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学习善读「论语」阅读推荐
善读「论语」8.20:舜有五人天下治,周有十人海内平

善读「论语」8.20:舜有五人天下治,周有十人海内平

作者: 善氏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1:09 被阅读1次

    「泰伯篇第八」20

    【原文】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译文】

    舜有五位贤臣而使天下大治。武王说:“我有十位治世之臣。”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尧、舜时期,人才最盛。(武王所说的十人中)有一位是女性,实际上是九位而已。周文王掌握着殷朝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对殷朝尽职尽责。周朝的创始者们,都可算是至德之人了。”

    【注释】

    “武王”,姬姓,名发,周文王姬昌次子,周朝的开国君主,被后世尊为古代圣王,早孔子约550年。公元前约1046年武王伐纣,殷商灭亡,周朝建立。武王于克殷三年后(约前1043年)去世。

    “乱”,音义皆同“治”。本作“乿”,古“治”字。大概古时“乿”常被误用为“亂”(“乱”的正体字),以致“乿”、“亂”不分。故此处的“乱臣”,应为“治臣”,即治世之臣。

    “才难”,此处指人才难得。

    “唐虞”,唐即唐尧,虞即虞舜。

    “斯”,指“才难”之“才”。通常认为是指周武王时期,今不从。

    “有妇人焉”,指武王的十位治臣中有武王之妻邑姜。

    “以服事殷”,意思是对殷尽职尽责。“服”,职也。如《书·旅獒》中的“无替厥服”,此为名词;“事”,职也,此为动词。通常是解作“仍然事奉殷朝”,今不从。

    “周之德”,应指自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等几位周朝的创始者。

    “至德”,仁德之至。可不译。

    【评析】

    “人才”难得。子曰:“仁者,人也”,故无仁难以为“人才”。人有才干不难,但有厚德很难。是故所谓“才难”,并非是指有“才”很难,而是指既有德又有才很难。但这样难得的“人才”在尧舜之际却很兴盛。

    比如,“舜有臣五人”,即禹、后稷、契(音“谢”)、皋陶(音“高尧”)、伯益。其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得舜之禅让而有天下;后稷是农耕始祖,教民稼穑,放粮赈饥,使民免于饥荒之苦,被认为是上古时代功德最大的三公之一,民间尊为“农神”;契则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观察星辰变化“授民以时”,使民众得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深受民众爱戴,民间尊为“火神”;皋陶是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的中国司法鼻祖,制定了刑法和教育,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以正直闻名天下。皋陶主张德法结合、以民为本、司法公正、天人合一,还主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伯益是大禹禅让的人选,曾辅佐大禹治水垦荒、掘井种稻。伯益提倡德治,主张敬事节用、选贤任能等。此五者,皆不世出之“人才”,而舜竟兼而有之,可见“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其实所言不虚。

    武王所说的“乱臣十人”,通常认为是“周公旦、召公奭(音“是”)、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音“宏”)夭、散宜生、南宫适(音“括”)及武王之妻”,此十人皆贤者,但唯有辅佐武王、制礼作乐、致政成王的周公旦堪称不世出之“人才”。

    大禹曾将天下划为“九州”。由于纣王暴虐不仁,商末之时已有六州归心于文王。文王之德虽足以代商,但却不取天下,仍然“率商之畔国以事纣”,尽职尽责地对待纣王,以期纣王幡然悔悟、弃恶从善。此其所以为至德也。

    武王虽然伐纣,却是因为纣王恶贯满盈、咎由自取。故伐纣实乃吊民伐罪之举,无损武王之德,连孟子也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加之本篇第一章中介绍过的周太王及其子泰伯的至德,故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读「论语」8.20:舜有五人天下治,周有十人海内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ds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