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单襄公完成出访任务,回到王室复命。
当他谈及在陈国的所见所闻时,他说:“陈国必亡”,定王不明所以,便询问为何?
于是,单襄公引用了很多天文历法知识来说明百姓要依靠天象、星象等的变化来决定每个季节应该做的事情。
之后,单襄公又提出了先王的教诲,先王根据斗转星移的星象变化,设置了适合农业生产的天文历法,用来执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
天文历法的制定不仅方便了百姓的农业劳作,使得那些靠天吃饭的百姓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而且这种井然有序的安排,让百姓从中得到实惠,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自然感激天子的恩德。
所以,先王不用花费钱财就可以广施恩泽于天下,百姓感恩戴德,国家就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就是统治者依靠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来治理国家的益处。
单襄公聊完了先王之教,又把话题转移到了陈国身上,现在的陈国是什么状况呢?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现在陈国早晨已能见到大火星了,但是道路已被杂草堵塞,农村的谷场已被废弃,湖泊不筑堤坝,河流不备舟桥,这是荒废了先王的遗教。
陈国现在的时令已经看到了这个心宿,按理说,他们本应按照时令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然而他们却什么都没有做。农事荒废,民生凋敝,整个国家破败不堪,他们这是把先王之教给废弃了呀!
聊完先王之教,单子又开始说周制,周制就是周朝的制度。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周代的制度规定:种植树木以标明道路,郊外提供食宿以款待旅客。
国家有专设的牧场,边境有接待宾客的设施,洼地里有茂盛的水草,园苑中有林木和水池,这都是用来防备灾害的,这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机制。
除了这些防范风险的设施,其余的地方无不是农田,百姓没有闲置的农具,田野没有丛生的杂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农时不被耽误,劳力不被浪费。生活富裕而不穷困,百姓安逸而不疲惫。都城中各类人员职责分明,郊外的民众劳作井然有序。
作为统治者,不可剥夺百姓的农耕时间,该耕种时就该让百姓耕种,而不是这个时候让百姓去干其它的事情,因为农时一旦耽误就会误了整个时节,农作物的生产无法保障,粮食就会颗粒无收,百姓没有粮食就会忍饥挨饿,所以说“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君王能做到这样就能保障百姓的生活富裕,没有物质上的匮乏,百姓生活安逸也不会过于劳累。
都城中的各类人员指责分明,且各司其职,郊外的民众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能做到井然有序。这是周制当中教导我们的。
但是陈国现在是什么样子呢?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如今陈国的道路无法辨认,农田埋没在杂草丛中,庄稼熟了无人收割,百姓为国君的享乐而疲于劳作,这是抛弃了先王的法度。
陈国现在的样子简直就是混乱不堪,道路不治,荒草丛生,庄稼不收,百姓为了君王的享乐而疲于奔命,忙着给君王的情妇修筑高台,而荒废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违背了周制,放弃了先王的法制。
说完了周制,单子又提到了另外一个制度,什么制度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