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儿女(1)

作者: sherry_2020 | 来源:发表于2018-11-27 09:21 被阅读0次

1997年的八月,正值盛夏时分,连续几个月没见一滴雨的黄土高原上,连空气都充满了燥热,好像遇到点星火即可点燃一般,酷烈的阳光下,一丝风也没有,沉寂着的已经晒的有点蜷缩的槐树叶子也无奈地挂在枝头。然而就在这种酷暑时分,王家庄对面的名叫“大面”的梯田地里并不寂静,你瞧,庄稼汉们正穿着三条弦汗衫,戴着草帽,在小麦地里忙得热火朝天,有一些耐晒的小伙子,汗衫早已经扔在了麦地边沿,黝黑的脊背上留下了一个完整的汗衫印记——这里的太阳实在是太毒了。

火辣辣的太阳慢慢升至头顶,不用说俨然已到中午。“大面”并不仅仅是王家庄人的地,还有一些地属于山后面李家沟人,李家沟坐落在山脚下面,要先走很远的山路,走到山顶再沿着羊肠小道走下来,才是“大面”。这时候,家在附近的王家庄人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回家吃午饭,而李家沟人还在地里挥汗如雨,他们并不急着吃午饭,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并不打算将时间耗费在路上——他们带了干粮和水。小麦已经完全成熟了,金黄的麦穗垂下了头,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人们打算趁着这几天天气晴朗把小麦收割完毕——虽然今年夏天还没有下雨,不过老天爷的事,谁知道呢?凡事赶早不赶晚,永远是老百姓的信条。这群带干粮的人中就有乔碧灵。

乔碧灵是乔家山上乔鸿禧的二女儿,说到乔鸿禧,方圆十里无人不晓,只是这人命运不好,前年打工时被翻倒的拉砖车打断了腰,现在什么也干不了。这不,乔碧灵的母亲潘芝芳正带着乔碧灵姐弟三人在赶着收割吗?只见乔碧灵左手拦着麦,右手迅速地挥动着镰刀,老三乔碧瑶不太会割麦,但善于打结,她随着姐姐的步伐,将小麦完美地捆起来,最小的乔碧峰提着篮子拾着麦穗。虽然他们赶不上大人那样娴熟麻利,但人多力量大,倒是可以赶上一个大人了,你看,就数下麦捆,他们已经比母亲多了两三捆了。

火红的太阳继续暴晒着,潘芝芳招呼孩子们休息一会,她看着孩子们娇嫩的脸颊也晒得通红,心里很不是滋味。自从孩子们放暑假,别人家的孩子要么在家里玩,有么跟在地里玩,只有他们的孩子从来没闲过,天天跟着她干农活,今天早上出门前,她还让他们休息两天,可谁知孩子们体谅她的艰辛,说一点都不辛苦,大热天硬是要跟着她来。他们还只是孩子啊,就连刚参加完高考的老二乔碧灵也才只有18岁,就已经是家里的主要劳力。碧灵手上磨出的血泡,孩子们梦中的呻唤,她何尝不知道?可是她没办法啊,眼下的光景,雇人干活是绝对不可能的。

此时在家里的乔鸿禧,跟往常一般正在给后院的两头猪喂食。别看现在猪并不大,但这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能在年前买个好价钱,乔鸿禧在喂养上格外上心,大白菜、甜菜都要先在锅里煮熟,再和一点高粱面或玉米面,每次猪吃食的时候,他都要拿根木条守在猪槽边,生怕猪吃不到边缘的食物或者把食物拱出来。

“乔大哥,在家吗?”随着一连一声的吆喝,乔鸿禧光着膀子,擦着汗,趿拉着一双老布鞋,边应和着边慢悠悠地从后院出来了。喊叫者便是邮差牛良翰。只见他把那辆破旧但坚固的自行车停在老槐树下,从后面的帆布包中摸索出一份信件,向门口走去。他跛着一条腿,四季如一的军绿色工服,在常年的风吹雨淋下已经有点泛白,加上天气炎热,肩膀处已经被汗浸透了,中间的两颗纽扣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变得大小不一,不过相对于膝盖上两个大大的补丁,这都不算什么。毕竟,十里八乡,刚填饱肚子已经实属不易,打补丁又算得了什么呢,就连乔碧灵,除了一套考上高中后,县里的亲戚送来的不合身的衣服尚且没有破烂外,其他衣服也补丁斑斑。牛良翰把牛皮纸信件递给乔鸿禧,两人就坐在院子里抽着烟拉起了家常。乔鸿禧看着这份比普通信封大了不止一半的信件,边拆边自言自语道这是什么信。牛良翰看了一眼说:你们娃娃是不是今年高考?信是从北京发来的,有可能是录取通知书。等牛良翰走后,乔鸿禧好奇地拆开了信,但他并不识字,也不知道信里说什么,想找村东头的文书读读,可大热的天懒得出门,再加上文书这阵子有可能在睡午觉,打搅也不太好,干脆等碧灵晚上回来再说。 

直到太阳落山,田边的小河映出白色的冷光,潘芝芳才带着孩子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她心里盘算着:按照这样的进度,再过七八天应该能全部收割完。

碧灵正准备接水洗脸,乔鸿禧就从屋子里走出来,问:“碧灵,你今年报考的是什么学校?”碧灵沮丧地说:“我报的北大,但到现在没有任何消息,可能没有被录取。”乔鸿禧心里一惊,他真没想到碧灵报的是北大,就算没读过书的庄稼人,对清华北大两所学校也是毫不陌生。他急忙从桌子上取来信件让碧灵看看。碧灵抽出信件时,激动地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她颤抖地说道:“爸,妈,我考上大学了。”乔鸿禧又惊又喜,忙让碧灵给他读读通知书上怎么说。而正准备做饭的潘芝芳也顾不得洗手上的面粉,就从厨房跑出来,她喜极而泣,边用围裙擦眼睛边说:“我就看我娃是个有福人!”然后她又对乔鸿禧说:“他爸,明天你去集市买上些香表,我要去庙上还个愿。”

碧灵从小到大,都争强好胜,这年代读书的女孩子不少,但一直读到高中的寥寥无几,很多读几年就被逼着外出打工挣钱或嫁人。乔鸿禧当初送她上学,本是想着识几个字,也不至于像他们老一辈一样做睁眼瞎子,吃目不识丁的亏,可谁曾想,这娃除了帮家里干活,其他时间全用在了学习上,常常点着煤油灯看书到深夜,成绩年年优异,连老师都说她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劝乔鸿禧不要用愚昧观念毁了娃娃的前程。乔鸿禧眼下是生活在这贫穷的土山窑里,可向上数两代,也就是他的爷爷,可是当年名声远扬的大地主,据说家里家财万贯,丫鬟满院。光牛羊就能排几百米长,大地主家自然注重孩子的学业,所以乔鸿禧的父亲叔伯等自小就有先生在家说教,小小年纪知书达礼,羡煞旁人。人怕出名猪怕壮,厚实的家底引来了一帮恶人土匪,一夜之间烧杀抢掠,唯有当时正在舅舅家串门的,也就是乔鸿禧的父亲乔叔同逃过一劫,他,那时才七岁。

外公外婆可怜小叔同,怕儿媳虐待他,执意和儿子儿媳分了家,独自带着小叔同另起锅灶,教他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叔同渐渐长大,外公外婆也先后离他而去,他四处流浪闯荡,最后遇到同样没有父母的刘兰香,才回到原来的老家,打了窑洞安了家,生下了独苗乔鸿禧……

这么多年,乔鸿禧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眼下,碧灵考上了大学,要去远在天边的地方,那里有汽车,火车,有轮船,飞机,还有天安门,那是只有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场景,这村子里还没有人去过呢,这是何等的荣耀。他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桃花城是附近最大的集市,每逢农历三六九便有很多人前来赶集,其余日子就显得有点冷清。第二天正好是初九,乔鸿禧特意带了乔碧灵,满面春风地赶往桃花城。桃花城本属于宁丰县,但因为它地处槐大和阳林两乡之间,并且离新安县的阳林乡更近,所以这两个乡的人们大多都在这里赶集。

乔鸿禧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遇到了很多熟人,彼此寒暄中,有意无意间透露着乔家的大喜事。乔碧灵对于父亲的做法感到有点不舒服却又不知道怎么阻止,只是在别人艳羡的目光和啧啧的称赞声中红着脸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局促不安地催着父亲快点走。不过县一中有人考上北大,这消息就算乔鸿禧不炫耀,第二天也已经传遍了七村八舍。他们私底下聊天时说乔家不愧是大户人家,虽然惨遭厄运,但老祖坟保佑着呢。也有反驳的人,说听村里老人说当时的场景很是惨,血流成河,直接夷为平地了,哪有什么祖坟。大家七嘴八舌,总之一夜之间,乔家又一次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乔家儿女(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mw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