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就爱看连载我也爱写小说
《佛崖村的脱贫路》第十章 书记高梁

《佛崖村的脱贫路》第十章 书记高梁

作者: 山居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09 23:24 被阅读110次

    十、书记高梁

    1

    接下来两天雨总算晴了,各个项目建设开始复工。工作队也按计划把四十一户贫困户中在家的二十八户初步走访了一遍,情况出乎意料的糟。

    目前比较认可扶贫工作的只有三五家贫困户,其他的要么认为自己达不到脱贫要求,要么还有这样那样的诉求没有满足,还有一些对村上扶贫工作有意见。

    面对汇总回来的情况,第一书记高梁和杨支书气得够呛,这分明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全盘否定!

    村委其他人倒不怎么在乎,刘主任说“这些人就那样,不识好歹,现在不用理他,收拾两回就好了!”谢会计说:“贪得无厌,啥子好处都想要,哪能由着他们!”监委黄主任和宋老师只不吱声,各自埋头做会议记录。

    这次收集回来的建设情况也不乐观,应建的三十栋易地搬迁房和D级改建房只有三栋准备盖瓦,其它的要么在砌砖墙,要么才打了地圈梁,还有三户才刚开挖地基。

    修路修塘和打井等项目这两天也才陆续复工,不过各个工地都存在工人少、机械少、进度慢的问题。

    高书记再次给工作队分派了任务:杨支书带齐主任和胡队长到一至四社,他亲自带城管黄主任和秦月到五至八社,既督促各个项目施工,同时逐户梳理、解决贫困户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抒解矛盾。

    2

    高梁书记高近米八,体格魁梧,皮肤黑里泛红。据说原本是个白面胖子,在村里挂职第一书记一年半后就成了现在这样。

    刚走到土坯路上,就听到“老公,该吃药啦!老公,该吃药啦!”的提示音。秦月茫然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黄主任却笑了,“高哥,嫂子够贴心啊!”

    高书记从包里拿个药瓶出来,就着矿泉水吞了几个药片。秦月问他怎么了,高书记不以为然地笑笑,“肠胃炎,老毛病了,不碍事!” 他又告诫秦月两人,“你们可得注意,去年我一个人驻村,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忙起来忘了吃饭的事也常有,要不我咋会得这个病。”

    黄主任问:“高哥,上次医生叫你复查,情况咋样?没得事嘛?”

    “能有啥事,医生总是小题大做的。再说现在扶贫任务这么紧,哪走得开哟!等忙过这阵再去吧。”高书记说。

    “身体事大,医生既然说需要复查,还是该重视的。”卫生院工作的秦月提醒到。

    “哪有法哟,好些项目都排不起头。你们几个来了还好,这一周先熟悉情况,下周开始可都要分担些了。不过等八月底工程验收完,我还得去复查一下,免得老婆儿子担心。”

    高梁既是帮扶单位派来挂职的第一书记,也是驻村工作队的队长。

    他已经五十四五岁了,在城管局当好些年的中层干部,老婆快要退休,儿子也已成家了。当时选派他来驻村任第一书记,老婆儿子都极力反对。认为他这把年纪,要资历有资历,要前途没前途,就该老老实实等退休了,还和人家小年轻一样折腾个啥。

    可高梁从来就是一个既踏实肯干,又听招呼的人,年龄虽大本性难移。领导一找他谈话,二话不说就应下了。

    3

    高书记去年年初到村里报到上任时,通到村部的只有一条机耕路。拿他的话说,搭个摩托到村部来,差点没把他那把老骨头给抖散架!

    机耕路只通到村部周边的几个社,山顶上的二三社,沟里的六七社就全是被野草藤蔓掩没的毛狗路了。高书记带着村委几个人拿了柴刀一路披荆斩棘摸到六社下面,才知道有几个身体差的老人,因为路难行已经好几月都没出过沟了。看到这样的情形,高书记说他差点没忍住流泪。

    因为只能步行,要把全村走遍差不多得三四天时间。自任第一书记以来,他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把各社走一遍。

    一个挎包,一个水壶,一顶草帽,一双雨鞋,一根木棍是他走访的标配。挎包里装几个饼干,一个小本,一支笔。吃饭倒不是难事,走到哪家在哪家吃,只要适当给点伙食费就解决了,但错过饭点却不好意思坐等人家煮,带点饼干垫垫肚子,也就对付过去了。装着笔和本子则是方便一路走一路记,谁家什么情况,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哪儿需要修路,哪儿缺个塘,他都要摸一遍。无论晴雨都穿一双雨鞋,却是既为防滑,也为防蛇。雨天不用说,就是晴天,沟里也是草木深露水重,从毛狗路钻出来,一身衣裤都湿了。由于村里住户散落在各个坡坡坎坎上,大多是单家独户,所以家家养狗,木棍就成了开路防狗的必备武器。

    开始有村干部一起,走了两次后就自己去,高书记很快就把全村基本情况摸了个清清楚楚。

    他带着村委一班人向镇上县上要项目要资金,自己力量弱了,又向局里求助。辛苦了一年多,不但把土坯路通到了各社,今年更争取到了十公里水泥村道建设项目。

    4

    争取下修路的项目后,高书记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了产业园的建设上来。

    说到产业,村委一班人只是叫苦,也没法不叫苦啊。佛崖村山高坡陡沟又深,要资源没资源,要劳力没劳力,而且路还没通,能发展什么产业?

    传统产业就是种庄稼,养猪养鸡鸭,但是就几个老人在家能种多少庄稼?又能搞多大规模的养殖?粮食仅够自己吃,喂了鸡鸭也没劳力担出村去卖,养了猪也只是杀了腌腊肉灌香肠。

    新兴产业或许只有外出务工了。在外面务工一个月,挣的可能比在老家爬坡上坎肩挑背磨,从土里刨一年挣的还要多。所以,这个村里几乎所有壮劳力都外出务工了,多数还是全家老小一起去:小的跟去读书,老的跟去做饭带小孩。

    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随着人口外流,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滞后了,小学更是早就垮了。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村里更留不住人了。现在留在村里的,一是确实没有劳力,在外面挣不到饭吃;二是家有病残或老人需要照顾,没法外出;三是年龄大了跑不动了,准备叶落归根;还有就是一直在本乡本土打点小工、做点生意,舍不得丢下家里。

    村里几个干部基本上都是后一种情况,要么在本地做点生意,要么在家里搞点养殖,要么在周围团转做工,日子也还过得下去。

    要想留住人,就得就近有钱挣,从这几年周边各村脱贫情况看,发展产业园成了必然之选。高书记于是到处取经,又找朋友又托关系找了好几家民营企业来考察,多数才走到村部就托辞走了。倒是有个药业公司给了建议,这个村没有成片的土地,搞其他产业开发难度太大,种点中药材倒是可行。

    高书记如获至宝,因肠胃病早就戒酒的他,拉着这个老板喝了一杯又一杯,只为争取这个企业能来村里搞开发。

    或许佛崖村确实适合种药材,也或许这老板却不过高书记的诚意,先期两百亩黄荆种植,终于定下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崖村的脱贫路》第十章 书记高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pa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