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251900/a000797799b842a3.jpg)
是朋友建议我在微信中关注了听书369,关注之后我便迫不及待的收听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以前听说过杨绛在九十五岁的时候写了《我们仨》,却苦于没地方买书更没时间读,无法释怀的心事积压久了,仿佛成了心病。现在好了,书不用读,但可以听,且是免费的,真没想到世间竟有这等好事!
“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生命!”
这是杨绛说给女儿听的,因为女儿去看望她和爸爸的时候不打的而是挤公交车,杨绛既心疼又担心,所以说“挤车来往费时间,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生命,记着,你来往都‘打的’。”
这句话应该是这部书中我记忆最深的,因为我发觉我浪费了许多时间,那工作之余的业余时间我不知道都干嘛啦?反正自从关注了369,无论上下班途中,还是在宿舍洗衣吃饭的时候我都戴着耳机听书,我已经开始珍惜这点滴的时间,生命不敢再浪费!
杨绛和钱钟书都是珍惜时间爱读书的人,钱钟书更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杨在清华借读半年,游遍了北京名胜,而钱钟书在清华四年,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去过,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在牛津求学其间,假期全部的时间钱钟书都投入读书。既使文革其间,无论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止就是读书和工作,因为那是他们的乐趣。
钱钟书被杨绛称为书呆子,可是这样一个“笨受笨脚”的书呆子却在他们入住新居的第一天大显身手,早上杨绛还没醒,钱钟书已做好早餐而且摆放在床上的小餐桌,这样杨绛不用起床就可以享用早餐,早餐是钱钟书煮的“五分钟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早餐他一直做到了暮年,这应当是“世间最深的感情就是陪伴”了。
我是个很愚钝的人,第一次听《我们仨》,对于书的前半部分我不太明白,我不明白钱钟书为何去开会(又不是文革时期),而且住在船上,杨绛去看他要住客栈,而且要一站一站的送他,许多事又像是在梦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8251900/4b1cc6791a576d0a.jpg)
后来听完再听一次,又查资料才弄明白,钱钟书去开会实际上是去住院了,船既是医院,一站一站的送是钱钟书的病一次次加重,也是在向杨绛一次次道别,这一切原于杨绛曾做过的一个梦: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但是钟书乘坐的船终于不见了,变成了一个小点,离她越来越远,此时的杨绛但愿自己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
钟书走了,圆圆也走了,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但是,“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
谁能在生命的尽头如此说:我活得很充实,我这一生不空虚?恐怕只有杨绛八!九十五岁高龄写下这本书,享年一百零五岁。
唯有珍惜,珍惜在一起的时间,生命会被无限拉长;因为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生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8251900/28a08616c821716c.jpg)
网友评论