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哲思想法
读杨照——解读经典里的中国之诗经

读杨照——解读经典里的中国之诗经

作者: 梨落春深 | 来源:发表于2020-04-05 22:38 被阅读0次

    很小巧的一本书,封面也不甚起眼,倒是我最喜欢的低调感。

    翻开书,习惯性地先看了看目录,全书共分为序言、第一章三千年的民歌、第二章贵族的基本教材、第三章、庶民生活切片四个部分,分别从读典的方法论到诗经的概述,再到上层社会的运用以及百姓们的生活描述去进行了全诗的解读。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对于部分诗歌的解读,读来似乎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又兼其观念新颖、解读别有新意,更使得读者兴致盎然而难以释手。

    书中在谈到读书的方法论时,说了三点:1、读原典,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独立的思考去感受作品给你的通感,中国的经典,注释繁多,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及注释者的当下中,必然参杂了许多个人观点及历史的渲染,自然也有一些牵强附会或者是偏颇之处。读原典,能最接近原著本身的思想,当然,这也会更加考验读者的积累,以及独立思考和阅读的能力;

    2、历史性读法,这需要深厚的历史功底,当然,为了读这一本典籍,我想临时抱佛脚,去查阅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也应该可以的。这一点,其实是相通的,很多大家都有提到,创作背景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尤其与现在相比,中间隔了好几千年,不了解当时的背景,能够在某些点上共鸣,却难以窺全貌之丰盈。

    3、摘读:我的理解就是相当于今天的碎片化阅读,摘取其精华部分,能够流传不衰的经典,精华也必然是大家都有认知的,对于中国浩瀚如云烟的经典,自然不可能每本都读完,那么对于有些书籍,有目的性地摘读,节约时间,也对己有益。

    其次,本书并没有从传统的风雅颂的分类,赋比兴的修辞手法中去大谈特谈,而是谈到了读《诗经》需要掌握的几种规律:比如《关雎》中的行为规律,从自然中对于荇菜流之—采之—芼之,到人事的求之—友之—乐之,因果逻辑印证并列自然现象与人事所产生的特殊联想效果;又如《桃夭》中的时间规律;《摽有梅》中的动作次序规律,画面感十足的传递,让读者能更加快速明确地把握每首诗的脉络及精神,实在是化繁为简的精妙之议。

    再者,作者认为《诗经》就是民歌,所以,在读的时候,其实完全不必要去背负很多前人的包袱,单纯地去读,单纯的去感受文字的魅力,不仅读起来轻松,只在共鸣处会心一笑,不同之处的新鲜感,也少了许多无法读出其深远含义的焦虑强迫感。

    确实如此,我等凡俗之人,读书大体也只是为了从文字中获取快乐,得到自己想要的阅读体验,所以,大可不必用史学家、批评家、注释家的眼光去严苛地看待。

    第一次写读后感,言不及义处颇多,慢慢改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杨照——解读经典里的中国之诗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km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