说:“官秩为二千石的官员得了病,被批准带职养病而就此回家的,有前例可鉴。法令中并没有不许离郡的条文。经传上说:‘拿不准该不该赏赐的,姑且给予赏赐。’目的在于广施恩德,勉励有功之人。还说:‘拿不准该不该惩罚的,姑且赦免。’目的在于谨慎刑罚,免生差错。现在,不顾法令和前例,而以不敬的法条治罪,完全违背了‘拿不准该不该惩罚的,姑且赦免’的古训。即使认为二千石的高级官员管辖千里之地,负有军事上的重任,不应轻易离开辖郡,准备制定律条作为以后的法令,那么冯野王的罪过也在新的条文制定之前。刑罚和赏赐,关系朝廷的重大信誉,不可不慎重!”

    王凤不听,竟然罢免了冯野王的官职。

    当时百姓多觉得王章冤枉,而讥议朝廷。杜钦希望能补救其过,又对王凤说:“京兆尹王章,处理得机密,京师的人都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什么罪,更何况全国其他地方。恐怕天下人不知道王章确实有罪,而误以为他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那就堵塞了谏争之原,损害了皇上宽厚英明之德。我认为应该就王章的事,举用敢直言极谏的人,加上现任的郎和从官,让他们畅所欲言,比以前更加宽松,以明示四方,让天下人都知道主上圣明,不会因言获罪。如此,则流言自然平息,疑惑自然消释。”王凤向皇上汇报,执行杜钦的策略。

    胡三省注:

    杜钦之罪,甚于谷永,因为他替王凤文饰过失。

    [点评]

    成帝的悲剧,是一个心理学故事,他就是一个被母亲控制的孩子,一生都没有成年。王章一上奏,王凤就恐惧请辞,可见王凤并没有力量对抗皇上。从王凤处理政事来看,他也是个没见识没主意的人,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但是,太后一哭泣绝食,皇上就投降了。然后王凤就开始肆意报复,而皇上呢,也彻底投靠王凤,指使尚书弹劾,处死王章,甚至都不用王凤动嘴,而是皇上迅速给舅舅交上的投名状!

    太后王政君呢?她控制皇上,一心要让自己娘家的势力最大化,这是她保护自己权位的本能。但是,她的不幸,是她活得太长,亲眼看见自己断送了自己子孙的江山,落入王莽之手。那时候,她才知道后来武则天知道的简单道理——儿子比外甥亲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资治通鉴》[298]京兆尹王章之死 ——被太后控制的皇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ew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