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贬值的时代,曾有过“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无奈。在东汉辞赋家赵壹的眼里,满腹经纶不如一袋子铜钱。这是近两千年前,东汉读书人“读书无用论”口语化的表达,也是当时文人对所处读书环境的真实感受。与现代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全民阅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也启示现代的读书人,生活在一个尊重读书、尊重知识的时代,是多么的幸运,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环境。
刺世疾邪赋秦客诗
东汉赵壹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伊优北堂上,抗髒倚门边。
这首诗是赵壹在《刺世疾邪赋》末尾写的两首诗之一,托名“秦客”,类似班固的《咏史》,是用赋的方式表达论点之后,言犹未尽,做诗以补充。《刺世疾邪赋》主题鲜明,正如标题所言一为“刺世”,二为“疾邪”。诗中“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字里行间充溢着文人的心酸,代表着东汉末年读书人对时代的悲情控诉。
《刺世疾邪赋》对东汉黑暗的政治与社会现实,做了刺骨的揭露与批判。从这首诗中也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虚伪成性、阿谀逢迎、道德沦丧、是非不分、贤愚错位、正邪颠倒、充满铜臭的时代。更为可气的是,处在这样一个错位的时代,人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趋之若鹜。
《秦客诗》在语言上采用五言,比之《刺世疾邪赋》语言更为简捷易懂,更具有穿透力与杀伤力。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开头一句寄个人的悲愤、绝望于其中。黄河,千百年来以浑浊著称,但是,相传黄河一千年一清。诗人说自己等不到黄河清的那一天,表面上说是自己生命短暂,实际上是对东汉黑暗政治的绝望之辞。东汉另一位著名文学家张衡说:“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兮未期。”表达了相同的感受。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草木顺风而倒,这是物之常性。诗人借此来说明时俗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绝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人格与操守。人们评价贤愚的标准不是德行、不是才华,而只看他是不是富贵。既然如此,那么,纵使你有满腹诗书,如果一贫如洗,又有何用?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诗人的悲愤化作这一句诗脱口而出!东汉末年,卖官鬻爵司空见惯,甚至可以公开化。当时有一首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秀才不知道书为何物,用来表彰孝子的“孝廉”之誉,会加在不养父母的不孝之子头上。多么强烈的讽刺!
“伊优北堂上,抗髒倚门边”。最后两句,接续前言,再次强调趋炎附势者得以显进,而不肯同流合污、高亢正直的人,自然只能靠边站了。这几句话正是《刺世疾邪赋》入木三分的诗意表达。
诗人告诉我们,他所处的时代是“读书无用”的时代,通篇充溢着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悲情控诉。它从一个侧面也告诫我们,盛世学文。应该倍加珍惜重视知识、重视文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抓住时机,以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掌握知识、掌握文化,为时代所用,为社会贡献才智,借以实现读书人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