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不妄语就是不说谎话、不说胡话。在一个诚信的社会,佛教徒或社会大众都要谨遵不妄语的社会公德。佛教将不妄语定为教规,对践行弘扬社会美德会起引导作用。
《西游记》里,闵诚、善良、昏庸、顽固的唐僧并不守诚信,大慈大悲救灾救难的观音菩萨也不守诚信。悟空斗杀“六贼”( 眼、耳、鼻、舌、意、身)后,把“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挂在嘴边的唐僧令悟空厌恶。悟空因忍受不住唐僧的碎语,溜到龙王处解闷消气。吴老爷子在悟空离唐僧后浓墨重写了观音骗唐僧,悟空回唐僧身边后重写了唐僧骗悟空的精彩故事。
悟空离去后,观音化作一位高寿老母凄楚悲悯的来到唐僧跟前,她手捧一件绵衣,绵衣上放着一顶花帽。见到唐僧,答讪絮叨道:“你是那里来的长老,孤孤凄凄独行于此?”唐僧说明情由,观音故作诚意:"这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原是我儿子用的。他只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我才去他寺里,哭了一场,辞了他师父,将这两件衣帽拿来,做个忆念。长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这衣帽送了你罢。”这嵌金花帽就是悟空头的紧箍帽。
这里插一句:菩萨若想将紧箍帽让唐僧送给悟空,大大方方说明因由即可,化一老母编排一堆虚拟悲催的事例倒令人甚感繁赘。衣帽是死人的衣帽,将死人的衣帽做人情再送人总感觉不合滋味。
唐僧将衣帽送与悟空时又编排出更为蹩脚的虚妄故事。唐僧不知悟空喜好,说自己小时候对佛经佛礼禀赋天才,完全是因衣帽的功劳,因为这衣帽,“不用教经,就会念经”、“不用演礼,就会行礼。”悟空是否真心遁入空门?唐僧只以己心度他人之念。唐僧想送给悟空衣帽,两界山还用缝虎皮衣衫么?悟空没有识别这层逻辑,犯了诚厚之过,穿上了拘禁自己行为的紧箍帽。
“不妄语”是对美德的赞誉。佛教从高层(观音)到基层(唐僧)都在诠释着对妄语的理解——叛经道背践行中。
吴老爷子对佛经理解精深。他却将这么简单的连环骗故事写在除“六贼”遵“五戒”事情中,这或许另有所指或在暗示着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