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人民广场风语阁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2-09-14 08:33 被阅读0次

    公元1159年的秋天,35岁的陆游,由于长期客居在外,又加上病魔缠身,已经很久没有登临山水的心情了。

    当他听说南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景胜地时,便来了兴致,跃跃欲出,因急于欣赏外面的风景,于是他就试着前去探寻一番。

    登上南台山,诗人缓步前行,临江眺望江景:

    南台江风高浪急,波涛汹涌,千百艘船儿连接在一起,横跨于大江的中心,无数的车马缓缓行驶在浪高流急的江面浮桥上。

    面对如此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致,诗人心潮澎湃,那种熔铸于心中的创功立业的热望油然而生。

    这时,光孝寺楼里,传来阵阵钟鼓声。晨钟暮鼓,从早到晚,催促着时光的流逝。

    诗人放眼远望,闽江两岸村落之间,云霞掩映,烟雾升腾。四周村落的袅袅炊烟,绵延着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

    此时的诗人不禁感叹:古往今来,人世变迁,天地悠悠皆过客;而自然界的变化,自循轨迹,并不因人的意志而变更。

    虽未老先衰,华发早生,光阴被催,云烟如今,英雄壮志难酬,但它却不能泯灭我心中的豪情壮志,

    忽然就有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旷达之感。

    也不过是35岁的人,斗志哪那么容易被打击,磨灭。

    带着酒后的浅醉,我坐在榕树的林荫里吹起横笛。

    不得志,坦然,那自然便是对安逸,自在的向往。有酒,有横笛,是坐是卧,在榕荫下,抒发自己的情感、抱负。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28岁的陆游应试进士被取为第一,紧接着又在次年的礼部考试中荣登榜首。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陆游没有料到,自己的旗开得胜却成了坎坷仕途的开始,他遭到了权臣秦桧的排斥和打击,被其除名,遗憾出局。

    直到秦桧亡故后,陆游的进仕之路才得以逐渐明朗,绍兴二十九年,赋闲5年之久的陆游以恩荫出任宁德县主簿,半年后又被调任为福州决曹。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陆游一生以驱除外患恢复中原为己任,彼时的顺遂,让35岁的他看到了来日可期。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同年秋天,陆游带病登临南台山,并作此诗,该诗慷慨激昂,写出了他彼时的踌躇满志。

    《度浮桥至南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宋•陆游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早期律诗中的佳作。诗人病后登临南台,在跃跃欲出、急于欣赏外面风景的心情的驱使下,他缓步前行,临江眺望。

    在诗中表现了浮桥的伟丽、南台的雄浑,借江山来抒发心中的万千豪情。

    全诗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流动中显示了豪壮瑰伟的风格。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客居在外病魔缠身不能登山临水,听说胜境南台山,试着前去寻它一寻。

    浮桥:用船或筏作为桥墩、上铺木板的桥。此处浮桥横跨南台江,后建成万寿桥。

    南台:南台山,一作钓台山,在福州市南二十余里。

    登临:登山临水。

    诗从去南台写起。开头却从题外落笔:“客中多病废登临”,诗本来是写登台览胜,却故意宕开去,先从久不登临说起,“闻说南台试一寻”,才归到正题,就显得曲折有致了。

    诗人早就怀有驰骋疆场、横扫胡尘的雄心壮志,可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奋发。诗人的伟大抱负,终成泡影,郁郁不得志。

    到了福州,诗酒殆废,困于文书,身体多病。因多病而久不登山临水了。

    是听说南台壮阔之景才特意去“一寻”,而不是兴之所至,到处游览。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三四句的意思是无数的车马缓缓行驶在浪高流急的江面浮桥上,千百条船儿连结在一起,横跨于大江的中心。

    九轨:指浮桥上多辆车子。九,表示多数,形容浮桥之宽。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此处指代车。

    千艘:指浮桥作为桥墩的船只。千表示多数,形容浮桥之长。

    系:系上、缚往。

    这两句写浮桥,这是一异常壮观的景象。到这里才能理解诗人为什么抱着久病之身,为南台而“试一寻”了。

    “长桥跨江,奔涛触石”,可见诗人听说的不是茂林修竹的幽秀,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因而才引起诗人的兴致,渴望一睹为快。个中也透露出诗人的向往、意趣和追求。

    “九轨徐行”,仿佛随着视线,那宽实的桥面缓缓通向对岸,然而桥的下面却是“奔涛触石”的“怒涛”。

    “徐行”与“怒涛”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怒涛奔腾的江面上,缓步徐行,从容悠闲。

    这是诗人眼中的浮桥的客观写照,同时也是诗人主观思想的外现,这是写实,也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壮阔心怀,是一种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意绪的流露。

    而这也正是在多病废却登临之后,特意为南台而“一寻”这一行动所包含的深层的意蕴,是诗人渴望奋发有为的写照。

    对句“千艘横系大江心”,则体现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气魄。“横”字用得极有气势。

    无数的船只,横锁江面,境界已是十分壮阔;何况横锁住的是一条大江,一条怒涛奔腾的大江,气魄更为壮大。在客观的景象描绘之中,鎔铸着诗人创功立业的热望。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五六句的意思是光孝寺楼里,钟鼓声声,从早到晚催着时光逝去,四周村落云烟袅袅,从古至今一直飘散着。

    寺:指光孝寺,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王袓道建。

    墟落:村落。

    五六句拓开境界,以景抒情,从内心情感的抒发中体现客观的物。

    这两句是写至南台所见所闻。诗人登台而听到寺楼的钟鼓声,看到升腾在村落间的云烟,顿生感想,思绪悠悠。

    因钟鼓声而想到,它在早晚催促人们须及时有所作为。

    继而放眼远望,闽江两岸村落之间,云霞掩映,烟雾升腾,顿悟古往今来,人世变迁,悠悠不尽;而自然界的变化,自循轨迹,并不因人的意志而变更。两句一急一缓,感叹不已而余味无穷。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白发已生,却不能消除我心中的豪气,带着酒后的浅醉,在一片榕树的树荫里吹起横笛。

    豪气:桀骜蛮横的习气。《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在:存。

    榕:常绿乔木,气根细瘦,树冠大。

    尾联仍以直写自己作结束。和开头互相照应,又是中间两联所表露的意绪的自然归结。

    因景象的壮阔雄浑,激发了豪情;因光阴的迫促,更觉须及时努力。

    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因多病而早生华发,但豪情壮志依然存在,仍将奋发拚搏。

    而言外之意,却也正是事业并无成就,抱负尚未实现,不禁略觉伤感,于是,“醉吹横笛坐榕阴”。

    诗人醉中拈笛,在榕荫下,抒发情怀。这里颇有抑郁之感,但并不消沉,而是一种更强烈的渴望。

    放旷之中,仍抱有坚定的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诗人在以后的岁月中,时刻不忘恢复大业,慷慨激昂地奋击抗争,讴歌呐喊。

    这首诗是陆游步入仕途不久,渴望有作为、施展抱负的心情的写照。

    这与陆游后期诗作中常常表露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愤慨,有着显著的差别。

    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奋进之气。虽是记游之作,也仍然鎔铸着诗人激烈的壮怀,读来慷慨激昂。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ek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