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二十四史读书会历史有意思读书
十六国志 | 前燕篇(五)经略北地

十六国志 | 前燕篇(五)经略北地

作者: 江吴童 | 来源:发表于2021-11-25 22:08 被阅读0次

之后,在晋太安至永嘉这数年间,慕容廆连连击败宇文部别帅大素延、附塞鲜卑素连、木津二部。

在与素连、木津二部作战时,慕容廆之子慕容翰曾对其说:“求诸侯莫如勤王,自古有为之君靡不杖此以成事业者也。……辽东倾没,垂已二周,中原兵乱,州师屡败,勤王杖义,今其时也。单于宜明九伐之威,救倒悬之命,数连、津之罪,合义兵以诛之。上则兴复辽邦,下则并吞二部,忠义彰于本朝,私利归于我国,此则吾鸿渐之始也,终可以得志于诸侯。”慕容廆深然其言。

可以说,慕容翰所制定的这套战略方针是非常合乎时宜的。辽东本处边地,在地理上有割据一方的优势。如今素连、木津为乱,慕容廆出兵伐之,此举是对晋廷的忠诚(“忠义彰于本朝”);所吞并的二部资源可以归己所有(“私利归于我国”),实在是一石二鸟的计略!然而,诸位亦可从中看出,慕容氏已有称霸北土的野心了。

与刘聪、石虎等人不同,慕容廆虽为夷狄之君,但颇有仁主风度。西晋末年,二京倾覆,幽、冀沦陷,慕容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致使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政策上,慕容廆举贤任能,大兴儒学,并命其子慕容皝率宗族子弟一同受业,“廆览政之暇,亲临听之,于是路有颂声,礼让兴矣。”

然而,此时的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自以名望著于当世(崔毖出自清河崔氏,是历史上的著名大族),所以想要召集当地的流亡人士。谁想到居然没有来投奔他!崔毖心想这部分人定是被慕容廆强行扣了下来——怨恨的种子在他心中逐渐发芽,于是乎,他在暗中联络高句丽、宇文鲜卑和段部鲜卑,计划消灭慕容廆,平分其地。

相关文章

  • 十六国志 | 前燕篇(五)经略北地

    之后,在晋太安至永嘉这数年间,慕容廆连连击败宇文部别帅大素延、附塞鲜卑素连、木津二部。 在与素连、木津二部作战时,...

  • 十六国志 | 前燕篇(十)同根相煎

    在危机来临,生死存亡之际,兄弟之情到底还是绽放出了光芒。或许,慕容翰为的并非单单只是慕容皝,他所要拯救的是慕容皝辖...

  • 2018-10-23

    五胡十六国第五家---前燕 前燕(337年-370年),是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为...

  • 十六国志 | 前燕篇(二)兄弟参商

    关于十六国时期慕容氏的历史,还得从莫护跋的曾孙——慕容廆(“廆”读作“伟”)说起。 慕容廆字弈洛瓌(“瓌”通“瑰”...

  • 十六国志 | 前燕篇(八)群英之父

    慕容廆死后,继其位的乃是廆第三子·慕容皝(“皝”读作“晃”)。 慕容皝字元真,史称皝“龙颜版齿,身长七尺八寸。雄毅...

  • 十六国志 | 前燕篇(十二)大燕张威

    如果说,慕容廆和慕容皝是前燕的奠基人,那么,使前燕政权走向真正强大的人无疑就是慕容儁了。 慕容儁(“儁”同“俊”,...

  • 十六国志 | 前燕篇(三)阿干之歌

    时值永嘉之乱,吐谷浑帅众度陇而西,其后,他的子孙据有西零以西甘松(在今临潭以东、迭山以北、枹罕以南)之界,直至白兰...

  • 十六国志 | 前燕篇(四)北土动荡

    当时的北方,主要的鲜卑部族有三支:段部鲜卑、宇文鲜卑和慕容鲜卑。慕容部与宇文部素有过节,涉归去世后,慕容廆向晋廷表...

  • 十六国志 | 前燕篇(十一)横扫北土

    永和元年(345年),慕容皝遣其子慕容恪讨伐高句丽,攻下南苏,置戍而还;后一年,又遣世子慕容儁帅慕容军、慕容恪、慕...

  • 十六国志 | 前燕篇(十四)国之栋梁

    似乎没有哪个政权是可以逃出“盛极必衰”这个历史定律的。前燕也是如此。 在慕容儁当权的时代,前燕政权到达了鼎盛时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六国志 | 前燕篇(五)经略北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np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