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周纪一第2小节。这一小节讲了4个故事,加上臣光曰,5段内容都跟选人用人有关。
第一个故事是智宜子在瑶和霄之间选择一位做王后,智果说前者有很多优点,头发和身材好,艺术修养高,能说会道,且性格刚毅果敢,但有一个缺点“不仁”(没展开),建议选霄为后。智宜子未采纳;
第二个故事讲赵简子在伯鲁和无恤之间选择一位做继承人。采用的办法是给俩儿子一人一个竹简,上面刻了一些训诫语录,让他们牢记。三年之后,赵简子再用上面的内容考问他们。没想到,伯鲁答不出来,竹简也弄丢了;而无恤对答如流,且当即从衣袖中拿出来。于是,赵简子最终选择无恤当继承人;
第三个故事是赵简子让尹铎去管理晋阳,出发前尹铎为施政方针,是想把这地方当作财源还是当作后方。赵简子回答说,当作大后方。于是,尹铎少报了很多户口(注:古代按户数缴纳税赋),并向赵简子报告,如果晋国有难,请一定来晋阳避难,不要嫌弃这地方远。
第4个故事是智伯的故事。这人挑衅韩国、魏国盟友在先,无故索要诸侯的领土在后,韩国、魏国都忍了,共同采取了“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策略以骄智伯,以待事之变。果然,机会来了,赵襄子不愿割地。于是智伯带领盟友韩国、魏国的部队兴兵讨伐之。赵襄子暗中与韩国、魏国联盟,三者一举做掉了智伯,并灭其族!
司马光用一句话总结这段史事,“智伯之亡,才胜德也。“然后讨论了德与才的组合关系: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皆无为“愚人”,德胜于才为“君子”,才胜于德为“小人”。作者认为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最好用“圣人”和“君子”,实在没有这两类,那么用“愚人”也比用”小人“强。因为人们容易被才华所倾倒而忽视道德品性,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大都“才有余而德不足”,无德之才容易导致更大的祸害。
这种选人用人的原则放在今天也仍然适用。领导用人,不一定用聪明人,但更愿意用靠谱、忠诚的人,哪怕做事慢一点,不会惹出大乱子来。不过也有例外,像曹操这样的枭雄就喜欢“唯才是举”,说:“乱世用人,在才不在德”,意思就是说只要能帮我攻城略地、听命于我,再怎么好色贪财名声败坏的人都能用。但这是乱世,且这种用人观一直被批评,历史主流还是一直讲“德才兼备,德在才先”。这是有历史智慧的。
最后,佩服一下司马光行文之妙!上面这几个小故事,粗看相互之间是孤立的,但“臣光曰”用“选人用人要重德胜过重才”这一主题把它们串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