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多云
我一直相信“缘”的存在。这一生当中,我们所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缘分,区别只是缘深缘浅而已。
缘浅的与我们擦肩而过或者为我们停驻片刻,但最终成为一个过客;缘深的陪着我们走过一段路或者陪我们一直走下去,他们成为我们记忆中的温暖和美好。
今天,我再次感受到了“缘”的神奇。
三年前,大宝高考完想要利用假期时间学习爵士鼓,咨询了几家爵士鼓专业培训学校,没有老师一对一授课的。
后来一个玩音乐的朋友推荐了他乐队里的鼓手朋友来做大宝的老师,大宝就跟着他在假期里学了一些日子。
老师说他最喜欢带大孩子,理解能力强,而且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思维,教起来不费劲。大宝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一向学的很认真,老师都喜欢这样踏实认真的学生,教得自然更是尽心尽力。虽说大宝学习时间不长,但进步很大颇有收获。
大一“迎新晚会”上,大宝通过微信向老师请教,改编了一首曲子,在晚会上首秀她的爵士鼓,受到了好评。
再以后,大宝的假期都是社会实践、实习等各类项目,回家都是小住几天。有时候听她念叨着还想找这个老师去学鼓,可是确实是没时间。
我只陪着大宝去上了第一节课,其他时间都是她自己去的,所以我对老师只是有点印象,但不深。
小宝可能是被大宝影响了,也喜欢爵士鼓嚷嚷着要学。我当时有想过找大宝的老师,可是想想他那里离我家很远,也不方便停车,小宝要学必须是要我接送的。
犹豫间,我家附近正好开了一家爵士鼓培训学校,还是全国连锁加盟学校,看上去特别高大上,小宝试听一节课后感觉还行,就上在了这里,一个班有十多个孩子。
一年下来,才发现什么叫“华而不实”,什么叫“急功近利”,学校过于商业化的模式根本不利于孩子们学习。我在征求了小宝的意见后果断地离开了这个学校,打算另找个老师上合适的小班课。
小宝同学的妈妈是高职学校音乐老师,放学接孩子时遇到她聊起这事,她给我推荐他们学校科班出身的一个数一数二的打击乐器老师。
一放寒假,我就联系了高职学校这个老师。前天去上第一节课时,看到这个老师感觉好面熟,但实在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他说他也看我好面熟,感觉见过。最后我们俩把这个“面熟”归结于他们学校就在我家附近,所以来来往往的可能见过的。
老师耐心和善,且一对二的小班授课模式,很适合小宝,小宝也喜欢这个老师。
今天课间休息时聊起打击音乐,他的一些理念我颇为认可。音乐、美学、文学真的是相通的,学音乐最主要的是创作的灵性,最终一定要有自己自由的思想融入其中。
音乐和语文有异曲同工之处。语文从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开始认字写字组词造句到写作文,再到文学创作;音乐从音符乐理小知识出发到基础技巧,最后到达自由的创作与发挥。二者都需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这样就会享受到其中的快乐。这一点,我非常认同。
他说他教过一个大孩子,读的书多,对音乐的理解也强,虽然学了没多少时间,但领悟力很好,他很喜欢教那样的孩子,他说那个孩子还上了一个好大学。
我说我家大宝也在高考完学了一阵子爵士鼓,他问在哪里学的,我说是某琴行,他说那个琴行那年就他一个爵士鼓老师。
一说孩子姓名,还真就是大宝老师。他说你当时是某某推荐来的吧?我说是。
这下子才终于找到“面熟”的真正原因了。
“缘”真的很奇妙,几年的兜兜转转,两个孩子俩位推荐人,竟然遇到同一个老师,我们和这位老师的缘分确实不浅。
真是让人不得不惊叹:世界真奇妙,“缘”更是神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