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人与人、人与书之间皆是有文字之缘的。爱书的人其书必珍。一人有书,朋友可读。这不,书友送我一本书,名为《古诗中的读书智慧》,就让我爱不释手。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读一篇轩快之书,宛见山青水白。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自入手那天起,我就将这本书放在手边、床边,在每个静谧的夜晚拿出来慢慢看,在旅途的闲暇时也不忘展卷一览。灯下捧读,当是身未动而心已远的意境了。阅读说到底,其实是纸上的旅行。我默默地阅读,时而合上眼睛,深深地把书的香气吸入肺腑。有时只需抚摸一下书页,便由然生出一股幸福感。
本书的作者武桂霞与我同行,不过人家可是辽宁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硕士。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热衷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并且积极推广,令我十分佩服。因这写作之苦啊,如鱼在水,冷暖自知。
这本书几乎涵盖了从汉魏到明清时代所有的关于读书的诗歌,容纳了六十多位古代名人有关读书的诗词,对诗中提出的读书观点、读书方法以及读书感受进行解析,读后常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对于读书人来说,尤其对于中学、高中学生来说这是一本很受益的极为实用的书。
纵览各朝各代诗词大咖们的经典诗作,我常常在武老师的文字里沉思、徘徊。真的是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武老师写作是借由文字的光束照进内心的角落,成就了自己的成长,蜕变,如人独舞。而我也随其在诗词的文字中闪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唐宋明清,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向那些古人讨一些温情暖暖身。
作者的写作主题很明确,就是要告诫我们读书要珍惜时间,学习古人的读书状态,告诉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教会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该怎样去读以及读书人应有怎样的作为。写作亮点在于把古代读书诗进行系统的专题鉴赏,不仅配有诗歌原文、作者以及注释,更可贵的是前有导读引领,后有作者的读诗偶得。让读者在学习古诗的同时还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深入独到的读诗体会,开阔了思域,也多了几分领悟,越是民族的东西其实越是属于世界的。
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作者的文字被情感润泽,涨满,有了破土而出的新鲜力量。可能是因为有了诗词的浸润,显得更加耐人寻味。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有人也许会问,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想应该是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吧。
好书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诗书,真的可以下酒。我们不妨看看都有哪些成语是从诗中而来,从李商隐的“心有灵犀”,李白的“青梅竹马”,常建的“曲径通幽”,白居易的“千呼万唤”,孟郊的“春风得意”,王勃的“物换星移”,你体会到了什么?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丽其实并不在于束之高阁的学术研究,而是在于融化日常琐事中的情思。诗之绚丽,词之丰饶,这些最美的唐诗宋词,是历史长河的博物馆,是永恒时光的刻录机。不管经历多少沧桑巨变,我们还是能够在泛黄的书页中找到自己怦然心动的共鸣。仅此而已,但已然足够。
我们很容易陷入某种“睁眼无趣,闭眼无聊”两点一线的死循环,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浮躁年代里,有多少人挣扎,就有多少人沉沦。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我们的眼睛变得呆滞,神经变得麻痹,越来越难以发现美丽,越来越难以感知快乐。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里,我们已经全然忘了如何诗意地栖息。我们的人生也因诗意的缺席而显得异常贫瘠。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升,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
读一本好书,像擎起一炬熊熊燃烧的火把,即使在没有星光也没有月色的黑夜里,你照样能够信步如飞而绝不迷途。读书带给我的一种清醒乃是——明白自己其实有多么平庸。古诗里是有智慧的,美貌终究敌不过岁月,智慧却历久弥新。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如果皮囊难以修复,那就用思想和智慧去填满它。美丽有“质”,方能永葆青春。
我常常在着,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她应该总是夜深灯明,当窗俨坐,在纸业上写写停停吧。她应该也有烦恼和忧愁,只不过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首诗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首。和好书文字生活在一起的人,应该永远都不会叹息吧。因为文心锦秀的佳人,总把绵绵心事,用文字码进一首首诗词里,融入一行行文字里。丰沛的文学才华,在漫长得几乎望不到边际的幽幽长夜里,必将投射出永不熄灭的光辉。
唐代韩愈诗云:“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与书同居,书能涵养人的灵气,也能给人带来书卷香。高晓松说:“人生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来到世上不是为了爬行,而是为了飞。这世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风景,一段使命。作者在书卷里耕耘春秋,用文字果腹,以光阴下酒,坐于文字的水岸,拥明月清风入怀,耕云种月,不为收获,只为在云来云往中书写一段属于自己的盛世华年。所有人看到的优秀,背后都是她不断努力的叠加。这不只是一本书,接触到这本书时,也就是接触到一个生命。
读书要得古人的“心”,做人要有今人的“行”。古人云:读书养身,及时为自立之计。学问日进,不患无用着处。真正的读书需要心静,以无用之心入有用之文,如此才是最美的读书。灵魂才会得到滋养,达到“内有山水,外有书香”美的蜕变。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老师,更要与书为伴,教育的源头活水在书籍里。你要在课堂上表达的得文从字顺,规范而有文采,去读书吧;你要把课上得生动精彩,把学生的眼睛吸引得直勾勾盯着你,去读书吧;你要在观摩课上,领街主演,一展风采,去读书吧;你要在会上表达得体,见解独到,去读书吧。我们应当警觉,当务之急是必须从最低层次的最小公约数的阅读教起。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的读书人,从来都是这样的。
坐拥书城铸内秀。真正的富养,是精神的富足。阅读被誉为“生命的美容”,书卷气自有一种迷人的优雅。所有读过的书,看过的诗,念过的词,都会融入我们的气质里,藏进我们的灵魂里,变成眼底的清风朗月,变成心中的星辰大海。以书为邻,芬芳自若。书中能见山见水,见大千世界,见古今中外,见世道人心。书读多了,见远识微,见贤思齐,如水容万物,自然百搭。
都说“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我深知目前为止以我的文字功底,根本不足以谈什么让灵魂生香之说。但对于本书的作者我是真心地感到崇拜乃至敬仰。很荣幸与作者结缘,更庆幸与此书为友,我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在此书中徜徉,在某些个夜深灯影下点亮文字,擦亮诗句,巧会古人,遥对旧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