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浅谈中国古代爱情诗中的视角切换

作者: pHYsiCs | 来源:发表于2022-07-02 16:35 被阅读0次

我们首先来分析爱情诗的鼻祖——诗经里的视角转换现象: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惟以不永怀。——《国风·周南·卷耳》

本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思妇视角:

    我在林间采撷苍耳,却想起了曾经丈夫与我一同出门割野菜、寻卷耳的时光。那时,我们新婚,他还没有上战场,我还是个懵懂羞怯的女孩……

    我一边回忆、一边采苍耳,我采啊采,小半日过去了,采来的苍耳不满一筐。我知道,自己没有心思再采下去了,我的心绪早已飘去了边疆、去寻找我的丈夫。于是,我干脆坐在了大路旁,出神地回忆他的模样。

  征夫视角:

    我的马儿在陡峭的山坡上喘着粗气,它的腿在不住地颤抖。可是,我坚决要上山去,我要去山顶眺望家的方向,那里、有我思念的她,我可爱的妻子。

    我大口灌着金罍中的烈酒,那是军人的女儿红。只有喝酒,可以让我对她的思念不那么刻骨铭心。


以下论述“视角切换”的现象本质:

    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视角的切换多出现于思妇与征夫,这类作品被统称为闺怨诗,但也不仅限于闺怨,所以我把它们归为爱情诗。

    可以看到,《卷耳》一诗中先以苍耳起兴,从思妇的视角起始,刻画了一个于林间采拾苍耳但心不在焉的思妇形象。用苍耳不盈筐,侧面反映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深。此思念之情,无时无刻不在扰乱她的心神、打断她的生活。

    下面视角切换到征夫,也就是女子的丈夫。他在外从军,骑马喝酒,压抑着对妻子的思念。

    这种情感是双向的,她思念她、他也思念她,这是视角切换带来的最直观的体验。给人以互动与统一,深化情感表达。

    但是,这是一首叙事诗吗?所有的描述都属于上帝视角的客观描绘吗?也就是问,她和他的动作,是否都是客观且真实发生的,没有掺杂想象呢?这位征夫,真的在为了排遣相思而爬山喝酒吗?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再来看下一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全诗主要以女子视角叙事,以“所思在远道”引到身处“远道”的男子,“还顾”两句是男子视角。这首诗出自《古诗十九首》,它脱去了“现实主义”的冠冕,我们再来看所谓“男子视角”的性质,是否真的属于男子?

    首先,“长路漫浩浩”这一句,已经可以算是客观描绘,谈不上是谁的主观想法。回家的确实很长嘛,无论从女子看还是从男子看,都可能说这么一句“路很长,回家还要很久”。如果硬要把它归属于男子或女子其中一人,那更合理的还是女子。女子思夫心切,觉得他好久好久都未回,下一次见面逾逾不可期,等一天都是煎熬、都是“三秋”,所以会觉得他在很远的地方。万一男子已经在回乡的路上了,即将到家而“恨晨光之熹微”,那便不会有“长路漫浩浩”这么一句,好像永远回不了家一样。那应该是女子的观点,有些忧伤,又有些怨愤,愤恨他长久不回,又用路途遥远为他开脱、聊以自慰。

    如此说来,真正算得上是男子视角的,也就“还顾望旧乡”这么一句。在一大堆女子心绪里,夹杂这么一句不伦不类的男子视角下的行为,不奇怪吗?

    要想让整首诗圆融和谐,很显然,男子“望旧乡”的动作应该也属于女子——是女子的想象。事实上,全诗都属于女子视角,穿插的两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看似是男子视角,实则是女子的情感在男子身上的映射,属于想象成分。因为女子十分想念情人,所以会幻想情人也在思念着自己,这很合理。那么这种视角切换就可以称作“伪切换”。


    既如此,上面第一首《卷耳》又是否是“伪切换”呢?我们都知道,《诗经》是现实主义叙事诗,也就是说,诗经里描绘的,大多是真实的。但是这个理论无法反驳“伪切换”,因为思妇将情感映射在征夫身上从而产生想象,这个行为也是真实的,并不能被“现实主义”否决。

    因此,我们从另一角度分析。不知道大家在读《卷耳》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个从军的征夫,没事可以擅离职守去爬山?又为什么会用“金罍”这样的贵重酒器饮酒?

    也许会有人说,那可能这个征夫不是一般的士卒,而是将军之类的军官呢?那我要说了,古时军营对于酒水的管制是很严格的,朝廷最怕将士们喝酒误事,就算他是将军,也不能违反规则。

    况且,这首诗里的征夫,是爬完山再喝酒。前面说自己爬山爬的精疲力竭,后面突然讲自己饮酒浇愁,俨然是一副游山玩水、无所事事的模样,爬到山顶喝酒,古代征夫这么悠闲?!

    从事件的合理性来看,征夫的行为多半不是客观真实的叙述,应该属于思妇的想象。思妇想象山高路陡,进而心疼自己的丈夫、表示关心和思念,在对行军路途的描写上附着主观色彩的滤镜,很合理。思妇希望自己的思念可以得到丈夫的回应,既然是相思,必然是苦涩的,因此没由来地想到征夫痛苦的表现——喝酒。

    其实前后文爬山与喝酒的情节割裂,恰恰反映了这是思妇的主观想象。情节不合理,但是人的思维可以是跳跃的。爬山和喝酒,并不一定要同时发生。在思妇脑海里,爬山,是丈夫出征的艰难生活状态;喝酒,则是排遣相思的心灵情感寄托。先想到爱人在干什么,再想到爱人在想什么,这是再平常不过的思维了。

    最终可以证实我的观点的,其实还是这首《卷耳》诗本身——诗的末句为“云何?吁矣!”。吁,嗟叹感慨的意思,是本诗的诗眼。这首诗,本质上就是在感慨、在叹息,在抒发相思的苦楚。相思的情感主体是谁?思妇嘛!这个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中国古代爱情诗里的“视角切换”现象,大部分应该都属于“伪切换”,其实视角并没有切换,但只是因为语义受诗歌格律的限制而不得不残缺,导致诗中少了“思妇想”之类的提示语,其实后文的男子视角都是女子的想象,而并非真的是男子的所思所想所感。

    其实,视角切换在其他种类的诗词中的运用也很广泛,比如羁旅诗中“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想象故乡老友对自己的回忆等等,意趣都是相似的,不再多言。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粗鄙的看法和研究,也许有不够严谨之处,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本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回眸——浅谈中国古代爱情诗中的视角切换

    我们首先来分析爱情诗的鼻祖——诗经里的视角转换现象: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

  • 切换视角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遇到情感上的困惑,寻求你的帮助,你给对方分析的非常清楚,该怎么做,什么时候退让,什么时候...

  • 视角切换

    我花了六十多块钱来自助餐厅吃饭,不是为了看他的脸色的,可是他就坐在餐厅的角落,拿着张过时的报纸,不知道是真读还是假...

  • 诗中的爱情💑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

  • 诗中的爱情

    从古自今,爱情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总是被世人谈论着。亦有不少诗词流传于世。 从前,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诗中爱情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 浅谈视角

    ①任何一样东西,无论从自己的视角看起来多么完美,在他人的视角中总有自己的视角看不到的不完美的地方。所谓“智者千虑,...

  • 视角切换分析

    1 歌词摘录1 我唱得她心醉我唱得她心碎, 播我的歌陪着人们流泪, ...

  • 切换视角学习

    切换视角学习 学习思维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向内求即通过自身反思思考,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

  • unity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的切换

    滑动屏幕旋转摄像机 第三视角相机跟随 视角互相切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眸——浅谈中国古代爱情诗中的视角切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ck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