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之冯子材

作者: zhixingheyi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5:15 被阅读1次

中法战争中,镇南关之战是扭转中法战局的最为关键的一役,这一战促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保证了清廷同治中兴以来的成果。老将冯子材功不可没。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

“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平博白,赐号色尔固楞巴图鲁。改隶张国樑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馀。“ 张国梁乃清军名将,勇猛异常,”国樑拊其背曰:‘子勇,余愧弗如!’” 

冯子材不仅勇异,且坚忍,甚得湘军衣钵."莅镇六载,待士有纪纲,士亦乐为所用。寇攻百馀次,卒坚不可拔."

更为可贵的是,冯将军官品甚好,不似一般湘军将领那样贪婪。“子材躯幹不逾中人,而朱颜鹤发,健捷虽少壮弗如。生平不解作欺人语,发饷躬自监视,偶稍短,即罪司军糈者。治军四十馀年,寒素如故。” 这在晚清军界,实属难得。

中法交战期间,广西巡抚潘鼎新闻议和,而不欲战. "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於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镇南关之役,"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卻。越日复涌至,子材居中,元春为承,孝祺将右,陈嘉、蒋宗汉将左。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越二日,克文渊,被赏赉。连复谅城、长庆,擒斩三画、五画兵总各一,乘胜规拉木,悉返侵地。"

《清史稿》亦对冯子材,“法越之役,克镇南,复谅山,实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摧强敌,扬国光,子材等之功也。”

冯子材以其坚定的民族信念、娴熟的军事技巧、不畏强敌的勇气,使自己成为传之后世的民族英雄,也再次证明了“能战方能言和”的铁律。

相关文章

  • 《清史稿》之冯子材

    中法战争中,镇南关之战是扭转中法战局的最为关键的一役,这一战促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保证了清廷同治中兴以来的成果。...

  • 观《龙之战》有感

    龙之战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冯子材率领广西狼兵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故事。 冯子材赶到镇南关后,根据前线清...

  • 慧眼

    香帅慧眼,冯子材果是难得将才!

  • 抗法名将冯子材

    清朝末年,政府昏庸无道,备受各国列强的欺辱。清朝本来倚仗的骑兵,在列强的火枪下显得不堪一击,而不重视现代火药枪械发...

  • 抗法民族英雄冯子材故居

    记得在中学历史上就学过68岁老将冯子材英勇抗法,取得晚清抵御外虏第一次真正意义的胜利,可谓大快人心。尽管由于满...

  • 近代风云——老当益壮,冯子材

    中法战争时,中国人对法国人的惧怕到达了很高的程度。中国的将军士兵把法国人比作成了青面獠牙的怪物。然而在这种情况下...

  • 冯子《智通》章

    记|执直之智 冯子《智通》章一文,别称《荣枯鉴》,相传作于南唐时代。 。。。。。。 冯道,子可道,号长乐老,男,寿...

  • 《清史稿》之隆科多

    隆科多的祖上是佟养正,努尔哈赤的从龙功臣。佟养正是女真人还是汉人,《清史稿》记载不详,“先世本满洲,居佟佳,以地为...

  • 《清史稿》之林则徐

    林则徐不仅在近、当代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民族英雄,而且《清史稿》也对其大加赞赏。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

  • 《清史稿》之施琅

    明清易代之际,台湾抗清斗争最为持久,施琅最后收服了台湾。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史稿》之冯子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x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