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没有听到雄鸡啼鸣的声音了,但今天早上,我竟然再次听到了。在老家西马村的小楼上,我分明听到雄鸡啼鸣之声就在耳畔,不远处,高速公路上的车辆疾驰之音,也不时传来,在西马村万籁俱静的黎明中,格外清晰。楼下,是父母的卧室,厦子屋,是弟弟的房间。我与弟弟一起,陪着父母,感觉特别心安。昨晚九点入睡,一觉睡到自然醒,竟然闻到鸡鸣之声,看一眼手表,五点多钟,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只是,我没有闻鸡起舞,而是思绪万千。
昨天,我计划好回到我的家乡西马村的。因为,母亲今天还需要到医院颈动脉注射,我提前向母亲告知了。下午五点半下班,我换下工装,稍微整理一下办公场所,就驱车回家。父亲打电话,问我何时到家,让我捎6块钱馍,自家4块钱,还要给邻家2块钱的。父亲此处所说的馍,就是蒸馍,白蒸馍,大名馒头也。
我不知道是不是晚上要吃的馒头,怕误了家人的饭点,就急急启程赶路。不巧的是,洛阳限行,从涧西回家,只有几条路可以通行,并且都是大道,不知道哪里有馒头可买?
青岛路南段有村子路口,我停车去看,没有发现有卖馒头的摊位。我就继续跨过瀛洲桥去新区,但瀛洲桥竟然严重堵车。昨日学府街一段路封闭施工,瀛洲桥的压力骤然增加,加上周五的下班高峰,洛河上的瀛洲桥变成一条汽车蜿蜒的巨龙了。心急也没有办法,只好电话告知父亲,堵车,回家要晚一些了。父亲安慰我,不着急,路上慢点开,注意安全。
随遇而安吧,我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慢慢随着车流前行。我特别留意路边,看有没有卖馒头的摊位。
馒头,是洛阳家庭最常见的主食。洛阳有上好的冬小麦,洛阳多家面粉厂出产高筋面,用洛阳面粉制作的馒头,松软发虚,揭开有层,吃到嘴里,细细咀嚼,还有甜味盈口,麦香盈鼻。无需加糖,大火蒸出来的馍,已经香甜,没有油炸之油腻,非常健康,是洛阳家家户户皆离不了的主食,比之西方之面包经济实惠太多,还要健康的多。只是,现在家家户户生活节奏加快,都想吃新鲜的馒头,而洛阳城乡有专业蒸馍房,很多家也省事,直接买了蒸馍来吃,不想再麻烦自己蒸馍。
我记忆中,味道最美的馒头,是我上育红班时所吃的那个馒头了。育红班,就是村子里的公办幼儿园大班。当时,村里大队用东方红履带拖拉机耕地,村里给拖拉机手专门蒸白蒸馍。或许是多蒸了一些,就把多余的拿到育红班,犒劳我们这些闺女娃子们了,也是大人对下一代的爱心。当年,能吃到白面馒头,绝对是幸福的事情。所以,当每个孩子拿到半个馒头,大家高兴极了,直接拿到手里,就吃到肚里,根本没有考虑过去洗手讲卫生的繁文缛节,但是,农村娃的皮实足以抵抗侵害的。半个热气腾腾白馒头的记忆,挥之不去,成为我对洛阳馒头最美的回忆。
车过了瀛洲桥,车流分开,我直奔关林路,然后顺着关林路到前行,一路观望,看尽洛阳夜色,难觅馒头摊的踪迹。毕竟不熟,馒头摊大多在居民密集区,或者超市,或者菜市场才有,大路边,不常见的。
怕误了父亲的交代,我还是直接拐到关林红旗巷附近,我知道那里有馒头摊位的。沿路慢行,真的就看到一个老妇人在卖馒头,两个一袋,四个一袋,都用食品袋装好了。
我临时停车过去,问了老人要馍,老人起身给我拿袋子装了6块钱的馒头。寒冬里,凛冽的风中,老人用手拿塑料袋时,双手明显有些僵硬,手指配合不协调。生活不易,这个如我母亲一般的老人,令我心生怜意,也有十分之敬意。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给这个社会创造者价值。劳动伟大,劳动光荣。
晚上八点,我才回到家,路上花费两个小时有余。父母的卧室,也是客厅,有一位乡邻婶婶在座。她看我回来,说了一句“好孩子,回来了”,和我父母打了招呼,拿了馒头离去。
我很庆幸,幸亏我把父亲的指令圆满完成了。否则,我空手而归,一定会让父母失望,更会让乡亲失望的。
曹会智 2018年12月15日写于洛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