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歌·大司命>看死神形象》的创作过程与思考

作者: 是阿若啊 | 来源:发表于2023-04-07 11:19 被阅读0次

七月的岛

陪伴营今年3月进入了下学期的学习。三月份的学习主题是“通过自学先秦文学史,自选角度及重点,提交一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的,有自己风格的”先秦文学“讲义,要求字数5000字以上,史料部分可摘抄引用,其他部分须原创,31日前提交。”

当时还和朋友笑说,正好布置到专业对口的作业了。写讲义、写教案嘛,天天干的事情。但是转念一想,非专业的小伙伴可能对于“讲义”是什么,如何写讲义有一些难度吧。所以第一个分享,就从写讲义开始说起。

·讲义是什么,讲义的构成

1.定义

讲义有讲解经文释义的意思。这里的讲义指的是教师按照按照教学大纲,参照教材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而形成的专用教学工具。

讲义通常具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其内容更多的是体现了就是对这个学科知识的独到见解。其承载的更多是某个具体教师关于这个学科的私人知识。

2.构成

既然是为讲课编写的教材或者教案,或者文案,那么就包含了课程的目标、内容,课程的重难点。

3.结构

首先要有目标。也就是主题。这节课你想讲什么?或者说这个系列课程你想讲什么?是理清先秦文化的脉络?还是重点讲述某一篇经史子集?或者诸子百家的思想?

因此讲义的开篇,需要明确的告诉大家,你这篇讲义主题和围绕这个主题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例如我写的这篇,就只选取了《楚辞》里的一个小篇章《九歌·大司命》作为主题。从这个小主题进行切入,分析人物形象。

然后是核心内容。针对不同主题进行展开。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围绕这个主题,大家想讲清楚什么问题?这个主题的概念是什么?

之前和一个朋友谈论过这个话题。如果想选择讲诸子百家。那么“诸子百家”是什么?历史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是怎样的?这些思想在哪些著作里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人物是如何通过行动来实现、证明他的思想呢?这些思想对于后世有什么影响?

围绕这个主题,把这个主题介绍清楚,就完成了讲义最核心的部分了。

我们还需要思考,选择这个主题,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个地方为吸引你?回答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你讲义的重点部分。

回忆在课堂里的时光,一节课一定有一节课的重点。讲义也是一样。如果是一个小主题,那么讲述一个重点。比如我选择的大司命,重点讲述了死神的形象,侧重点讲了人们对死神的形象塑造,表达对死亡的观点。

如果是一个比较大的主题,比如讨论整个先秦文学脉络,或者《诗经》,《诗经》有很多点可以讲述,可以分篇章讲述。也可以挑核心点讲述。比如有的小伙伴重点讲述了《诗经》的“风雅颂”,重点很突出,读者很容易就能接受到作者表达的思想。

最后结论。

讲义的最后可以重申观点。在通览全篇以后,整理脉络,让读者(学生)更为清晰学习的主题,和收获的重点。

4.语言

讲义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风格。比如前段时间网红教授戴建业老师,他的古代文学课程,有强力的个人语言魅力。比如讲述陶渊明。

他第一句写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认为他种的蛮好,他突然来一句“草盛豆苗稀”,种的个鬼田!要是我种的这个水平我绝不写诗。你以为陶渊明肯定懒对吧?他不!他忙着来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是天还不亮半夜鸡叫就出来了,月亮出来了才回去。还是种的个鬼“草盛豆苗稀”。

通过风趣幽默的方式,让人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位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

所以风趣幽默的、逻辑严密的、浪漫写意的,都可以作为讲义的文学表达方式。哪种是你的个人风格?

·选择这个选题的原因和感受。

当时在看这个作业的时候,我想选神话这个主题。一来神话故事,大家都喜欢听故事,个人也比较了解。二来可选择的话题比较多。比如为什么世界范围都会有创世神话?都会有灾难性神话?英雄神话?又比如神话故事中,人、神的结合,探讨文学中人性与神性的问题。

但是因为工作的缘故,没有太多时间整理资料,所以只能做罢。于是从中选择了一个楚地文化,“大司命”的死神形象作为切入点。

这个话题有很多可以讲述,比如死神的形象,人类对死亡的看法,楚地文化和儒家中原文化,包括后世佛教思想影响下的死神形象的变化。有话题,就有主题。有主题就有可讲述内容了嘛。

到真正去写这个讲义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对于“死亡”这个话题是非常睿智的。

在《九歌·大司命》中,迎神女巫最后的感慨表达了先秦时代,楚地人民对于死亡的看法。“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大司命是主宰人的寿命的,人的寿命本来就有定数,问题是谁能掌控得了天地间的悲欢离合。既然结局无法改变,那应该如何呢?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离别是不可避免的,只希望以后常常像今晚一样不亏见面亲切之意。既然注定离别,那么就珍惜相聚的时光,让快乐的记忆就像月亮不会盈亏,时间停止。活在当下,恣意生活,安之若命。

儒家的生死观表现为道德理想主义。认为活着就要为社会家国做贡献,而死要死得其所。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求仁”,来自于孟子的“舍生取义”。儒家君子可以宁静地面对死亡,这正是王阳明的临终遗言“我心光明,夫复何言”的境界。

庄子认为,从齐物的理论上来看,生与死相同。面对死亡的大智慧应该是“死生,命也”,庄子的老婆去世他并不悲伤,反而鼓盆而歌,庄子不是无情郎,因为他已经洞彻了人生与死亡的真相。

《列子》一书中的享乐主义生死观。“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尽情享受生命的灿烂,迎接终将到来的死亡。

世界广泛的都在讨论“死亡”这个永恒的话题。如何过好活着的每一天呢?

·相关资料推荐。

最后,在写文期间,还看了一两部“死神”主题的电影。

最帅的死神,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第六感生死缘》。

逃脱不了的死亡命运系列电影《死神来了》,到现在一直不敢用电动的卷发器。

烂尾的动漫《死神BLEACH》露琪亚的哥哥,朽木白哉,嗯,非常帅。

相关文章

  • 世事孰明?祀己卫卿

    前言资料:《九歌·少司命》是屈原所作组曲《九歌》中一首,是《九歌·大司命》的姊妹篇,是祭祀少司命神的歌舞辞。少司命...

  • 众昧惮威,有彩知心

    前言资料:《九歌·大司命》是屈原的所做的祭大司命之神的歌舞辞,是组曲《九歌》中的一篇,是《九歌·少司命》的姊妹篇。...

  • 九歌·大司命

    先秦·屈原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

  • 九歌•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㠯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 九歌.少司命

    《九歌·少司命》是祭祀少司命神的歌舞辞,此诗是女神少司命与男神大司命的对唱。 在古代汉族传说中,“少司命”是主管人...

  • 看古图学历史之大司命

    图片摘自 程氏墨苑P60页 《九歌·大司命》是屈原的所做的祭大司命之神的歌舞辞,是组曲《九歌》中的一篇,是《九歌·...

  • 【先秦卷】52《楚辞·九歌:大司马 少司命》:悲莫悲兮 乐莫乐兮

    《大司命》原为《九歌》的第五篇,调序后为第四篇,处于《云中君》之后而在《少司命》之前。《大司命》是对寿夭神的祭歌。...

  • 30.2 《大司命》和《少司命》:威严的死神和他温柔的助手

    今日观点 串讲《九歌》中的《大司命》和《少司命》,这两位司命都是掌管凡人生死的神灵。《少司命》里的名句“悲莫悲兮生...

  • 从《九歌·少司命》说起

    今人说起屈原,往往脱不开三个关键词——《离骚》、爱国主义、浪漫主义。 《离骚》就不必说了,太史公有云:“屈平之作离...

  • 九歌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 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 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 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 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九歌·大司命>看死神形象》的创作过程与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yp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