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唯此鸿业,若涉春冰,辟至疮瘠,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所敢望。
释义
子陵:严光(公元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会稽余姚的客星山(陈山)。
疮瘠:疮,本意是指皮肤上粟堆样的肿块,引申义是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瘠[jí],瘦弱。后用疮瘠比喻战后民生凋敝,土地荒芜。
绮里:绮里季,古人名,姓吴名实。汉初隐士,“商山四皓”之一。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避秦乱,隐商山 ,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后高祖欲废太子, 吕后用留侯计,迎四皓,辅太子,遂使高祖辍废太子之议。绮里季为其中之一,后亦以“绮里季”泛指隐士。
箕山(jī shān):河南省箕山山脉属秦岭东部山地系统的一支。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登封市、伊川县、汝阳县、汝州市、郏县之间。箕山山脉最高点在禹州市与汝州市交界处的大鸿寨,海拔1156米;在登封境内与嵩山山脉隔登封城和颍河相望,位于登封市南部。
颍(Yǐng)水:颍河,古称颍水,相传因纪念春秋郑人颍考叔而得名。其主要支流为沙河,因此也被称为沙河或沙颍河。发源於河南省登封县嵩山,经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在寿县正阳关(颍上县沫河口)注入淮河,为淮河最大的支流。 全长620公里。
感受
这一篇出自叶楚伧(cāng)的《历代名家短笺》,是汉光武帝刘秀写给严光的一篇诏书,也是一封信。先看看白话文翻译:
古时有作为的君王,都有以宾师之礼相待的友人;我怎敢将子陵看成臣下,随随便便召唤你呢?但是,担负着国家的重任,我像是在薄冰上行走;犹如腿脚受了创伤,确实需要扶助。如果说,当年的绮里季并非小看高皇帝,张良请他出山保太子他肯来,难道今天的严子陵却定要看不起我这个坐江山的老朋友吗?从前许由宁愿老死在箕山,听说尧帝要请他出山就跳进颍河洗耳朵,未免太矫情,相信你总不会学着他那样做吧?
这封信很有意思,也引用很多典故,总体意思是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希望以前的好友严光能入朝辅佐他。这封信总体口吻还是很谦卑的,但是也透露着刘秀的豪气,如第一句“古之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开篇就以大有为之君自诩。
中国历代都有不愿入朝为官的人,有的还流芳千古,成为士人学习的楷模,比如信中说的绮里季。似乎连皇帝老子的求贤纳士都不放在眼里,才算有文人风骨。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然而,一个人,尤其古代的文人,如果不走仕途,漫读诗书千万卷又有什么意义呢?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味只想隐居如何才能“达”呢?不去尝试,不去努力,怎么“兼济天下”?
所以,真有文人风骨,真的铁骨铮铮,应该为了天下苍生敢作敢为,不惜自己的羽毛,不惮世俗的评说,这才称得上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仁者爱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