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不幸的童年真的会摧毁人吗?(二)

作者: 幸_运_草 | 来源:发表于2017-08-03 18:44 被阅读0次

作者:Megan Hustad

翻译:郭郭(欣欣妈妈)


上文讲到,荷兰内梅亨大学的Willem Frankenhuis和Carolina de Weerth等教授认为,传统观念对童年时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描述未免过于绝望。那么,这些科学大牛们还会带来哪些颠覆性的观念呢?

一、负面环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Griskevicius和德州农工大学Chiraag Mittal教授带领的团队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执行功能[1]的两个要素——抑制能力[2]和任务切换能力[3]上。

他们推测,不可预测环境中长大的人抑制能力(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任务切换能力较强,思路灵活、懂得变通。

1、思维更加灵活

他们做了一个试验,把受试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读一篇有关未来经济格局不稳定的文章,另一组读一篇寻找丢失钥匙的文章,然后两组分别在电脑上进行抑制能力和任务切换能力测试。

结果发现,不可预测环境中长大的受试者看过关于钥匙的文章后,测试结果与同龄人没有显著差异,但看过经济格局不稳定的文章后,抑制能力(自制力)表现更差,但切换任务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

犹他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Bruce Ellis将这一特质描述为“突破自我”的能力。这是一种认知灵活性,与创造力等特质呈正相关。

与优越环境下长大的人相比,压力环境下长大的人更能接受把事情留待完成——他们所缺乏的完美主义正好帮助他们选择去做当前需要做的事,而不是执着于曾经需要做的事。

Mittal 和Griskevicius表示,“我们不是说恶劣的童年环境对人就一定是有益的”。

然而,这些研究确实可以改变我们的主流意识,帮助到那些因此而产生自我怀疑的人。

2、对不确定性容忍度更高

在失控感觉下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可能并不特别看重控制感,这对需要在不那么稳定的环境中摸索前行的人来说反而比较有利。

Steve是纽约一位软件开发人员,他有关圣诞节最生动的记忆是为了逃离父母的唇枪舌剑而躲在地下室的沙发下。“他们一天到晚都在吵架,根本没有剩余精力照顾我们。”

Steve记得小时候想帮忙做点家务时从来没有人告诉他该做什么,做完后也没人告诉他做得好不好。10岁左右,他开始用刀片割伤手臂以获取大人们的注意——却徒劳无功。

“即使过得顺的时候也有一种感觉,就是时间是借来的,灾祸随时可能降临。” 他说,“并且事实确实如此。”

然而,成年后的Steve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他毫不畏惧,勇于冒险——小时候的经历对他克服职业上的困难起到了帮助。他对不确定的事容忍度很高,如在哪里工作、需要在关系中投入多少——不管未来是成功还是毁灭性的失败,在灰色地带里他总能游刃有余。

3、工作记忆更新及联想性学习能力更强

其他认知优势方面的证据也逐渐浮出水面。Chiraag Mittal有关童年环境对记忆影响的早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可预测环境中长大的人更擅长“工作记忆更新”[4];他们能够忘记那些无关的信息,快速获取有用的新信息。

同时,在压力环境下成长可能会促进联想性学习能力[5]的提升——“联想性学习”能力指认识到同一环境下多个因素相互关联,并能依据不同场景调整自己。

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成长的人“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更加懂得变通,适应性更强。”  实验中,他们可以更快发现原先的电脑游戏指令是错的,并及时做出应对。

Bianchi称,“这个意义重大,” 意味着那些习惯于依赖规则、听从指令的人,例如在相对稳定环境中长大的人,在结果不好的情况下仍会墨守成规;而压力环境下长大的人则会快速探索其他可能性,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二、童年期压力的影响

压力不是一维的,任何阶层,任何背景的人群都可能遭遇童年压力,如离婚、家庭暴力、身体、性和情感虐待;家庭成员的精神疾病、酗酒或药物滥用等。

1、不同人群面对的压力不同

贫穷家庭中的孩子会面临挑战,但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也可能缺乏关爱——他们虽然不愁吃喝,却只能靠表现好才能赢得父母关爱,否则就会被冷漠对待。

研究00后生存状态的专家发现,在父母高度赞美但缺乏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生命中丧失的经验甚少,缺乏自信、韧性和决断力。

而童年时期经历的压力大小也是影响成年后认知能力的一个因素。布法罗大学Mark Seery教授的两项纵向研究发现,生活中经历适度压力的人,比遭遇重大压力或从未遭遇压力的人韧性测试得分要高(慢性背部疼痛也较少)。

2、去甲肾上腺素的相对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化学信息物质,引起人对新的、意想不到的或可怕的东西的注意。

“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对大脑来说具有奇效”,临床心理学家、认知神经科学家、“压力测试”的作者Ian Robertson表示。

去甲肾上腺素帮助大脑建立新的连接,对学习和记忆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去甲肾上腺素和智商之间有一个增强的回路:智商越高,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就越多。因此,那些在不稳定环境中长大的人能够更准确更迅速地评估危险——例如读取别人脸上的情绪或意图。

但是,过大的的压力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过量分泌,继而导致细胞破坏性的皮质醇过量分泌,可能引发中年血管问题和早期死亡。

3、影响压力的多方面因素

“压力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犹他大学儿童期压力适应性研究网负责人Frankenhuis表示。

人的气质在生理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差异,通过遗传基因的驱动可导致相似成长环境下的人对事情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甚至同一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人完全不同的命运。高压家庭中如有积极因素,例如良好的营养、支持性的大家庭成员,也能缓和高压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外,照顾者是关爱呵护还是冷漠忽视,也会给孩子造成不同影响。正如打孩子耳光跟安慰哭泣的孩子失败这两者虽然结果一样,但本质上完全不同。

像Sarah这样长期浸淫在紧张、压力下长大的人,情绪智力和敏感度较低。但另一些家庭中存在着无法提前应对,无法逃避的“钝性暴力”压力源(如身体虐待等),相对于这一人群,Sarah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强。

三、“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

Lillian, 85岁,幼时与暴虐、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相依为命。她承认自己疑心较重,但却乐于并善于改变生活的航向——她曾先后担任过演员、肖像画家、戏剧教授、学院院长、社区组织者以及企业家。

她丈夫的事业曾有过几次重大变动,其中一次是需要在日本常驻,因此Lillian不得不相应地经常性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

“我不觉得有什么困难,”她说。“我本来就不指望生活中有什么永恒的东西,除了随时迎接挑战的能力。”


小说家和治疗师都知道,动荡的童年可塑造出更复杂、更吸引人的人物性格。“没有故事的人生味同嚼蜡。” 治疗师Ian Morgan Cron表示。

但Cron在实践中观察到,如果长期受到负面评价,人的自我期待[6]会很低,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感[7]:我永远都不可能从过去的经历恢复。我没有过好日子需要的能力。——他们对未来充满怀疑,从而可能会逃避机会,或在痛苦中迷失。

因此,人更应面对过去,克服悲观,对未来抱有希望。——“我们就是自己口中的故事。”Cron说。

“小组讨论会上,我请人们给他们右边的人用五分钟讲曾经作为受害者的故事。然后,我又请他们给刚才的听众讲再讲一遍刚才的故事,以拯救者的身份。”他们会问,“什么?还可以这样吗?”——答案是肯定的。

“纵然历史无法改变,但我们在某些事上仍有决定权。发生的就是发生了,不能否认事实,”他说。“但怎么看待过去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自身也可以有强大的治愈力。”

能够接纳过去的人不需要被说服。——“我不否认过去,但我是个现实主义者,” Lillian说,她最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我学会了创造性地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接受无法改变的。我会面对现实,那就是我还活着,并且过得还不错。我坚信每个人身上都有有待开发的潜力。机会是无穷的——并且一点都不可怕。”

原文:the-suprising-benefits-of-a-tough-childhood


References:

[1]   execution function   执行功能:指有机体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

[2]   inhibitory control, or inhibition   抑制控制、抑制,执行功能的要素

[3]   task switching   任务切换:指结束一个,开始另一个任务的能力。

[4]   associative learning   联想性学习:一种将互不相连的观念、知觉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过程。(韦氏字典)

[5]   working memory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提出的有关人脑中存贮的信息的活动方式。人作为一种信息加工系统,把接受到的外界信息,经过模式识别加工处理而放入长时记忆。以后,人在进行认知活动时,由于需要,长时记忆中的某些信息被调遣出来, 这些信息便处于活动状态。它们只是暂时使用,用过后再返回长时记忆中。信息处于这种活动的状态,就叫工作记忆。这种记忆易被抹去, 并随时更换。

。[6]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我实现预言(自我期待):罗伯特·默顿提出由图式引发的自我实现预言,即使自己的预期成真的预言。

[7]   Learned helplessness  习得性无助: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欣欣妈妈


80后全职妈妈一枚,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中科院儿童发展心理学硕士在读。翻译是我的老本行,华为是我的老东家;有了孩子以后又爱上了育儿理念学习和英语教学研究——反正这辈子就是跟英语死磕到底啦!

“本译文仅供个人研习、欣赏语言之用,谢绝任何转载及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本译文所涉法律后果均由本人承担。本人同意简书平台在接获有关著作权人的通知后,删除文章。”

相关文章

  • 原创 | 不幸的童年真的会摧毁人吗?(二)

    作者:Megan Hustad 翻译:郭郭(欣欣妈妈) 上文讲到,荷兰内梅亨大学的Willem Frankenhu...

  • 原创 | 不幸的童年真的会摧毁人吗?(一)

    作者:Megan Hustad 翻译:郭郭(欣欣妈妈) 前言没人想要一个不幸的童年。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长在痛苦...

  • 别让你的孩子用一生治愈童年

    你知道如何摧毁一个人吗?我告诉你,给她一个不幸的童年就可以了。 前两天办公室茶水间一群姑娘讨论网上一句话,有的人用...

  • 孤独,真的会摧毁一个人吗?

    文/施小兔 引用某乎上的一个问题,看了下面的许多回答后,发现有太多人都过得很辛苦。 上了班之后才发现,孤独是多数人...

  • 家庭氛围的好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多大的影响?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他们自信、耀眼夺目;他们多才多艺、知书达礼;...

  • 不幸的人用物质治愈童年

    辛德勒硕说过:“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很多童年创伤真的会陪伴一生。 我想到公司有一个...

  • 不幸真的会传染的

    今天好多问题都扑面而来。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是不顺利的。 今天做一件事错一件,明明很小心的去避免了,可是还是会犯错...

  • 真的会咬人吗?

    8.16日清晨,我又搜了下曾春亮的消息,依旧停留在“警方悬赏30万”征集线索中。 曾春亮何许人?现年44岁的他已“...

  • 真的会咬人吗?

    很久没有被封文了,这段真的沒写什么,很荣幸,中奖了。

  • 无题

    果然啊,所谓,童年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填补童年,这是假的。童年不幸的人,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会影响行为处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 | 不幸的童年真的会摧毁人吗?(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zp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