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随笔精选录散文随笔散文
「229」杂文随笔——慈寿寺古塔

「229」杂文随笔——慈寿寺古塔

作者: 青山如黛散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22:05 被阅读2次

    每次都坐三三四路汽车回家,途经车道沟大桥时就会看到昆玉河畔的一座古塔,脑海中萦绕着马增芬老师演唱的西河大鼓玲珑塔的声音“玲珑塔唻,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一个铙钹一口磬,一个木鱼一盏灯,一个金钟整四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塔第二层·······”此鼓曲唱的就是慈寿寺的永安万寿宝塔,如今这座我小时候看过多次被菜地包围玲珑塔经过修建成为了一座供人休息娱乐的公园,昔日的菜地盖起了高楼成为一个居民小区。

    当我站在古塔下的石板路上抬着头仰望着这座幸免于难的高大古塔,蓝天白云下几百年前修建的“永安万寿塔”虽然有些沧桑之感,却依然展现着它的雄浑与秀美,屹立在碧水流淌的昆玉河畔,而大明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出资修建的万寿寺早已没有了一丁点儿踪迹。坊间传闻:永安万寿塔是仿天宁寺塔而建,猛然一看几乎是一模一样细看之下还是有所区别的。史料记载:慈寿寺属于前塔后庙的建筑格局。

    据《日下旧闻考》记,“慈寿寺去阜成门八里,圣母慈圣皇太后出资所建,经始于万历四年,成于万历六年······慈圣皇太后为穆考存冥址,神宗祈嗣,寺成赐名慈寿寺······有永安万寿塔,塔十三级,高耸入云中。”清乾隆二十二年下旨修葺慈寿寺和永安万寿塔,并为慈寿寺题联“智珠朗映光明藏,意蕊常舒欢喜园”明末此古寺逐渐衰败,清末光绪年间毁于一场大火。

    倾圮后的慈寿寺几乎没有留下有价值的文物,再加上几十年的战乱只遗留下一座密檐实心八角十三层的古塔和两款明代的碑刻,一块石碑上刻着紫竹观音像,一块石碑上刻着鱼篮观音像。历经几百年后石碑上的画像有些风化,依然可以看出哪些流畅柔美的线条将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端庄的法相刻画的栩栩如生。

    永安万寿塔是一座密檐实心塔,一座装饰华丽的塔,有如此众多装饰的古塔在中国是唯一的一座。底层的须弥座台上雕刻着精美的莲花瓣,上部雕刻着笙、箫、琴、瑟等古代乐器,虽然有些风化依然掩饰不住昔日的精美绝伦,古塔上雕窗两侧的金刚力士历经多年风霜雨雪的侵蚀风化严重破败不堪已然露出了糟朽的木芯。透过残存的部分我的脑海中已经有了昔日护法金刚身着彩色黄华丽的衣胄的法相,体格健壮高大威猛双目圆睁的护法金刚随时就会和妖魔厮杀在一起。

    玲珑塔塔顶有镏金莲珠塔刹,立于塔下仰望玲珑塔逐层密檐缓缓上收,檐下有砖雕斗拱支护异常稳固美丽,遮而不露直到塔顶。寺庙被烧毁之前,此密檐塔的檐角之上共挂有三千多个铜铃主要是为了驱邪、三千余枚铜铃在清风的吹动之下产生不同的变化,这微弱的变化能发出不同的声响,立于塔下聆听铜铃清脆悦耳何等惬意。可惜我看到的只是一座塔,铜铃早就被人盗走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塔,一座没有一枚铜铃的古塔。

    坊间传闻:云居寺的静琬大师于隋大业七年得到皇帝御赐的三枚佛舍利,以表彰其凿石刻经的伟大业绩,出于安全的考虑静琬大师把佛舍利藏了起来。九百年后,一个名叫达观真可的高僧膜拜云居寺,到打扫雷音洞时发现了佛舍利。一条爆炸性新闻,消息很快传到笃信佛教的李太后耳中,太后自诩九莲菩萨转世,派宫人到云居寺请来舍利到宫中瞻仰,结果是刘备借荆州。

    寺庙里的主持这个急呀,屡派僧人前去催还,两个多月后李太后做了三个玉涵把佛舍利装了进去还给了云居寺,主持又把佛舍利给藏了起来。一九八一年云居寺的工作人员再一次清扫雷音洞时又发现佛舍利,时间又跨越了四百余年,当工作人员打开玉涵后是大吃一惊,史书记载的三颗佛舍利变成二颗。有人说李太后把佛舍利放在永安万寿塔的地宫中,也有人说随李太后下葬了,如今那一颗佛舍利究竟在何处无人知晓也就成了千古之迷。

    辛卯年十一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一个老北京人的回忆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29」杂文随笔——慈寿寺古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rm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