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宝宝今日看点哲思
半部《论语》成就人生

半部《论语》成就人生

作者: 穆铎 | 来源:发表于2016-12-10 21:29 被阅读286次

    序言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及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世界文明之光。本人潜心研究,凭己之所学,企望与众读者一起品读《论语》带给我们的智慧启示,领略《论语》中的共同价值。

         《论语》可以说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作为反映孔子生平思想的一部专著,缺点是只言片语、缺乏逻辑;但优点是其思想自成体系,反映出孔子“一以贯之”的仁学思想。

         关于《论语》的性质,我认为《论语》是一部政治哲学书、伦理哲学书。有关现在市面流行的说法——《论语》是一部反映人生快乐的心灵鸡汤式的书,纯属无稽之谈。根据孔子周游列国和讲学授徒的经历,其一生都致力于传播“仁”、“礼”思想。所以,《论语》主要围绕为人、为学、为政三位一体的内容展开。为人、为学、为政相互融合统一,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的内容。为人是为政的前提和基础;为学的主要内容是治国理政的学问,为学的落脚点是为政;为人与为学是为从政服务的;为人与为学贯穿为政始终。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论语》突出的内容是为政,主要是治国安天下的学问,也就是王道政治。何谓孔子《论语》的王道政治?我总结为:《论语》中提到的治国目标是庶民——社会安定、人民生养众多;富民——百姓生活富裕;教民——人民受到良好教化。用现在的话理解就是,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论语》中提到的治国途径是足食——人民安居乐业;足兵——充分的军备;民信之——人民信任政府和当权者,并且讲信用。《论语》中提到的治国理念是德主刑辅,我们可以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看出。在这里,我强调的事是,这也是孔子思想的欠缺之处,过分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而忽视了法治的必要性。

         《论语》中反映的治国目标、途径和理念共同构成了孔子的“仁政”或王道政治思想。

         讲完了《论语》一书的性质,我们再来谈谈《论语》的核心思想。

         《论语》与有两大思想体系——礼、仁。《论语》中反映的礼是夏商周三代之礼,正如孔子所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是通晓三代之礼的,他同时特别推崇周礼,孔子曾说“如有用我者,其为东周乎。”可见孔子对周礼的维护。《论语》中礼的思想主要是孔子因袭而来。

         仁的思想才是孔子的独特创造,这也是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论语》的真正价值所在。关于《论语》中仁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中提到仁的地方有109处,仁没有一个固定的含义。其实,《论语》中“仁”内涵主要有两层,一是孔子的“仁爱”是有等差的爱,是推己及人式的,与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思想有本质上的不同。二是孔子的“仁爱”是有原则的爱,可以说是爱憎分明,而基督教的仁爱讲求爱所有人,包括爱仇敌,正如孔子所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我读《论语》,不同的人问仁,孔子都有不同的回答,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我认为,“仁”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不同的人对实现“仁”有不同的途径,这根据每个人的处境,因人因时而异。管仲不随公子纠殉节,而选择帮助公子小白(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为孔子所称道,这是一种仁,胸怀天下的大义;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这也是仁,不事二主的大忠。所以,在仁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义、礼、智、信,包括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勇都是仁的表现。我们可以说仁的基础是孝悌,仁的主旨是忠恕(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可以说仁是维护礼的秩序。

         借用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的话,做一总结:“有时候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

         关于《论语》智慧的真谛解读,请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半部《论语》成就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eu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