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谷穗文刊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
项羽是自杀还是他杀,是“不肯过江东”,还是根本就跑不了?

项羽是自杀还是他杀,是“不肯过江东”,还是根本就跑不了?

作者: 王玄陵小文库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20:46 被阅读0次

    读程步《真项羽·勿错如此》笔记(关注G众号“王玄陵”获取本书!)

    程步先生读历史向来是很犀利的,对于《史记》中记载的“项羽之死”,他对司马迁的说法提出了很大的质疑,并且最终得出来一个结论:项羽并不是自杀,而是死于乱军之中。

    其实对于项羽的死亡之地,到底是东城还是乌江畔,史学界一直都没有定论。而项羽自刎于乌江的说法,只有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记载,可以说是孤证,但是因为《史记》历来被看作是正史中的权威,所以项羽自刎乌江的说法被后世当作是主流的说法。

    但实际上,就连司马迁自己的记载当中,对于项羽之死的记载也是充满了矛盾。《史记·高祖本纪》中说:“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很清楚的说明了项羽是死于东城。而在《项羽本纪》最后的“太史公曰”中,司马迁也说项羽是“身死东城”,可见连他自己都是模棱两可的。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项羽本纪》中记载的项羽之死的过程:

    项羽带800骑兵从垓下突围,第二天清晨被汉军发觉,刘邦派灌英带五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水,到达阴陵的时候只剩下了百余骑,而且还迷失了道路,于是就向一个老乡问道,老乡故意偏项羽往西走,结果项羽陷入了沼泽地中没有办法前进。

    项羽只好重新掉头往东走,因为中途耽误了时间,所以到达东城的时候被灌英追及,而此时项羽手下只剩下了二十八骑,已被灌英的数千人团团围住。项羽“自度不得脱”,于是把手下的二十八骑分成四队,向汉军发起了反冲锋。

    项羽先斩杀一员汉将,向外突围,赤泉侯带兵在后面紧追。等追到项羽的时候,“项王瞋目而叱之”,把赤泉侯吓退了好几里地。汉军又分三路围了上来,项羽带领手下的二十八员骑兵再次冲杀,杀掉了汉军的一名都尉和数十名骑兵。等项羽把队伍重新聚集起来的时候发现,己方仅仅损失了两人而已。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跟项羽说了那番渡江称王的话。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项羽听完了亭长的这番话后,却大笑说道: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我没有面目见江东子弟啊!

    说完之后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下令短兵相接,徒步做最后的一搏,项羽一人杀掉了数百人,“身披十余创”,最后看见了故人吕马童,于是自刎而死。

    项羽这个逃亡和自杀的过程真的是充满了诡异,程步先生在这里主要提出了三个疑点:

    第一个,阴陵的那个田夫为什么要偏项羽?

    第二个,项羽的战斗力真的有那么强吗?

    第三个,项羽为什么要自杀?

    首先,根据司马迁的解释,项羽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被灌英追上了,而项羽之所以被灌英追上就是因为阴陵的那个农夫骗他往西走,结果陷入了泥沼中不能前进。因为中途耽误了时间,等项羽一行掉过头来往东走的时候,等到了东城时就被灌英给追上了。

    程步先生否定了农夫的存在,主要是从这么几点来考虑:农夫怎么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项羽的?就算是知道,他怎么敢去骗项羽?汉王悬赏千金要项羽的人头,农夫如果真的是骗了项羽,为什么后来没有去领赏?

    第二个疑点,项羽的战斗力真的那么强吗?凭着29个人可以突破五千汉军的包围,而且杀掉汉军数百人,这显然是小说中的桥段。试想一下,灌英带领的五千骑兵都是常年征战汉军的精锐,这样一群人在看到项羽这么大的“投名状”时,能不卖命的厮杀立功吗?怎么可能被项羽的二十多人杀得狼狈不堪,甚至是让项羽突围出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第三个疑点,项羽从垓下之战开始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望,他带着800骑兵一路难逃,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逃到江东去称王。从垓下到乌江江畔,舍下自己的大部队,舍下自己的虞姬美人,一路狂奔了500多公里就是为了逃命,为什么到了乌江眼看就能得偿所愿了,却突然决定要当一个烈士。难道仅仅是因为亭长的一番劝渡之语,激发了项羽的虚荣心?当然不可能。

    所以程步先生的结论是:项羽根本就没有到过乌江,而是在东城就被群殴至死,然后被吕马童等“五侯”分尸。而司马迁之所以要给项羽加上这么多戏份,只是为了塑造项羽的英雄形象而已,因为我们知道《史记》对项羽的描写明显是一个敬重、欣赏的态度。

    这个结论其实并不是猜测,我们前面说了司马迁对于项羽之死的描写本身就是自我矛盾,一面说他死死于东城,一面又写了一个“乌江自刎”的桥段。但实际上,后世所有对于项羽“乌江自刎”的判断,全部是源于对《史记·项羽本纪》的误读,因为如果你仔细的去读其中的细节,你会发现其实司马迁从来也没有说过项羽死在了乌江江畔。

    我们来看原文: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项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这段话是紧接在东城交战之后的,里面有两个很关键的词,一个是“欲东渡”,另一个是“檥船待”,欲东渡只是说明项羽想东渡乌江而已,并没有说明他已经在乌江,实际上此时他身在东城的汉军重围中。前面有一句“项羽自度不得脱”,其实也说明了他是处于这样一个困境当中,根本就无法脱身。

    而“檥船待”这三个字,认为项羽死于乌江的人,会解释为“乌江亭长将船靠岸等待项羽”,既然乌江亭长是在江边跟项羽说话,那么项羽必定是已经到了乌江,而后面的战斗也必定是发生在乌江。

    实际上这是受了“乌江亭长”这四个字的误导,大家一看到“乌江亭长”就以为他是管江的,所以他在江边划船也就很合理了。而事实上这位乌江亭长并不是管水利的,而是乌江一带的行政官员。

    现代学者在注释《项羽本纪》的时候,大都会认为“檥”同“舣”,把檥船解释为“拢船靠岸”,但这种解释只是一种想当然的倒推,实际上在两汉时期资料中根本找不到依据。《说文·木部》的解释为:“檥,干也”,《史记集解》引东汉应劭的解释:“檥,正也”,《说文解字注》:“檥船,若今小船两头植篙为系也”,《诗经》中的“干不庭方”意思是:“安定不朝觐的方国诸侯”。

    不管是根据哪种说法,檥船都没有“拢船靠岸”的意思,而应该解释为“安置准备船只”,所以这也不能作为项羽已到达乌江的证据。

    所以,合理的推测应该是,项羽在逃到东城的时候遇到了乌江亭长,但是旋即灌英带领五千骑兵追了过来,并且将项羽一行围了起来。项羽先是带领手下发起了反冲锋,然后又被汉军分三路围起来,亭长就建议项羽东渡乌江称王,并且声言已经在江边准备好了船只。但是项羽“自夺不得脱”,又死要面子,说了一番“天亡我,非战之罪”的话,然后战死了。

    也就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前提是,他已经知道自己没有办法突围,没有办法“过江东”,所以才发了一番豪言壮志。当然这是认可司马迁所描述的亭长存在的前提下, 所进行的一个合理推测,这个推测应该是合乎司马迁的本意的,不过这个“乌江亭长”到底存不存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关注G众号“王玄陵”,回复关键词“秦汉史”,免费获取《真项羽·勿错如此》等书的电子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项羽是自杀还是他杀,是“不肯过江东”,还是根本就跑不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iz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