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的重量

作者: 拾荒旅者 | 来源:发表于2022-12-21 23:24 被阅读0次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6期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古语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承诺是对誓言的忠诚守护,它代表着信用和责任。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做到。这份坚决,是践诺守信者的本能反应。

    历史上重信守诺的典故很多,比如曾子杀猪、韩信与漂母一饭千金,商鞅变法“徙木立信”,“尾生抱柱”等等故事,都不约而同地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向来重信守诺。

    试问每个人:你是否在某一刻对别人许下过承诺并感受到这份承诺的份量?是否在承诺后的每时每刻,认真兑现你的承诺呢?

    在学习强国APP中的电视台栏目,有一部微电影《六十五年》,短短半个小时的一个短片,看完以后却让我热泪盈眶。

    这是根据一个发生在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北极镇白保村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信守的故事。

    短片的开头是一场隆重而特殊的葬礼,死者孙豆豆的葬礼,而他的嫂娘计宗英老人被人们围坐在中间,按照当地习俗往身上披上两条大红绸布,接受村民们的最高敬意和礼遇。

    正是这位叫计宗英的“中国好人”,一生信守着照顾盲人叔弟的承诺,直至叔弟去世。

    1953年,17岁的计宗英嫁给了同村的孙西宏。丈夫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10岁的弟弟孙豆豆。孙豆豆3岁时因为患上天花导致双目失明。

    新媳妇进门第二天,公婆就拉着孙豆豆来到计宗英身边,把孙豆豆的手放到了计宗英的手上,语重心长地说:“宗英,你是当嫂子的,豆豆年纪小,眼睛不好,以后你要照顾好豆豆。”看着面黄肌瘦的豆豆,计宗英心生怜悯,她点了点头。

    就是这一点头,计宗英开始了65年照顾孙豆豆的人生。

    在那个生活艰难、物资匮乏的年代。公婆和丈夫务农或外出,赚钱养家,计宗英则负责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闲暇时也蒸些馒头、做点豆腐拿到集市去卖,贴补家用。除了做家务,计宗英的重点任务还是看护豆豆。豆豆双目失明,吃喝拉撒不能离人,计宗英没有抱怨,像照顾亲弟弟一样用心照料。每次做的饭,第一碗一定是先端给豆豆,还要给豆豆洗头发、缝衣服。

    1955年,计宗英的公公去世。临终前,老人把计宗英叫到了炕边,用虚弱的声音说道:“宗英,豆豆命苦,再苦再难,不要丢下豆豆,只要给他一碗热饭就行,求你了!”计宗英红着眼睛,重重地点了点头。

    公公的离世,让这个贫苦之家日子过得更紧张。在农业合作社时期,计宗英一天出三次工,晚上还要推磨子,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豆豆,她见缝插针回家照看,给豆豆做饭、洗衣。

    上世纪90年代,这个普通的农家连遭变故。1992年,婆婆去世,1993年,计宗英的三儿子因劝架意外受伤身亡。而丈夫孙西宏因母亲、儿子的离世深受打击,于1994年撒手人寰。

    接连失去三位亲人,让计宗英甚至来不及悲痛,家庭的重担就全落在了她这个弱女子的肩上。她忘不了婆婆、丈夫在临终前仍然反复叮嘱的话,“照顾好豆豆”。

    计宗英把这句话刻在了心上,她毅然扛起这个家,拉扯自己四个儿女长大的同时,一如既往地照顾着豆豆。而她的儿女从小受母亲影响,长大后对叔叔也非常照顾。

    计宗英为了当年的一句承诺,就是六十五年的信守。含辛茹苦照顾失明的小叔子65年,还让他体面而有尊严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孙豆豆去世后,她欣慰地说道“他走在我前头,比啥都强”。这是对承诺信守并履行后的释然和宽慰。

    康德说:道德之所以有如此崇高和美好的名声,就是因为它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牺牲。

    照顾亲人这样一件本来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当这样的照顾再加上60多年初衷不改的坚持,足见这份承诺的沉重份量,可以说它实在是不平凡甚至伟大了!

    是的,随着岁月洗礼和时光累积,计宗英老人这份承诺越发显得厚重无比,而她对这份承诺的信守以及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堪比神明,令人无比感慨,敬意油然而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承诺的重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gp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