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有毒

作者: 喳西 | 来源:发表于2016-11-03 21:54 被阅读182次

    01

    跟“鸡汤”并立于世的,好像就是“干货”了。特别对那些急于求成的人来说,“别跟我扯长篇大论,我要干货!干货!”他们不关心你的理论系统,不关心你的条件设置,只在乎一点:

    如何短期有效地完成他的目标任务。

    对他们来说,“短期”和“有效”才是他们追逐干货的原动力,逻辑?分析?别逗了,他们可没时间听你的长篇大论。

    因为自身的运营工作,我也曾追逐过干货,也曾在网上下载各式各样的PPT和演讲视频,看老师们在屏幕的另一端滔滔不绝,韬奋激昂。仿佛天底下就没有什么难事,什么复杂的问题用他的办法都可以迎刃而解。

    可问题是,当你真正用他的办法去施行的时候,你发现效果并没有你想得那么好。这时候是不是就开始怀疑自己了?是不是在想,是自己水平不行,为什么大家都听老师的课,好像就只有我不行呢?

    举个典型例子,我所在的部门,去年赶上互联网热的尾巴,开了一个淘宝店。在领导的指示下,所有人都投入了电子商务的浪潮,期间讨论产品,规划产品线,包装设计,广告文案事无巨细,大家都因为一项可期的项目而干的热火朝天。

    并且还找了许多免费的分享课程,给大家分享“干货”,比如“七天破0”,一个月破“十万销量”。而大部分分享视频来说,全程几个小时啰啰嗦嗦,互动费了半小时,产品介绍了半小时,规则介绍了半小时,最后再告诉你一个辅助开店软件,教你使用方法。

    02

    这就是“干货”?

    我干巴巴地听了两三个小时的课程,又做了几页纸的笔记,你告诉我去下个软件,然后用软件来分析就可以了?

    更可乐的是,这个分享的“老师”信誓旦旦的告诉“我们”,这个软件可以提供大家免费试用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就开始收费了。听完他这句话,当时的我只有一种想法:你大爷!

    说到那些分享视频,我后来又看了另外一篇相关文章。

    文章详细分析了产品选择、市场和目标用户,搜罗了最详细的数据,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交叉对比分析,提出了一套还算稳妥的产品定位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关注者却寥寥无几。我刚刚翻了一下,18个阅读,2个评论,其中一个是“666666”,还有一个是“看不懂”。

    看到这个评论我才明白,真正的“干货”,是看不懂的。

    事实证明,网上各类所谓的干货,不靠谱的程度就像完事儿后男人的承诺,听着像回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干货的重灾区,还出现在各种公众号、自媒体上,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一个比一个酷炫。譬如《我是怎么做到一个月三十万粉丝》、《如何三天挣一百万》、《一个成功产品经理的基本素养》……种种类似这样“干货十足”的文章,充斥在各个角落。

    最可笑的是没什么工作社会经验的学生看看也就算了,不少上了几年班的“老江湖”也趋之若鹜,在他们看来,只要学到了别人传授的“干货”,升职加薪,开公司,搂小蜜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大家追求的干货,充其量只是毫无含金量的小技巧。

    03

    也不是说这些小技巧不重要,微博上有个专门分享EXCLE制表技巧的微博,基本上囊括了一个上班族,能碰到的所有EXCLE问题,包括如何设计,如何简化运算,和一些软件上冷门功能。

    但是小技巧,你能学会,表示别人也能学会,比如PS的快捷键,比如推送文章的排版样式,只需多用几次,就能熟练掌握。真正核心的反而是那些大多数人都不会的。

    而所谓有用的“干货”,他一定是具有极强针对性的。

    比方说我想做公众号,虽然能写一些文章,但是不知道怎么把他们做起来。

    如果去看流行的“干货”,一定是教我怎么排版,怎么配图,怎么取标题。但就我观察的“大V”来看,这都是些个摆不上台面的旁门左道,也许一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绝对做不长久。

    写文章,一定是多读,多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谁都不会去真的读三百首唐诗。大家都太着急,太慌张,恨不得马上就作出千古名篇,永垂不朽。

    最近在看一部纪录片,叫做《大国工匠》。这中间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给火箭做固体燃料削切的工人。工作看似简单,只要一刀一刀把燃料切下来就行了,但只要力度和速度稍有控制不好,燃料会立马爆炸,尸骨无存。

    你说干货,无非就是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力度,一个什么样的速度。但最终到手上的功夫,哪个不是日以继夜的联系得来。如果轻易让人学了去,那这样手艺,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04

    真正的干货,恰恰是最随手可得的——教材。

    就是那种你翻了几页就昏昏欲睡的教材,就像英文课本,就像财会报表。他没有网络小说般精彩,也没有心灵鸡汤通俗易懂,但绝对诚意满满,对自己的积累有绝对帮助。

    我朋友去面试了一家4A广告公司,想做文案策划。面试官一共问了两个问题。

    一、去年the one show的“金铅笔”是哪个广告

    二、说一个你心中最好的广告文案,不超过15个字

    结果呢,当然是被刷下来了。他以为只要文字功底好,只要有脑洞,就能写出好文案。他从来没想过,一个好的广告文案策划,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这时候他才知道,为什么书店里的策划书籍有那么贵,为什么资深策划的薪水那么高。还有那个他常年嘲笑的广告语: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十个字,浓缩了多少文案的心血。

    专业书之所以存在,正是为了给那些愿意潜心修行的人做出的指导。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丧气,也不会因为听到某个方法赚钱了,就马上扑过去。

    他们会真正耐着性子,把真正需要掌握的系统理论,统统消化下去,在通过实践,反过来印证自己的所学。又将实践中的差异重新归纳整理,完善理论。

    这样的人不成功,还有谁会成功?

    十年一日,水滴石穿。

    05

    常在网上看到类似这样的文章《写出这样文字的人,我十辈子也追不上》、《看这些书能让你受用终身》、《我是如何X年读完X本书的》。

    每篇文章,都像是在炫耀自己为数不多的阅读量,把看过多少书,懂得多少道理拿出来当做谈资。

    这不就是我们当年嘲笑过的那个大辫子吗?那个拖着烂长衫,舔着脸在酒馆里佘酒喝的酸儒。

    一盘茴香豆,就酒,没过瘾的还咂摸下筷子上的酒香。如若遇上人搭话,就会笑着问他:你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吗?

    我们每个人都不想做孔乙己,但谁又不是在向着孔乙己的方向靠近。

    平时游戏打到深夜,班上系里有什么活动,总是踊跃报名。总跟人分享网上看来的学习心得,却连半分学习的劲头都欠奉。

    一本《厚黑学》以为自己摸透了办公室政治;一本《乌合之众》以为自己生而天才,别人都是垃圾。到了真正安排工作的时候,却千疮百孔,一无是处。

    一边拿着微薄的薪水,窘困度日,另一边拿着成功学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真让他拿出个项目计划,却唯唯诺诺,毫无头绪。撑不住了一头倒下,痛哭流涕。吃饱饭,睡个觉,第二天又成了英雄好汉。

    这样的人,能成功,那才叫老天瞎了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干货”有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li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