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萝小溪。宿东溪怀王屋李隐者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晚来南村黑,雨气和人烟。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选自全唐诗第198卷015首)
【注解】
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唐太宗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两次从军边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王明信先生《济源古代诗词赏析》载:岑参早岁隐居嵩山,20岁后奔走京洛,漫游河朔,漫游河朔期间在王屋山青萝河居住一段时间,住处名叫青萝斋。
山店:山中客店。
霜畦:霜天的圃畦。
寒菜:越冬的菜蔬;泛指蔬菜;油菜。此处当指越冬的菜蔬。吐寒菜,指秋菜出土。
沙雁:即雁。常栖息于江湖沙渚中,故称。
青萝河冰挂。【读悟】
最近济源晨报刊载族叔赵旭东济源诗词的系列解读,看到了岑参,也看到了岑参的青萝斋。读到这首诗时,很想知道岑参的青萝斋何在,很想知道东溪是王屋山还是终南山的东溪(在网上看到)。想问的也是此诗写于何处,是宿在王屋东溪怀想天坛山的隐者,还是身在终南山怀想王屋山的隐者。现在,我还不得而知。
诗人身处的该是一个深秋雨后的月缺之夜。山中的客店不单独凿井,周围的百家共用一泉。天晚了,南边的村子一片漆黑,雨气和着袅袅人烟,霜后的菜畦里秋菜已经出土,沙雁在河田边鸣叫,现在看不见隐居的你啊,你在的天坛山高耸仿佛飞在飞鸟身边。
在网上看到当下隐居王屋山山上山下道观、山洞的修道人约有几十位。他们或男或女,或曾是商人,或曾是司机,或是学生,或是博士,放下尘间,来在世外,每日洒扫、诵读、打坐、念经,顺其自然,慢慢生活。
有些向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