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尊享会员文章集合简书汇【好文共赏】
《发现母亲》丨你知道什么是潜教育吗?

《发现母亲》丨你知道什么是潜教育吗?

作者: 達士通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01:49 被阅读2次

    《发现母亲》是一部母亲教育著作,作者王东华是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这本书据出版至今已有20年时间,其内容极具前瞻性,当我读完序言部分,就让我产生了深度的思考。

    以下,我将本书的主要观点和自己的思考进行总结,分多篇文字与大家分享。


    显教育与潜教育


    谈到家庭教育,我们往往把重心放在了教上,教孩子学古诗、学英语、学绘画、学各种技能,这些被我们认为是显教育;然而对于婴幼儿的教育上,往往重心并不应该是“教”,而是“做”。

    幼儿的思维能力薄弱,因而父母如何“做”比父母如何“教”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有个词教“耳濡目染”,往往孩子长大后的一些认知模式和生活习惯都是从这四个字中而来,我们的行为模式或多或少都带着自己父母的影子。

    这些都是来自“做”的教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面对特定的事情,我们是如何反应。

    在我们的观念里,教育和学习,在时间维度上,并不对等。怎么理解呢?

    我们往往将陪孩子学习、教授知识和技能、和孩子讲道理的过程理解为教育,但是对于孩子而言,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如果我们仔细的将陪伴孩子的时间进行切割和计算,我们会发现,我们认为的教育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更多的时间其实是留给我们“做”的,然而孩子却一直在学。

    潜教育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我们通过做好自己,来给孩子进行的更加有效的教育。

    什么是公育化的社会?


    我们了解潜教育的概念后,自然能发现,如果对于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他们面对的所有环境都会给他们带来影响。

    潜教育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引出了的公育的概念。

    对于孩子而言,社会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他们的课堂,任何一个公民都是他们的师长,任何一次事件都是他们的课案,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对他们的示范,任何一部影视都是对他们的教化,任何一种图书都是对他们的启发。

    因此,全社会都应该提高育儿意识、父母意识、教育意识。

    这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一环。

    当我们无意间碰到一个陌生小孩时,我们的角色就变为了他们的老师;当我们给身边的孩子多带去一些温暖的笑意时,他们的内心便会多一丝阳光。

    育儿不仅仅是父母的事情,更是我们所有人需要学习的技能,这是一份社会责任。

    到底什么造就了人才


    先问一个问题。

    人的智商、才干、潜能的大小到底是天生遗传的影响因素大,还是后天勤奋努力的作用大呢?

    对于前者,我们认为是唯心主义,而对于后者,我们认为是唯物主义。

    这时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前者,让我们有点悲观,似乎普通人就无法养育出有才干的子女,而后者也并不一定站得住脚,我们总能发现很多人再怎么努力,也会到达自己的天花板。

    而第三种观点却一下让我们豁然开朗,那就是所谓的天才和良好的早期教育密不可分。

    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先天遗传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让后天勤奋更加有效。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曾领导了一个小组对美国120名最有成就的钢琴家、运动员、雕塑家、数学家进行了5年的调查研究。研究人员走访了这些接触任务的家庭和教师。

    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人的父母几乎全都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了音乐、体育和学习,尽管这些父母们本人并不是这些领域的杰出者。

    正因为这样,布鲁姆认为天资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并不大,早期良好的教育才是关键。

    早期教育要注意些什么?


    随着信息互联网的发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父母所注意,整个商业社会更是将这种理念强制性的灌输到我们的大脑之中。

    各种早教组织层出不穷,对于儿童早期的教育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王东华教授通过人的成长三棱锥理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人的成长是由智力、意志、品德、气概这四个主要方面构成,智力决定了大脑的使用状况,意志是指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方面的表现,品德构成人的社会素质,气概是人的综合素质。

    从重要性的角度来排序,气概最重要,品德次之,随后是意志与智力。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神童却并不一定有成就,说得就是虽然早期的智力教育做得很好,但是其他的教育缺失,最终孩子并不能成才。

    意志力涵盖了有关性格、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耐挫力便是一种意志力的体现,耐挫力低的孩子尽管可能拥有不低的智力,但是遇事会轻易放弃,自然在很多时候总与成功失之交臂。

    气概是一种自我期望,拥有了强烈的自我期望的孩子更接近成功。自我期望低的孩子容易安于现状。气概往往产生于7到14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产生了对生与死的认知,灵魂与肉体开始搏斗,在这个过程中,便能决定自己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这个世界上。

    总结


    我们通常认为的教育,更多只是对于智力的影响,而对于意志、品德、气概的塑造,更多是通过潜教育来完成。潜教育对于我们每个父母而言要求更高,我们需要从生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为好人,处好事,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对于国家的未来而言,公育化社会的概念是需要深入人心的,潜教育的思想需要社会的每个个体共同来履行,当社会整体的认知水准达到一定的程度,孩子们才更有发展空间。

    造就人才的关键不是遗传基因,也不是后天努力,而是早期的教育工作,当我们从气概、品德、意志、智力这四个方面综合给孩子进行教育时,孩子未来成功的概率将极大的提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现母亲》丨你知道什么是潜教育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ga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