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武侠江湖哲思想法
赖辉东《论语史鉴》4.25德不孤!必有邻!

赖辉东《论语史鉴》4.25德不孤!必有邻!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13:51 被阅读0次

第25章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德:即品德或者德行,这里指品德高尚或者有德行的人。一个人如果对社会贡献大,那么他的德行就厚,社会给他的回报也就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厚德载物”!如果一个人对社会没什么贡献,却拥有很多的财富(比如获得意外之财或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不义之财),或者拥有很大的权势(比如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权势),这就叫“德不配位”。

  《易经》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就是,财富和权势必须和“德行”的大小相配,如果财富和权势交给没什么德行的人,那么对他来说,就是灾难。

  很多拥有意外或者不义之财的人,最终保不住这些财富,甚至还会失去他原有的财富,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的权势最终也会失去,甚至自己陷身囹圄之中。

孤:会意字,从子从瓜。瓜指断了藤的瓜,满地打滚,无依无靠。子和瓜结合,以为失去父母的孩子,即孤儿。如托孤、遗孤等。

    孤后延伸出孤单、单独等意,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指贫乏,如《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孤也指孤高,如孟郊的《连州吟》:“孤怀吐明月,众毁铄黄金。”孤也用作古代王侯的自谦之词。

必:分极也。会意字。从八(分省),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

  本义:区分的标准。后被假借为必须,必然等意。如《韩非子-内储说》:“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必还有假如的意思,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邻:偏旁“粦”简化为“令”。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邻,五家为邻。从邑、粦声”。

  粦原从炎从舛,后讹变成从米从舛。粦是磷的初文,本意是磷火,即人们常说的“鬼火”。 《说文解字》:“粦,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粦。粦,鬼火也。从炎、舛。”动物体内都含有化学成分“磷”,磷的燃点很低,会自燃。所以在野外经常能看到“鬼火”,《淮南子》云:“久血为燐”。

  邻延伸义有:接近、附近、亲近等。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有德之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很多人会亲近他。”

  人能行道谓之德,德者得也,有德之人才能有所得。有德之人就像一块磁铁,会吸引周边的有志人士,每个都喜欢有德之人,每个人都愿意靠近有德之人。

    鲜花因为芬芳才吸引群蝶纷至,水清而鱼跃,山深而兽居。人有美德,必有芳邻。

  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行为品德,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人的能力有大小,能力大就大贡献,能力小就做小贡献,总之,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

    哪怕是在家孝顺父母,处理好邻里关系,也是一种贡献,孔子曾引用《尚书》中的一句话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意思就是: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是在从政。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合睦了,社会才会和谐,一个人把家庭关系搞好了,就是为社会做了贡献,也算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怎么会孤独呢?

                  刘备刘玄德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将他和刘德然同等对待。

    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两手下垂等到膝盖,能看见自己的耳朵。不爱说话,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杰,当地豪侠都争着依附刘备。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资助刘备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甚至为他招兵募马,刘备得以用来集结到很多人。

  刘备所使用的“双股剑”、关羽所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张飞所使用的“丈八点钢矛(又名‘丈八蛇矛’)”皆由这一千斤上好镔铁打造而成。

  刘备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张纯叛乱,因军功被封安喜县尉。

  后来,朝廷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该郡督邮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督邮称疾不肯见刘备,刘备怀恨在心,将督邮捆绑督起来鞭打两百下后,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

    后来,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时与盗贼力战立功,任为下密县丞,不久又辞官。后来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职。不久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于是往奔曾经的同窗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

    刘备当平原相时深得人心,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

    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刘备不敢受,但是陈登、孔融等人都劝刘备接受。

  吕布攻击刘备之后,刘备投奔曹操,被任命为左将军,并非常看重他。

    徐州兵败之后刘备投奔袁谭,袁谭亲自出去迎接,而袁绍则出邺城二百里等待这位除了打败仗就没别的能力的刘备。

    袁绍战败后,刘备投奔刘表,刘表也是亲自郊迎,待以上宾之礼,而荆州的豪杰见了刘备之后大多愿意追随他。

    曹操来讨伐,刘备再奔江陵。当时的刘备几乎可以说是无可用之兵,但是荆州士民自愿追随他而去的有十余万人。所以诸葛亮在江东对孙权说:“刘豫州为众士所仰慕,若水之归海。”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庙号烈祖,谥号昭烈皇帝,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东汉末年,经过各个军阀混战后,刘剩四家,其中公孙瓒的地盘地处辽东,相对比较独立,真正进行长年较量的只有三家,被史学家称为“三国”。

  曹操其祖上世代汉官,其父曹嵩更是担任过朝廷的太尉一职,孙权父亲孙坚是破虏将军,长兄孙策更是一人打下江东偌大基业,孙曹两人还有政治遗产可继承。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投靠一穷二白的刘备,其实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大,跟曹操那种霸王之气不同,刘备犹如春风细雨温润人心。

    关羽、张飞、赵云最早追随刘备,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而刘备则无尺寸之地。他们从年富力强的时候就跟着这位倒霉的大哥四处寄人篱下,面对多人的收买而不变初心。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几人心怀忠义,为了主公甘愿放弃无数建功立业的好机会,选择默默无名,而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刘备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

  张飞曾喝酒误徐州,放到一般诸侯的身上,绝对把张飞给斩了,可到了刘备这边,却安慰张飞说城丢了还可以再打回来,手足却不能断,一番话说的张飞感动不已,对他这个大哥更加忠诚。

  刘备征吴之时,黄权曾经自荐做先锋,刘备不许,让他屯守江北防御魏国。猇亭兵败之后黄权无路可退,便投降了魏国,蜀国大臣请处置黄权的家属,而刘备说:“我负权,权不负我也。”有人告诉在魏国的黄权,他的家属已经被刘备全部处死,黄权对这种言论根本不屑一顾。

    白帝托孤时说的:“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这种话也只有刘备能说得出来。

    除了驭下的手段,刘备也是站在道德的高点上,当初大打着拯救汉室的旗号起兵,虽说在中原的屡战屡败,但其贤名也是远传天下,正因为名声好,才有许多忠义之士来投靠刘备,甚至还得到了大多数诸侯的认可。

    孔明还在隐居时,便已知天下大势,天下的各大诸侯孔明皆看不上,实力最强劲的袁绍、曹操,在他眼里不过是祸乱天下的乱贼,直到两人相见后,方才被他折服认为其主。

    刘备成功的关键,是善于收揽民心,他宁愿冒着身死的危险,也要携带百姓去往江夏,哪怕后面有曹操的骑兵,他亦不会抛舍百姓。

    所以刘备在民间的声望极高,甚至可以与天子比肩,刘备深知自己一无长物,不能赏赐属下金银财宝、高官厚禄,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表现出自己的诚心,这也让许多人认为刘备在装模作样。

    刘备是否虚伪旁人不得而知,但曹操曾说过,大伪似真大忠似奸,所有的真真假假犹如迷雾,倘若刘备真的是个伪君子,那他伪装了一辈子,即便是假的也变成真的了。

    刘备一路走来不容易,幸亏有那么多能人相助,他唯有真心对待臣子们才能报答他们的恩情。

  后来由于《三国演义》等文艺作品的过度演绎,导致了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物被神话,所以有人说: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4.25德不孤!必有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pq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