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碧城这样一个名字,是因秋瑾之故。
以前念书时,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下,提到爱国女子,古代便是穆桂英,近代的便是秋瑾,读了些许传记,知道秋瑾曾用过碧城这样一个名号,因友人也是碧城之名且名气颇盛,索性不再用,这友人,便是吕碧城,二人交好,素有“女子双侠”之称。
倘若秋瑾是光,她便是影。

因革命之故,牺牲事迹传闻之广,从小到大的课文里绵延的是秋瑾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壮烈之火,提到近代巾帼女子,亦或是女侠,自然想到的是秋瑾。而吕碧城,一生坎坷,一生奉献于她的事业和理想,一生未有嫁娶之事,知道她的人便是少数,她更像历史书里一抹倩影,越是了解越是明白她的风情。
01
吕碧城,原名名贤锡,后更名碧城。吕碧城虽生于书香门第,幼时却也经历了诸多波折,也许正是幼年的经历才造就了她坚韧的性格,可悲亦可叹。
她9岁时与同地汪氏定下了婚约,12岁时父亲吕凤歧去世。母亲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时,被族人买通的歹匪劫持。年幼的吕碧城在京城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终于成功救下母亲。此事却也让汪家提出了退婚要求,双方协议解除了婚约。
童年的这两件事对她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影响,母亲之事让她日渐独立,性格坚韧;退婚之事,对她日后婚姻观念颇有影响,因在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与其一生不嫁些许关联。
家庭破落,婚约解除后,她只能同母亲远走娘家,带着三个妹妹投奔了天津的舅父严凤笙。

此时的天津“西学东渐”风潮极盛,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入,中国女性开始觉醒,“张女权,兴女学”,争取男女平等权利和女子受教育权利,为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潮流。直隶总督袁世凯急招天津早期的教育家傅增湘担纲兴办天津女子学堂。
年轻的吕碧城当时深受这股风潮的影响,加上自身的才气,自然是想要去女学堂的,有了探访学校之意,却被深受“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影响的舅父严加阻兰,新旧思想的碰撞,年轻气盛的她,刚烈如她,一怒之下,逃出了家门,只身上了火车,奔赴天津。不但没有旅费,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就这样迫不及待到了她向往的地方,这别人穷极一生也难做的壮举,在她身上似乎平淡无奇。
一个女子独自出门,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之举。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在此,倘若她没有坚持自己的方向,大抵也不会有后来的名气,可惜这世间少有女子有这般勇气。
02
身仅分文、举目无亲的她在赴津的列车中,幸遇好心人佛照楼的老板娘,便安顿下来,在她得知舅父署中方秘书的夫人住在《大公报》社,吕碧城便给方太太写了封长信求助。此信巧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所见,英敛之为她的文折服,聘她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
吕碧城借助《大公报》这一阵地,积极地为“兴女权、倡导妇女解放
”而发表大量的文章和诗词,她结识了大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领袖人物,与秋瑾结为好友也是在此时。她连续发表的女子解放的文章,使得她名声大震,事业和爱情都来了。
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义等人对她爱慕有加,推崇备至。而天津北京一带也形成了“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风潮。

对她妇女解放的诗词及文章知之甚少,却格外喜欢她的一首词,与她性格极不相符的婉约词。
《一剪梅》
“一抹春痕梦里收,草长莺飞,柳细波柔。
珠帘十里荡银钩,筝语东风,那处红楼。
别有前程忆旧游,几日韶华,赋笔生愁。
长安云物恋残秋,铃语西风,那处红兜”
一介女流,性格刚烈耿直而诗词却是立意新奇清丽婉约。
一介女流,不顾流言,大方地与男人们交游,赏玩琴棋。
一介女流,在男女还未平等时,自由出入自古男性主宰的社交场所,谈笑风生,可谓奇女子。
03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遇难,她感慨诸多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却也因此差点将自身陷于险境,险遭逮捕。
1908年,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成立,她出任该校监督即校长,为历史上中国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
1912年,袁世凯在京登上民国总统宝座,她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
后来的她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可见其非凡的经济头脑。

名气她是有的,权力也是有的,才华她亦有,财富她也有,众人奢望的权钱名色,她都坐拥在怀,也许正因如此,嫁娶之事,于她,可有可无。
也许,她看透了这官场的黑暗,也许,她求知若渴流连于异域风情,去往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文学的学习,两度出游欧洲列国,一路诗情画意,一路自由自在。
暮年的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
1943年1月24日在她香港九龙孤独辞世,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海。
一个女子,幼年坎坷困顿,少年才情斐然,暮年遁入空门。
一个女子,善于诗词,长于交际,周游列国,著作颇多。
一个女子,敢爱敢恨,倡导男女平等,忠于理想,一生未嫁。
不知怎样形容这样一个女子,快意恩仇的性格里确是婉约的女词人。
大抵是个横刀立马的女词人吧,夜雨谈兵,春风说剑,横刀立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