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史大纲》(9)

作者: 虎爪猫王 | 来源:发表于2023-05-31 05:43 被阅读0次

    第四编:魏晋南北朝之部——第十四章:长江流域之新园地

    北方五胡云扰,始终未宁定,东晋常有恢复中原之机会。然东晋并无北取中原的统一意志。

    相对而言,五胡并不是强大到可以横行。要知道,汉朝对鲜卑、氐这些基本不拿正眼瞧的,唯一能瞧上眼的,也就是匈奴,汉末勉强加上羌族。

    《三国志·后主传》裴松之引《汉晋春秋》:

    司马文王与禅饮,为之作蜀技,旁人皆为止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此一时,彼一时。当初得意大笑的司马氏,是否能够想象,没有过多久,他的子孙来了一出“此间乐,不思北。”

    当然,这是五十步笑百步,好歹还有五十步的优势。刘禅沦为阶下囚,东晋南渡,朝廷还在。

    大抵豪族清流,非主苟安,即谋抗命。寒士疏门,或王室近戚,始务功勤,有志远略。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统驭之实,遂使“北伐”与“内变”两种事态,更互迭起。

    寒士疏门,是相对王敦、王导兄弟这样的豪门而言的,并非平民。“王与马,共天下。”北方的豪门大族,一批批南渡,借着晋王室的力量,反客为主,继续享受美好的生活。

    应该说是更美好的生活。南方的花花世界,可比北方精彩得许多。

    疏门,应该有所指,比如桓温。即便是疏门有志远略,也并非是挥师北上,再度统一。桓温三次北伐,第三次惨败,前两次虽说胜了,也是浅尝辄止,胜利的果实,转瞬易手,只不过是给他的政治生涯增添砝码而已。

    第四编:魏晋南北朝之部——第十五章:北方之长期纷乱

    具体看下五胡在北方的那些国家:

    一、匈奴

    一支居山西,建国为前赵

    又一支在河西张掖,建国为北凉

    又一支自山西西走,建国为

    二、羯

    散居上党羯室,建国为后赵

    三、鲜卑

    慕容氏,建国为前燕、后燕、南燕。圈个小重点,这就是“北乔峰,南慕容”的那个姑苏慕容家。

    拓跋氏,建国为元魏

    段氏,建国为辽西

    宇文氏,建国为北周

    秃发氏,建国为南凉

    乞伏氏,建国为西秦

    四、氐

    蒲氏,建国为前秦

    吕氏,建国为后凉

    清水氏,建国为仇池

    五、羌

    烧当羌姚氏,建国为后秦

    “东晋”和“十六国”一南一北,基本是对立的,所以有“东晋十六国”的说法。而“五胡”和“十六国”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那段时间建国的不仅仅有五胡,还有汉、高句丽、丁零等等也参与其中。

    也就是说,十六国中有些并非“五胡”建立,而上面提到的“五胡”建立的国家,有些也不在十六国之列。

    “十六国”的称谓,和“战国七雄”有些相似,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政权。至于其他纷杂的小政权,约么还有40来个,细数也没什么价值。

    诸胡杂居内地,均受汉族相当之教育,此其一。

    北方世家大族未获南迁者,率与胡人合作,此其二。

    诸胡以客居汉地而自相团结,此其三。

    五胡能如此,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胡人汉化。

    鲜卑感受汉化最深,所以北方士大夫仕于鲜卑者亦最多。鲜卑并得统一北方诸胡,命运较长,灭亡最后。

    满清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如果他们回头看看历史,距离他们1500年前,胡人就已经演示过“师汉长技以制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国史大纲》(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ks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