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资治通鉴》札记读书
世上只有妈妈好——读《资治通鉴》点滴(十)

世上只有妈妈好——读《资治通鉴》点滴(十)

作者: mediaview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7:59 被阅读5次

    周纪五读完了,这也是以周纪年的最后一卷。诸侯征战,文臣武将各种斗智斗勇,都很厉害也很精彩。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还有长平之战这样惨烈的败仗,“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这些人可都是有爹妈、兄弟姐妹、妻子儿女的,但《资治通鉴》并没有过多记录战争的残酷,只写了一句“赵人大震”。士卒的生死在统治者眼里只是个统计数字,是纵横捭阖的工具,慈不掌兵嘛。所以,但凡《资治通鉴》里面流露出一点人性的温情,那绝对是难能可贵的。比如,周纪五所写的三位母亲,就能穿越时空跟我们心灵相通。

    第一位母亲是赵太后。就是高中语文课本《触龙说赵太后》,故事很简单。各国结盟都要某种担保,常见做法是把王子送到对方国家作为人质,这样一旦翻脸就得掂量后果。当时,秦国讨伐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提出的条件就是将长安君作为人质。所有人都觉得OK,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个人应该顾全大局嘛,但只有一个人——长安君他娘赵太后不同意,还封死了劝说者的路“复言长安君未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要是男的肯定会说斩了)”。这时,一个会跟妇女聊天的触龙出现了,从自己的孩子开始唠嗑,成功地引导到父母之爱这个话题,然后欲擒故纵地说赵太后爱燕后甚过爱长安君,并说出那句名言“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因为爱燕后却不希望她回来,希望在婆家子孙相继为王,这是计长远;不够爱长安君,是说赵太后没有为他计长远,就是去当人质为国建功。赵太后被忽悠瘸了,只能答应。《资治通鉴》写这个故事其实不是想表现母爱,而是想彰显劝谏技巧,给臣子们示范碰到不好对付的女领导该怎么聊天。但让我感动的却是赵太后这种坚定而深沉的母爱。

    第二位母亲是赵括的母亲,没有姓名。赵括的父亲是赵奢,是赵国名将;赵括发明了“纸上谈兵”,是长平之战的直接责任人,也非常出名,但赵括的母亲却无名无姓。不过,从《资治通鉴》里的寥寥数语可以看出,这位母亲也不简单。在赵王把廉颇替换下来,选拔赵括当作将军时,她上书反对,理由有二:“赵括跟将领士兵关系疏远,不像他爹赵奢跟士兵关系融洽;赵括拿到大王赏赐的金银绸缎就拿回家藏起来,老想着买田买房,不像他爹赵奢全拿出来送给士兵。所以,我这孩子跟他爹性格不一样,恐怕难当重任,还是别派他出去。”但赵王还是不同意。于是,这位母亲又来了句,“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注:古代犯法有连坐)一般的母亲巴不得自己的孩子飞黄腾达,但赵括的母亲知道自己孩子的斤两,不愿其去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君命难违,果然就酿成大祸。考虑到赵括他爹赵奢生前就评估过赵括小朋友的战斗力,“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看来还是知子莫若父母。

    第三位母亲是华阳夫人,严格说来只是名义上的养母。当时秦国太子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但两人没有孩子。安国君跟姬妾有个孩子叫“异人”,当时在赵国当人质,不太受待见。这些信息被吕不韦一分析,就发明了一句成语“奇货可居”。这哥们的操作是这样的:秦帝国需要继承人,册立帝国继承人的关键在华阳夫人;如果能让华阳夫人认养异人为义子,那么就皆大欢喜了,“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夫人无子而有子”。吕不韦在劝说华阳夫人时说,“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驰”,如果不趁现在有话语权时赶紧认领一个孝顺的王子作为自己的养子,那么以后就机会了。华阳夫人果然答应了,“愿得子异人立以为子以托妾身”。在吕不韦的操作下,这笔交易达成了,后来也很圆满,各自如愿以偿。只是吕不韦很不地道地把一个怀孕的美姬送给异人做夫人,给异人戴了顶绿帽,生下的孩子正是那位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嬴政。

    - END -

    个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希望一起读书同行的朋友,请关注本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上只有妈妈好——读《资治通鉴》点滴(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b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